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新中国的民族关系与民族政策研究

新中国的民族关系与民族政策研究

时间:2023-11-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从中国民族关系与民族政策之间的互动逻辑来看,民族政策的基本特点如下:首先,民族政策具有强烈的民族特性。

新中国的民族关系与民族政策研究

四、民族政策的基本特点

为了能够更好地调整民族关系、处理民族问题、促进民族关系的发展,任何一个国家的民族政策都不可能脱离民族关系的基本特点,不可能制定一种超越民族关系发展需要的民族政策,无论是中国还是其他的多民族国家,民族政策的制定总是要遵照民族关系的基本特点而进行的。从中国民族关系与民族政策之间的互动逻辑来看,民族政策的基本特点如下:

首先,民族政策具有强烈的民族特性。民族政策属于公共政策范畴,“公共政策是以政府为主的公共机构为确保社会朝着政治系统所确定、承诺的正确方向发展,通过广泛参与和连续的抉择以及具体实施而产生效果的途径,利用公共资源达到解决社会公共问题,平衡、协调社会公共利益目的的公共管理活动过程”[9]。从公共政策的基本职能来看,所有的公共政策,制定出来都是为了解决社会公共问题的,是为了保证社会总的系统朝着政治系统所确定、承诺的正确方向发展而作出的对社会公私行为的约束与指引,因此,公共政策具有强烈的“目标取向” 。从根本上讲,公共政策是一项政治措施,是对社会进行政治统治和政治管理的基本方式。对于具体的公共政策而言,其目标是为了解决已经客观存在并且对社会秩序的维护和社会的正常发展已构成威胁的公共问题,由此来协调公共利益矛盾和冲突;因此,对于民族政策这样一项多民族国家的基本公共政策而言,其目标是为了调整已经客观存在的、受到历史深刻影响的民族关系。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民族隔阂、民族矛盾和民族传统等问题比较突出,已经影响到新生国家政权的发展,而到了改革开放以后,各个民族的发展,利益的平衡,社会资源的公平、合理分配等问题,又成为民族政策要着手解决的核心问题。但是不论如何,民族政策具有强烈的目标取向——在这里可以理解为强烈的民族特性,即民族政策就是为了解决特定的民族问题而制定的,换言之,制定民族政策就是要更好地适应民族关系发展的要求、协调好民族矛盾、解决好民族问题,促进各个民族的共同发展,以维护国家政权的稳定和促进国家的发展。(www.xing528.com)

其次,民族政策是民族关系主体与客体的统一。任何一项公共政策都是主体与客体的互动统一。公共政策由政策主体制定,但是总是要针对一定的政策客体和对象实施,这是公共政策发挥作用所指向的必须条件,公共政策的对象包含三个层面的内容:公共政策制定与实施所要改变的状态;公共政策执行中所要直接作用的对象;公共政策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即人与人之间的利益矛盾。[10]事实上,民族政策是政府制定的,政府是民族政策的主体,而民族关系就是民族政策的客体,民族政策制定出来以后必须要作用于民族关系(也就是构成民族关系的各个民族,根源和本质是一个个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因此,民族政策泛化后,也就是用以解决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利益,最终实现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民族关系的主体与客体之间是一种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只有政策制定主体充分考虑到客体的需求,才能够实现政策的目标、发挥政策的功能。从这个意义上讲,民族政策的根本目标就是要对民族关系中的种种利益矛盾加以协调和处理,民族政策的主体和客体处于一种动态影响和作用的过程之中。新中国的民族政策也是遵循这样的基本要求,民族政策是从解决一个个的民族问题、调整一项项民族关系出发,不断积累发展而成的,随着中国民族问题的变化,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也有不同的偏向,表现出主客体之间的统一性。

最后,民族政策既有稳定性,又有针对不同民族问题和民族关系的变通性。民族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事实上是一个解决民族矛盾、调整民族关系的过程,这个过程是一个逐渐积累的过程,不可能一朝一夕就完成。因此,伴随着新中国解决民族问题和处理民族关系的不同情况的民族政策的不断出台,民族政策逐渐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体系,这个体系的各个民族政策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又要针对不同的具体问题,党和国家在制定民族政策时保留了变通的原则,因此,在相对稳定的民族政策体系之下,各项民族政策的实施却又有一些因地制宜的灵活性,这是中国民族政策一个比较显著的特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