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小学高段体育课程学生社会适应能力评价研究结论

小学高段体育课程学生社会适应能力评价研究结论

时间:2023-11-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一,本研究构建的小学高段体育课程中学生社会适应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符合《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对高段(水平三)小学学生在体育课程中社会适应能力评价的要求,能够较充分地评价小学高段生在体育课程中的社会适应能力。

小学高段体育课程学生社会适应能力评价研究结论

第一,本研究构建的小学高段体育课程中学生社会适应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符合《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对高段(水平三)小学学生在体育课程中社会适应能力评价的要求,能够较充分地评价小学高段生在体育课程中的社会适应能力。

第二,小学高段体育课程中学生社会适应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从教师、学生自己、同学三个评价主体对小学高段生在体育课程中的社会适应能力进行多角度评价,体现了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能够较全面地评价小学高段生在体育课程中的社会适应能力。

第三,小学高段体育课程中学生社会适应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发展性学生评价理论,从人际关系、合作能力和获取体育知识与信息的能力三个维度对小学高段学生在体育课程中的社会适应能力进行评价,突出了评价指标体系的发展性,以及评价为了小学生发展的目的。

第四,小学高段体育课程中学生社会适应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理论和实践能够为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下制定其他学段小学体育课程中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提供有益的参考。

第五,使用指标体系进行具体试评后分析,指标体系区分度较高,信度较好,初步证明指标体系具有较好的质量。

总之社会适应能力评价是一个相对复杂的问题,本研究也只是作了初步的尝试和探索,可以说是抛了一块砖。期待更多更好的研究成果出现,以使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评价体系更趋完善。

【注释】
(www.xing528.com)

[1]王登锋、崔红:《文化语言、人格结构》,《北京大学学报》(哲社版)2000年,第4期。

[2]K.Bos Sport and Gesundheit.Sport Psychologie,1993 (1) : 9-16.

[3]宋子良:《体育运动对培养青年非智力心理因素的实验研究》,《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年第25

[4]季浏:《体育教育展望》,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5]L.R.Brawley.Motivation Psrticipation in the Fitness Group.Recreation Research Review, 1979

[6]H.W.Marsh.Confirmatory factor analyses of multitrait-multimothod data: Many problem and a few solutions.Applied Psychological Measurement, 1989, 13:335-36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