首页 理论教育 国内历史街区转型研究综述

国内历史街区转型研究综述

时间:2023-11-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中国,公众参与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在世界范围内起步较晚,主要应用领域包括城市规划、环境保护、行政管理和法律等。目前我国历史街区转型公众参与研究以定性研究为主,定量研究较少,而且缺少比较系统的案例研究。2001年钱欣的《浅谈城市更新中的公众参与问题》详述了我国历史街区转型中公众参与的特点,并对公众参与机制的建立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

国内历史街区转型研究综述

在中国,公众参与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在世界范围内起步较晚,主要应用领域包括城市规划环境保护、行政管理法律等。目前我国历史街区转型公众参与研究以定性研究为主,定量研究较少,而且缺少比较系统的案例研究。

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中国公众参与研究领域取得了一定进展,1990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表明公众有履行城市规划的义务,同时也具有检举权和监督权;此外,1991年实施的《城市规划编制办法》说明编制规划应广泛收集相关公众的建议;2008年公布的《城市规划法》第一次确定公众参与机制,即“政府组织,专家领衔,部门合作,公众参与”,重视社会协作与多方监督和参与。

在理论研究中,由王景慧和阮仪写作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理论与规划》于1999年出版,该书梳理了国外历史街区保护的理论与实践案例。该文以跨学科的视角作为基点,包含社会学、城市管理学经济学等领域的内容。2000年,陈锦富的《论公众参与的城市规划制度》详细解释了建立完善的公众参与城市规划制度的重要性,并根据我国的情况提出了制度建设方面的建议。2001年钱欣的《浅谈城市更新中的公众参与问题》详述了我国历史街区转型中公众参与的特点,并对公众参与机制的建立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2002年陈易的《公众参与中的若干问题》总结出历史街区更新中可能出现的权利冲突,强调了制度保障对公众参与的重要作用。2003年,李其荣教授的《城市规划与历史文化保护》出版,发表了组织部门或规划者应为公众参与提供条件的观点;同时,该文在总结国外公众参与评价机制的基础上建立了评价模型,但模型未投入进一步的量化研究。2006年,张凡的《城市发展中的历史文化保护对策》从价值理性的视角出发,提倡在城市更新中更加尊重公众的情感结构因素、更加关注一些社会因素,做到真正了解公众需求,提高社会群体的满意度。2009年,法律专业的陈振宇发布博士论文《城市规划中的公众参与程序研究》,进一步强调将公众参与落实到政策、法律法规的重要性,并给出两点原因:一是参与程序可以保障决策科学和合理、满足公众需求;二是参与程序可以保障城市更新的合法性和顺利程度,让城市更具备可持续发展性。2012年,华中师范大学向德平和王志丹写作的《城市社区管理中的公众参与》中指出公众参与有三个等级,即动员式参与、合作式参与和公众自发式参与,并明确指明城市社区管理中的公众参与的几大作用:填补街区管理空白、优化区域资源配置与促进社区和谐发展。2014年,何正强的博士论文《社会网络视角下改造型社区公共空间有效性评价研究》将汉娜阿伦特公共空间概念引入街区改造领域,从社会网络的角度分析其与社区更新彼此的影响。2019年,王亚玲的《公众参与:智慧城市向智慧社会的跃迁路径》提出使用互联网时代的数据公众参与途径,包括对新媒体客户端和对社会媒体的充分利用,希望能通过数字化应用平台涉及与社区更新相关的各种公众服务。(www.xing528.com)

在案例研究中,天津大学刘敏的博士论文《天津建筑遗产保护公众参与机制与实证研究》对天津建筑遗产保护中的公众参与历程进行解析,并梳理了各类公众的参与情况,包含个人、精英参与以及社团组织参与和NGO参与;来自重庆大学钱翔的硕士论文《城市历史街区改造中公众参与的有效性研究——以重庆东水门历史街区为例》搭建了完整的公众参与评价体系并进行量化研究,对国际公共协会制定的有效性评估标准进行整合并付诸实际调研,其用公众参与效率和公众认可度作为评价的两大指标;重庆大学李向北和王裴的《公众参与城市历史街区更新的途径——以成都宽窄巷子为例》提出以下观点,即在历史街区更新过程中建立多方合作的良好关系,同时对街区实施市场化的保护,给予商业市场一定的自我调控能力;建筑学硕士孙谦的《数据化时代历史街区保护公众参与及平台搭建研究——以武汉市华林历史街区为例》基于数字技术搭建公众参与平台,以求公众的广泛参与和对历史街区的综合保护;由秦涛、黄英、郑凤晴写作的《基于增权测度的历史街区改造公众参与机制构建——以武汉昙华林旧城改造为例》根据公众增权感测度进行具体分析,发现公众对环境增权、经济增权、文化增权、社会增权这几个因素的重要性感知呈现由高到低的趋势;在邹兵等人的文章《从咨询公众到共同决策——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全过程公众参与的实践与启示》中,作者将公众参与分为三个阶段,即民意调查、咨询讨论与结果公示,并且分别详述了各个阶段需要进行的工作、流程和应达到的效果;旅游管理专业王京传的博士论文《旅游目的地治理中的公众参与机制研究》依据前人成果,搭建了十分完善的公众参与机制模型,为本文模型的搭建提供了很大帮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