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传统乡村聚落建筑密度统计研究成果

传统乡村聚落建筑密度统计研究成果

时间:2023-11-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图3.422个乡村聚落样本的建筑密度正态分布曲线图 计算22个乡村聚落样本的建筑密度M,并通过统计软件SPSS17.0对数组进行统计分析,数组近似地服从正态分布。乡村聚落作为一个有机生命体,建筑密度值成其为一个重要的参考指数。表3.122个乡村聚落样本的建筑密度排序表图3.5西冲村(上)与南石桥村(下)比较图图3.7杜甫村(左)与上街村(右)的比较图

传统乡村聚落建筑密度统计研究成果

图3.4 22个乡村聚落样本的建筑密度正态分布曲线图
(资料来源:作者自绘)

计算22个乡村聚落样本的建筑密度M,并通过统计软件SPSS17.0对数组进行统计分析,数组近似地服从正态分布。求得均值μ=0.311 8,标准差σ=0.088 7,并得到数组的正态分布曲线图(图3.4)。

由于在任何正态分布中,68—95—99.7规则近似成立,也即大约有68%的数据,落在距平均值一个标准差的范围内[5],μ-σ=0.223 1,μ+σ=0.400 5。将中间的这部分68%的数据区间,0.223 1~0.400 5定义为中建筑密度区间;并以此为界,0~0.223 1定义为低建筑密度区间,0.400 5以上定义为高建筑密度区间,汇集为22个聚落的建筑密度排序表(表3.1)。

从该表中可以看到,建筑密度最小的是南石桥村,最大的是上葛村;中间数据区域选择大里村,将这三者进行直观的对比。很明显,低密度且相对比较均匀松散的南石桥村显示出了弱结构化特征;高密度的上葛村显示出了强结构化特征;而中密度的大里村的结构化特征则处于两者之间。由此可以看到,在等级差距较大的情况之下(这三者的两对建筑密度的比值均接近1∶2),建筑密度与乡村聚落的结构强度具有正相关性。乡村聚落作为一个有机生命体,建筑密度值成其为一个重要的参考指数。

图3.6 西冲村主要由围墙构成的巷道
(资料来源:作者自摄)

但是将密度值较为接近的不同聚落进行比较的时候,却会发现它们的结构化特征具有明显的差异。如图3.5,西冲村的密度为0.174 1,南石桥村的密度为0.156 4,比较接近。但是可以看到,南石桥村相对比较均质、散漫而缺乏结构性;而西冲村则从左至右,密度逐渐增大,形成了较为明显的密度差,尤其由院墙所限定出来的一条线形巷道贯穿其中(图3.6),加强了它的结构化特征。

再如图3.7,杜甫村的密度为0.347 9,上街村为0.324 4,也相对比较接近。但可以看到杜甫村具有大量的封闭庭院空间,由于院墙使然,聚落空间被挤压成较为明确的巷道空间,使得聚落整体具有更为明显的结构化特征。而上街村,一方面院落空间较少,另一方面,建筑之间的秩序关系相对较为杂乱,未能形成更为秩序化的空间关系,进而使其整体结构化特征不是非常明晰。(www.xing528.com)

表3.1 22个乡村聚落样本的建筑密度排序表

(资料来源:作者自绘)

图3.5 西冲村(上)与南石桥村(下)比较图

(资料来源:作者自绘)

图3.7 杜甫村(左)与上街村(右)的比较图
(资料来源:作者自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