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传统乡村聚落形态研究:国外成果分析

传统乡村聚落形态研究:国外成果分析

时间:2023-11-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较早开始对乡村聚落进行研究的是法国地理学家维达尔·白兰士、阿尔贝·德芒戎、白吕纳等人。在20世纪20年代初,法国学者对农村聚落进行调查研究,用历史方法探究农村聚落的类型、分布、演变以及与农业系统的关系,形成地理学中研究农村地区人文历史和经济发展的学科分支。阿尔贝·德芒戎出版的《农村的居住形式》、《法国农村聚落的类型》,研究乡村聚落的类型、分布和演变[169]。

传统乡村聚落形态研究:国外成果分析

较早开始对乡村聚落进行研究的是法国地理学家维达尔·白兰士(Paul Vidal de la Blache)、阿尔贝·德芒戎(A.Demangeon)、白吕纳(Brunhes Jean)等人。在20世纪20年代初,法国学者对农村聚落进行调查研究,用历史方法探究农村聚落的类型、分布、演变以及与农业系统的关系,形成地理学中研究农村地区人文历史和经济发展的学科分支。对于农村聚落物质空间的研究,偏重于农村聚落自身形态的变迁,主要研究农村聚落的形成、形态、分布、密度以及地理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白吕纳出版的《人地学原理》论述了农村聚落形态与地理环境的关系。阿尔贝·德芒戎出版的《农村的居住形式》、《法国农村聚落的类型》,研究乡村聚落的类型、分布和演变[169]。1933年德国地理学家克里斯泰勒(W.Christaller)通过对德国南部乡村聚落与周围服务空间之间的空间模式与空间结构研究,发表了《南部德国中心地》一书[170],提出了著名的“中心地学说”,对农村聚落的中心建设、乡镇空间体系规划等提供了理论基础。[171]

德芒戎把聚落划分成聚集和散布两种形态,进而把法国聚集聚落再细分为线形村庄(linear villages)、团状村庄(squared villages)和星形村庄(star-shaped settlements),这一分类影响深远,一直持续至今。由于仅依据聚落个体形态划分类型有不足之处,人们开始关注通过多种指标来确定乡村聚落类型。苏联学者良里科夫1948年曾提出一套综合分类指标;科瓦列夫1959年提出了聚落综合分类的六个因素:① 社会经济基础,② 技术经济条件,③ 居民点人口数以及居民点密度,④ 居民点之间的联系及其空间组合,⑤ 地形位置,⑥ 典型的平面形态等,并认为社会经济因素是最为重要的。[172]

1964年,伯纳德·鲁道夫斯基(Bernard Rudofsdy)在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举办了题为“没有建筑师的建筑”主题展览,并且出版了同名著作。鲁道夫斯基通过“风土的(vernacular)、匿名的(anonymous)、自然产生的(spontaneous)、本土的(indigenous)、田园的(rural)”等156幅照片向世人展示了散见于全球各地民间乡土建筑的魅力,展示了传统建筑的另一种空间表达的方式,使人们关注传统聚落中的建筑[173]。拉普卜特(Amos Rapoport)在《宅形与文化》(1976)中,以人类学文化地理学的视角,分析了世界各地住宅形态的特征与成因,强调了社会文化因素对于住居形式的重要影响[174]。保罗·奥立佛(Paul Oliver)的《世界乡土建筑百科全书》(1997)对世界各地的乡土建筑进行了综合全面的论述。其中从多个视角和领域来研究乡土建筑的方法,为传统聚落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参照,可大体概括如下:美学的、行为科学的、传播论的、生态论的、人种论的、进化论的、民俗学的、地理学的、历史学的、博物馆学的、现象学的、记载和文献方面的、空间的、结构主义的,等等。通过研究非洲、希腊、阿富汗的一些特定地理区域的住房建筑,充分展示了不同地方的人们是如何因应不同的情况来取得良好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表明这些乡土建筑不仅是建筑设计者创作灵感的源泉,而且其技术与艺术本身仍然能为第三世界国家的设计者们在创作中以资利用。[175]

日本学者原广司(Hiroshi Hara)在20世纪70年代开始对世界聚落进行调查。他认为:聚落所有的部分都要有计划,所有的部分都要设计,看似偶然形成的风格、自然发生在情理中的风情其实都是经过周密计算之后而设计的结果。在《世界聚落的教示100》中归纳出100个要点来加以解说[176]。日本学者藤井明(Akira Fujii)在20世纪60年代后期,以广泛的聚落为研究对象,采用文化人类学的方法,通过实地调研,探讨了丰富多彩的聚落形态。他认为:每个民族、部族都拥有它们各自的空间概念,这些解读都被记录在地表之上;同时,聚落绝不是自然形成的,而是被符号化了的实物孕育出聚落的共同幻想,而共同幻想又可以重新定义符号;聚落形态本身就是符号,具有象征性;继而探讨了蕴含在传统聚落形态中的空间秩序,以及通过空间秩序所表达出来的制度、信仰、宇宙观等内在的本质[177]。加拿大学者Michael Bunce认为,乡村聚落的形成是被他们的功能、形式、建筑类型和构造材料,以及空间布局决定的;对这些的研究是基于区块和布局、围墙和边界、道路和路径的不同层面。对乡村聚落的类型学阐述主要依据以下四点:聚落的形态;聚落的选址,尤其是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聚落的起源;聚落的功能。[178](www.xing528.com)

在聚落设计实践上的探索,较为著名的有埃及建筑师哈桑·法塞(Hassan Fathy)的新古尔纳村,葡萄牙建筑师阿尔瓦罗·西扎(Alvaro Siza)在马拉古埃拉居住区、印度建筑师查尔斯·柯里亚(Charles Correa)的贝拉布尔住宅区。[179]

在聚落研究方法上,印度学者Ram Bahadur Mandal认为,乡村聚落的研究方式可归结为以下几种:实验法(Experimental Method);历史研究法(Historical Method);类比法(Analogical Method);逻辑推理法(Logical Method);数据统计法(Statistical Method)。其中数据统计法包括样本设计,建模,预算分析,关联,复原,多变量分析,主要成分分析等[180]。日本学者较多采用量化方法进行聚落形态研究,王昀教授在日本东京大学所作的博士研究比较具有代表性:从村落总平面图中抽出建筑的大小、朝向以及它们之间的距离,同时将建筑抽象为坐标中的点,通过计算机软件建立数学模型,对聚落中所反映出来的空间概念进行解析。[18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