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非强制性道德作为行为规范与其他意识形态的区别

非强制性道德作为行为规范与其他意识形态的区别

时间:2023-11-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非强制性道德作为一种行为规范,是以非强制的方式来约束人们的行为的,这是道德作为社会意识形式与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最显著的区别。宗教作为社会意识形式的一种存在形式,虽然也是一种非强制的规范,但道德与宗教调节的关系有着本质的区别。如不断拓展的网络、生态等领域,都有道德的调节和规范。

非强制性道德作为行为规范与其他意识形态的区别

二、道德的特点

道德与其他意识形态一样,在阶级社会中有鲜明的阶级性,在发展过程中有历史继承性。此外它还具有不同于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独有的特点。

(一)非强制性

道德作为一种行为规范,是以非强制的方式来约束人们的行为的,这是道德作为社会意识形式与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最显著的区别。宗教作为社会意识形式的一种存在形式,虽然也是一种非强制的规范,但道德与宗教调节的关系有着本质的区别。宗教则主要是调节人与上帝或神之间的关系,但道德调节的是现实社会的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另外,宗教一般都是有组织有形式的,如基督教就是利用教堂祷告等方式来传播教义的,而道德主要是靠社会舆论、道德品质和传统习惯等方式来维系的。

(二)广泛的渗透性(www.xing528.com)

道德区别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另外一个特点就是道德具有广泛的渗透性。从纵向来看,人类发展的各个历史阶段,道德虽然在具体规范上会随着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而不断变化,但道德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却是始终与人类社会共存。在马克思主义看来,到了共产主义社会将是消灭阶级、消灭国家的历史阶段,也就是说其他社会意识形态如法律政治将不再起作用,而主要依靠道德来调节,说明了道德的广泛的渗透性。从横向来看,道德广泛渗透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渗透在社会经济、政治、法律、文化等各个领域。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领域的不断扩展,道德也不断地拓展自己的领域和空间,广泛地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如不断拓展的网络、生态等领域,都有道德的调节和规范。

(三)内在的自律性

虽然道德品行的形成过程是一个从他律走向自律的过程,但道德的存在方式和目的,都是以自律为依归的。道德主要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信念来维持人们对社会规范的遵守,通过劝诫、说服、示范等方式起作用,而这些方式能否起作用,关键在于个人的自觉。如果缺乏内在的自省和自律,社会舆论、宣传教育都很难起到应有的作用。所以,道德建设的关键就是要唤起每一个人内在的道德自觉性,唤起道德的自律,使道德建设真正落到实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