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南水北调工程管理体制设计及有效性研究

南水北调工程管理体制设计及有效性研究

时间:2023-11-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组建高层次南水北调工程决策协调部门,有利于代表国家决策南水北调工程在运营管理中的重大事项,解决重大矛盾和突出问题。南水北调工程管理体制的变化表现在:从投资情况来看,政府投资正在逐步减少,各种社会资金正在增加,形成了投资渠道多元化的格局。

南水北调工程管理体制设计及有效性研究

二、管理体制的设计

为充分发挥南水北调工程总体效益,实现其经济、环境和社会目标,工程建设及其运行中的管理问题得到了国家高度重视。按照2002年《关于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的批复》,国务院同意成立南水北调工程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由国务院总理任组长,副总理任副组长,计委、财政、建设、国土资源、水利等有关直属部委为其成员。领导小组负责制定调水工程建设和运行的方针政策,下设办公室管理日常工作。工程建设和管理按照政企分开,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组建水源公司、干线有限责任公司,依法自主经营。在国务院对规划的批复中,提出南水北调主体工程分别组建四个项目法人:南水北调东线江苏有限责任公司、南水北调东线干线有限责任公司、南水北调中线水源有限责任公司、南水北调中线干线有限责任公司。2003年,国务院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委员会颁发了《关于印发<南水北调工程项目法人组建方案>的通知》。2004年10月23日,江苏省南水北调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南水北调东线江苏水源有限公司在南京举行揭牌仪式,南水北调工程政府行政管理机构和项目法人开始履行各自职责。2004年8月25日,国家水利部下发《关于成立南水北调中线水源有限责任公司的通知》,由水利部负责组建的南水北调中线水源有限责任公司在丹江口市注册成立。南水北调中线管理部门由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管理局和南水北调中线水源有限责任公司组成。中线水源公司的成立,意味着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工程建设进入实质性工作阶段。工程沿线各省组建地方性股份公司作为项目法人,负责其境内与南水北调主体工程相关的配套工程建设、运营与管理。各干线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和沿线各省股份公司之间为水资源买卖关系。

可见,南水北调工程建设与管理体制由四个层次构成。

第一层次:领导小组是由中央政府和有关地方政府联合组成的最高领导机构,负责工程重大事项的决策、协调和监督。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其编制、经费单列,直接对领导小组负责。在建设期,办公室主要任务是强化政府宏观调控职能。工程运行后,办公室主要任务是监督管理,对水资源配置、水价制定以及重大问题进行协调等。组建高层次南水北调工程决策协调部门,有利于代表国家决策南水北调工程在运营管理中的重大事项,解决重大矛盾和突出问题。

第二层次:设置省级南水北调工程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依托在水利厅,行使行政职能,编制、经费单列。在建设期,设立省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管理局,作为主体工程省辖段的项目法人,负责主体工程建设工作,办公室与建设管理局可以合署办公。在运行期,将工程建设管理局改组为供水公司,按照产权明晰、责权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原则,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企业依法享有有限责任公司的企业法人财产权,自主经营并取得合法权益。受水区各种水资源统一调度工作,由水行政主管部门牵头成立水资源调度中心,统一优化配置各种水资源,确保调水工程良性运行。(www.xing528.com)

第三层次:设置地市级南水北调工程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建设期成立市配套工程建设管理局,负责总干渠一般渠段和建筑物、分干渠、从分干渠到各市县城自来水厂以及独立用水户(重点工业区、企业用水大户)的支渠工程建设及管理。运行期改组为配水公司,主要负责主体工程一般渠段、配套工程的调度运行管理工作。

第四层次:设置县级南水北调工程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利用现有各市县自来水公司,负担调水工程的建设和管理。

南水北调工程管理体制的变化表现在:从投资情况来看,政府投资正在逐步减少,各种社会资金正在增加,形成了投资渠道多元化的格局。从管理体制和机制看,单一的政府管理正在向专业性的公司转变,调水沿线利益主体强化了水的商品意识,积极探讨公司制运作的新模式。从水的供求主体分析,独立的市场需求主体正在形成,呼唤与市场机制相适应的有效法律监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