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学生英语写作中的负迁移:原因与解决策略

中国学生英语写作中的负迁移:原因与解决策略

时间:2023-11-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论中国学生英语写作中的负迁移产生原因及解决策略赵成成摘要:在英语学习中,受到母语的干扰尤为突出,特别在英语写作中母语负迁移现象严重。作者通过归纳学生在英语写作中经常出现的错误,分析母语负迁移现象,从而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减少、克服英语写作中的负迁移。我国的英语学习者的英语作文或论文中的大多错误,除了语法和词汇因素外,因思维的差异而造成的思维负迁移是出错的主要原因。

中国学生英语写作中的负迁移:原因与解决策略

论中国学生英语写作中的负迁移产生原因及解决策略

赵成成

摘 要:在英语学习中,受到母语的干扰尤为突出,特别在英语写作中母语负迁移现象严重。作者通过归纳学生在英语写作中经常出现的错误,分析母语负迁移现象,从而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减少、克服英语写作中的负迁移。

关键词:迁移 母语负迁移 英语写作

一、中国学生英文写作现状

英语写作是英语学习中必须掌握,但又并非轻易所能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根据笔者在西安职业技术学院英语教学实践以及英语等级考试中学生在作文部分所得分数的统计,发现学生听、说、读的能力普遍高于他们的写作能力。学生英语写作中存在着大量的母语负迁移现象,严重影响了思想的表达,在考试中作文部分学生存在很大的问题,我们把这些作文分成几个档次,分别用一个词来概括它们:支离破碎、糊糊涂涂、勉勉强强、顺顺畅畅和漂漂亮亮,而后面两个档次的文章不多,还发现在正式的考试中,有一部分学生写作部分留空白,或者抄前面阅读理解的文章。要提高英语写作能力,除了词汇、短语、语法结构等基本因素外,还要重视中西方的文化思维差异这一重要因素。我国的英语学习者的英语作文或论文中的大多错误,除了语法和词汇因素外,因思维的差异而造成的思维负迁移是出错的主要原因。

二、思维差异与写作中的负迁移

中西方不同的文化渊源,导致了不同的思维模式。胡曙中(1993)认为,“英语及有关的思维模式是从盎格罗———欧洲文化模式发展出来的。用英语进行思维所要按照的顺序,从根本上来说是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顺序。”因此,受亚里士多德形式逻辑的影响,西方人在思维过程中主要借助于抽象概念,遵循三段论的形式,常常采取演绎的方法即由一般至特殊。并具有直截了当、开门见山的特点。在英语写作上则表现为注重实证,多理性,多科学的逻辑推理,用事实来说明问题。而中国人更多地受玄学政治高压及文字狱的影响,还有道家飘逸思想的影响,特别是宗教文化。像佛文化的悟、禅,导致语言表述的不连贯、含糊,处处显现似是而非的禅机;道家的无为和飘逸出家的思想,导致语言的轻盈,跨度大,好比喻,令语言表意难以捉摸,等等。这些使得汉语语言具有跳跃性和左右回旋性。习惯于从侧面说明或阐明外在因素后,再点出中心,不太重视形式逻辑,表现形式受意念引导,趋于含蓄和灵活,需要较多的意会和感悟。总之,思维具有含蓄、委婉、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王文宇,文秋芳,2002)。

那么,中国学生在英语写作时如果不注重这种思维差别的话,就容易导致负迁移的产生;而且,从学生本身出发,学生在学习英语时汉语已经达到一定的水平,其语法和单词用法已经在学生的头脑中根深蒂固,再加上学生们平常缺乏英语语境,练习得少,所以在语言输出方面难免会出现中式英语,从而导致负迁移的发生。由于这种思维负迁移的影响,中国学生的英语作文,从词法、句法、篇章结构以及思维模式上都有汉式的痕迹。例如,对词语采取英汉“一对一”的对应关系,忽视语义范围、使用范围、文化内涵等方面的许多差异,出现名词数、动词时态与及语态、形容词定表语的区别等问题;在句子结构方面,重意合,不注重句子结构形式的完整性和逻辑上的严密性,缺少形式上的标志;语篇方面,喜用汉语语篇的发展习惯,往往是围绕着主题的外围,而不是从主题直接入手展开讨论,多用跳跃式的思维,使文章的段落、篇章显得松散,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逻辑联系不很明显,等等。

三、负迁移对英语写作的影响

中国英语学习者在学习使用英语这一第二语言中的很多错误是受到汉语母语负迁移的干扰,母语负迁移在学习中的干扰主要表现在词汇、句法、语篇和语用几个方面。

3.1 词汇层面的负迁移

词汇是语言的基本要素,离开了词汇,人们就难以表达思想。当学生受到词汇量小的限制时,他们唯一可以依靠的是母语的词汇。这样,学生无论是误用还是作为一种学习策略而有意识地使用汉语词汇,其结果往往是造成汉语的负迁移问题。常见的这类错误有如下几种情况。

第一,词意并非一一对等。

同一概念在不同的语言和文化里有着不同的内涵,英、汉语中没有完全对等的概念。但中国学生在写作中总是力图找出一对一的词汇对应,其结果往往是适得其反。比如:学生们常常把汉语中的“政治家”与英语中的“politician”画上等号。其实,在英语中,“politician”这个词往往有很强烈的贬义色彩,它指为牟取个人私利而搞政治、耍手腕的人。

第二,词性混淆。

汉语的动词、名词、形容词互相转化词性时,词本身不发生变化,主要借助于词在句子中的位置或添加“的、地、得”来确定它的词性,而英语则有词性变化,它需要在词前或词后添加或减少一些字母构成,有时甚至是不规则变化。那么对于中国学生来说,如果辨别能力不强的话,就容易出错。比如“我们要有足够的耐心和毅力”一句,学生这样写道“Wemust have enough patient and will.”你的生活会变得幸福”“Your lifewill become happiness.”耐心”和“幸福”在英语中所对应的形容词和名词拼写形式是大不相同的,而我们中国学生却混淆了,导致了表达的错误。

第三,搭配不当。

中文里的某些词语在英语语境里不同的说法,而这些说法有时是约定俗成的,是习惯用法,我们稍不留意,便会犯错。例如:“学习知识”是学生写作时经常用到的词组,不少学生会写成“learn knowledge”,实际上“knowledge”只能与“acquire,obtain,accumulate,absorb,gain”等词搭配使用。

第四,句子间的衔接问题。

汉语是一种意合的表达,只要语意相关,逗号可以连接两个单句。而英语要成句,至少要有主语和谓语,受母语的影响,学生在写作中常出现碎句和句子粘连现象。比如“It is raining,I have to stay at home.”这两个句子在英语中各有谓语动词,所以应由so连接成并列句,或在第一句前加上because变成从句

3.2 句法层面的负迁移

第一,语序不同。

英语的语序多为主语-谓语-宾语-状语,而汉语的语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句子的意思。

第二,否定句型。(www.xing528.com)

汉语中某些含否定意义的主从复合句中的否定词,按自然顺序排列在被否定的动词前,而意义与之相对应的英语主从复合句中的否定词只能置于主句的动词前,中国学生就经常按汉语习惯造出错误的句子来。例如:

我认为他还没有到。

误: I think that he has not arrived yet.

正: Idon't think that he has arrived yet.

3.3 语篇层面的负迁移

中西思维方式的差别影响了学生们在作文中的谋篇布局。西方人在语篇开头就直接提出论点,并阐明作者自己的观点。因为英语篇章的组织和发展是“直线型”(Linear)的,即直截了当地陈述主题,然后再进行论述;而东方人往往先提出相关的问题,逐层推进,最后提出自己的观点。也就是说汉语却呈“螺旋形”(Circular Spiral Indirect)方式,即不直接切入主题,而是在主题外围“兜圈子”或“旁敲侧击”,最后才进人主题。把汉语的篇章组织用在英语文章上。就显得不地道、嗦。所以我国学生在写英文作文时,就导致重点不突出,观点不明确。那么在外国人看来,就是中心不突出,废话连篇,浪费时间。

3.4 语用迁移

我国的英语学习者,由于对西方的文化不够了解,往往会将本民族的文化习惯套用到英语上去,从而产生语用层面上的负迁移。例如:在中国文化中,“老”意味着权威和智慧。所以“老首长”、“老教授”、“老中医”成了尊称。于是,有的学生在写作文时就直接用“old”来形容老年人,那么这样一来,就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反而显示了对他们的能力的贬低。而正确的做法是,我们也应尊重他的习惯避免用“老”字,万不得已,也要选用委婉语,如“aged/elderly/senior/advanced”等(王方方,2007)。

四、减少中国学生英语写作中母语负迁移现象的策略

上面我们讨论了母语————汉语的负迁移对中国学生英语写作的影响,并分析了产生负迁移的原因和表现。中国学生要克服英语写作中的母语负迁移是很难的,只有采用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来减少母语负迁移现象,使写作尽量标准、地道。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一是背诵。要想输出英语,首先的必要条件是有足够的英语输入。笔者认为一个最主要的原因是英语阅读输入量严重不足学生们总是抱怨他们没有足够的词汇量,不能表达他们所想的内容。那么透过现象看本质,其实是他们脑子里没有足够的英语输入(李苗,2003)。通过背诵输入,学生不但可以更多地接触目的语,加深理解和积累语言知识,而且能学会用地道的英语表达自己的思想,摆脱母语的负面影响,最终提高写作交际能力。

二是多练。学生们在掌握了足够的单词后,如果不加以练习的话,最终也会无济于事。所以他们只有抓住机会,多加练习,才能将脑子中储存的语言输入输出出来,说出或写出完整流利的句子,这样形成习惯后才能转换成自己的东西。第二外语学习者都是学习别人的表达方式。然后自己灵活运用。对于任何一种新的表达,我们在学习之后,要做到自己随时能运用。这中间少不了练习,仿照别人的,举一反三,反复练习。尤其是对一些固定句型、同定表达要练熟。例如用“Why is it that?”来表达“为什么?”引出一个从句,我们就可以在脑子里多想几个这样的句子。“Why is it that the more connect we have,themore disconnected we feel?”“Why is it that she sings better than me?”以后在表达中要用到这种形式,就能顺手拈来。

三是要大量阅读,即阅读提高法。多读英文资料。英语作文。Krashen认为,写作能力的发展与二语习得的过程相同,即“可理解性输入+低情感过滤器”。(Krashen,1981)他认为写作能力来自于大量的基于兴趣或快乐的自觉主动的阅读。通过阅读二语学习者既习得了词法和句法,又能体验文章的组织结构和作者的写作技巧,同时感知英语语言所处的社会文化,从而将这些知识应用到自己的英语写作中,使自己的表达远离那些似是而非的语言形式。高职学生有条件接触英文读物,每天读一点,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扩大英语的阅读量,进行充分的真实语料输入,是提高英语写作水平的重要途径。

五、结 论

母语对外语学习者的影响是抹不掉的。汉语对高职学生的英语学习,特别是英语写作的影响是客观存在的,我们要利用母语在英语学习中的积极作用,同时也要加强对中国学生句法之外的词汇和语篇层面的英汉对比教学,增强学生自我监控这些语言表层负迁移的元语言意识。减少母语负迁移在英语写作中的影响,提高写作质量。

参考文献

[1]Mohan,B. A.,&Lo,W. A. Academic Writing and Chinese Students: Transfer and Developmental Factors[J]. TESOL Quarterly,1985.19(3): 515—534

[2]Krashe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M]. Oxford: Pergamon,1981

[3]Rod Ellis. The Study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4]李苗。母语负迁移与大学英语写作教学[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3,(2)

[5]王文宇,文秋芳。母语思维与二语写作———大学生写作过程研究[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4)

[6]王方方,汉语负迁移对英语写作的影响及对策[J].外语界,2007,(6)

[7]胡曙中。英汉修辞比较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