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受众研究:深入理解受众及其多重意义

受众研究:深入理解受众及其多重意义

时间:2023-11-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长期以来,人们都认为受众这个词就是“受者”。毫无疑问,“受者”是一个集合词语,是传媒研究领域的先驱们在大众传播过程的简单线性模式中提出的。对于大多数大众媒体来说,除了在一些零碎或间接的场合之外,受众通常是无缘见面的。上述表明,受众这个简单概念是如何集多种意义于一体。

受众研究:深入理解受众及其多重意义

长期以来,人们都认为受众(audience)这个词就是“受者(receiver)”。毫无疑问,“受者”是一个集合词语,是传媒研究领域的先驱们在大众传播过程的简单线性模式(信源、渠道、信息、受者、效果)中提出的。

而受众有固定的指向,简单说来指的是一种或多种媒体渠道,指类似渠道的内容或形式的读者、观众和听众。受众是大众传播学中客观研究的一个分支,也是实证研究的一个主要领域。这是媒体从业者和理论家们研究的主题;同时受众也应用于日常领域,是对媒体使用者的精确描述。

但随着媒体环境、媒体结构的不断发展,受众这个术语本身会引发很多意义分歧和理论冲突,主要在于:这样一个简单的单词要表现不断多样化、复杂化的媒体现实,还要迎合各类传播学百家争鸣的理论表述。正如有评论者指出:“无论在人文学科领域,还是在社会科学领域的传播学研究中,受众这个单词所指对象正在瓦解。”换句话说,我们还在用这个熟悉的词,但它本身的意义已经消失了,应用发展的眼光去研究受众在不同时期、不同语境下的含义——

受众所指对象也是不断变化的,与媒体技术对媒体发展的推动密切相关,也显示了一个简单概念的力量和吸引力。受众可以指18世纪早期的小说读者群,也可以指20世纪卫星电视的用户,21世纪的网络用户。内涵完全不同,否则会对这样一个术语的理解产生意想不到的困难。

受众这个术语不仅具有争议性,而且具有抽象性。对于大多数大众媒体来说,除了在一些零碎或间接的场合之外,受众通常是无缘见面的。如报纸、期刊、广播、电视、电影、音乐、网络等媒体除非举办特殊的受众活动,是很难知道自己的受众具体姓名,更不要说有“受众见面”的可能[9]

受众是社会环境的产物(一定的社会环境引发人们共同的文化爱好、理解和信息需求),同时也是特定媒体内容的产物。通常这两方面都是同时产生的。比如,当媒体发布信息以吸引某个社会层次的成员,以及某地区居民的时候就是如此。媒体应用也在更大范围上反映了受众运用时间的方式、实用性、生活方式以及日常规则。

概言之,可以用重合但又不完全相同的方法来定义受众:(www.xing528.com)

(1)以地域来分(如各地媒体)。

(2)以人群来分(当媒体特定面向某个年龄层、某种性别、某种政治信仰或某个收入阶层时)。

(3)以媒体或渠道的类型来分(按不同的媒体技术和媒体管理)。

(4)以媒体的信息内容来分(流派、客观事物、类型)。

(5)以时间来分(如有人是日间或黄金时间受众,有人是短暂或短期受众,也有人相对来说是持久受众)。

上述表明,受众这个简单概念是如何集多种意义于一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