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传统乡村聚落边缘空间平均宽度研究

传统乡村聚落边缘空间平均宽度研究

时间:2023-11-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可以通过各层边缘空间的面积与该层的边界闭合图形的长度比值,来粗略估算该层边界下边缘空间的平均宽度,借此来反映该聚落边界上边缘空间的丰富性。在22个乡村聚落样本中,总边缘空间平均宽度最大的施家村为21.906 m,最小的青坞村为3.868 1 m。图2.4922个聚落的边缘空间平均宽度的位序关系纵向比较图图2.50青坞村与施家村的边缘空间示意图

传统乡村聚落边缘空间平均宽度研究

给聚落设定的大、中、小三条边界闭合图形,相互之间在聚落边界附近围合出了两部分空间。以大里村为例来说明(图2.47),图中(1)为三层边界,图中(2)为其两两之间形成的两部分聚落边缘空间。其中,大边界与中边界所界定的边缘空间,外向开口的虚边界尺度为100 m,因而围合度相对较弱;实际上这部分空间属于聚落外部空间,但是它们被聚落的边界形成了半围合的限定,是外部空间中比较靠近聚落边缘的空间,称之为聚落外部空间中的边缘空间,简称为外缘空间。中边界与小边界所界定的边缘空间,外向开口的虚边界尺度为30 m,相对而言,围合度稍强,较之前面外层边缘空间的离散性而言,具有一定的内聚性;其实质,这部分空间是属于聚落内部的,是聚落内部空间中靠近聚落边缘的部分,称之为聚落内部空间中的边缘空间,简称为内缘空间。通过这三层边界,将聚落边缘空间进行了界定,区分出了尺度的大小,并且将与聚落相关的空间划分出了四个内外层次:聚落外部环境空间、聚落外部边缘空间(外缘空间)、聚落内部边缘空间(内缘空间)、聚落内部空间。

图2.47 大里村的聚落边缘空间示意图
(资料来源:作者自绘)

随着聚落向外扩展,处于边缘的建筑单体将逐渐转化至聚落内部,而这部分边缘空间也将动态地达成向聚落内部空间的转换。聚落边缘空间的大小与多少,意味着处于边缘的聚落单体相互之间在空间上凝聚力的大小,也即体现着边界在空间上的离散程度。如果聚落大边界与小边界接近重合,也就是聚落边缘空间基本不存在或很少,则意味着该聚落边界在空间上显得比较紧凑密实;反之,则比较离散。

对于聚落边缘空间具有两种量化解读方式:

第一种解读,从图2.47(3)中可以形象地认为,聚落外缘空间是附着于大边界闭合图形上的大尺度边缘空间;同样在图(4)中,聚落内缘空间是附着于中边界闭合图形上的中等尺度边缘空间。可以通过各层边缘空间的面积与该层的边界闭合图形的长度比值,来粗略估算该层边界下边缘空间的平均宽度,借此来反映该聚落边界上边缘空间的丰富性。

于是,设定聚落外缘空间的平均宽度值:

L=

其中,A为外缘空间的面积,P为大边界的周长

内缘空间的平均宽度值:

L=

其中,A为内缘空间的面积,P为中边界的周长。

第二种解读,从图2.47(2)中,可以形象地认为,外缘空间与内缘空间分别附着于中边界闭合图形的两侧,这部分由大边界与小边界所围合出来的总边缘空间被中边界图形切分,可以粗略地通过这部分总边缘空间的面积与这条中边界长度的比值,来表征以这条中边界线为观察对象所具有的聚落总边缘空间的平均宽度。于是,设定聚落总边缘空间的平均宽度值:

L=

其中,A为外缘空间的面积,A为内缘空间的面积,P为中边界的周长。

对22个聚落样本的边缘空间进行计算与统计,如表2.6所示。

表2.6 22个聚落的边缘空间平均宽度表(www.xing528.com)

续表2.6

(资料来源:作者自绘)

通过对上表数据的分析可以看到:外缘空间的平均宽度L在以9.416 1 m为均值的0.599 3~17.708 3 m的数值区间内;内缘空间的平均宽度L在以5.749 5 m为均值的2.866 4~9.775 6 m的数值区间内;总边缘空间的平均宽度L在以13.154为均值的3.868 1~21.906 m的数值区间内。以L的升序排列数组,构建聚落各级边缘空间的平均宽度变化关系图(图2.48),可以看到:

图2.48 聚落各级边缘空间的平均宽度变化关系图

(资料来源:作者自绘)

(1) 外缘空间与内缘空间的平均宽度,能够相对更为精确地表达出该聚落边界的空间状态,与总边缘空间的平均宽度表现出正相关性。后者是一个相对粗糙但综合了前两者的指数。

(2) 由于通常是外缘空间的数值相对较大,因而在总边缘空间的平均宽度指数中所占的份额也相对较大,所以总边缘空间平均宽度与外缘空间平均宽度的相关性,要较之与内缘空间平均宽度的相关性大。

对各列数据进行排序,构建边缘空间平均宽度的位序关系纵向比较图(图2.49),可以看到:

(1) 相对而言,位于两端最大与最小数据区间的乡村聚落,其位序关系相对比较稳定,因而在各层边缘空间平均宽度的形态特征上相对显得较为典型;而处于中间数据区间的乡村聚落,其位序关系变化相对较大,因而在各层边缘空间平均宽度的形态特征上显得不太典型。

(2) 从这一位序关系图上也可以看出,总边缘空间平均宽度与外缘空间平均宽度的位序关系,要较之与内缘空间平均宽度的位序关系有序很多,也即相关性更强。这与图2.48中数据分析中的结论是一致的。

在22个乡村聚落样本中,总边缘空间平均宽度最大的施家村为21.906 m,最小的青坞村为3.868 1 m。在图2.50中可以看出,(1)、(3)为青坞村的总图与边缘空间图,(2)、(4)为施家村的总图与边缘空间图,两者在聚落边缘空间平均宽度数值上的差距源于两点,其一是青坞村的建筑单体之间比较紧凑,凹陷的小尺度边缘空间较少;其二在于青坞村的建筑单体之间的排列比较平直整齐,从而导致大边界缺少曲折,大尺度的边缘空间较少。两者之间在上述两点的显著差异导致了边缘空间的平均宽度在数值上的较大落差。

图2.49 22个聚落的边缘空间平均宽度的位序关系纵向比较图

(资料来源:作者自绘)

图2.50 青坞村与施家村的边缘空间示意图
(资料来源:作者自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