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新中国民族关系与民族政策研究的互动成果

新中国民族关系与民族政策研究的互动成果

时间:2023-11-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此外,国家把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纳入国民计划经济体系中来,统一计划、统一运行和统一管理,对民族地区采取诸如“财政三项照顾政策”的民族经济优惠政策,大大增强了少数民族与汉族、少数民族之间的经济往来、贸易交往和物资、人才、技术的多种交流,促进了新型民族经济关系的建立。

新中国民族关系与民族政策研究的互动成果

四、新型民族经济关系的建立

民族经济关系是民族在经济领域内所结成的各种利益关系和内在联系。每一个民族共同体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首先要凭借一定的生活生产资料来开展经济生活。由于受到经济条件、自然环境、民族文化、民族历史传统等因素的影响,各个民族的经济发展的程度、经济生活的状态和在一定国家体系内部的经济地位都是参差不齐的。中国历史的发展脉络显示,居于中原地域的汉族和一些族体规模较大的少数民族,在王朝时代长期占有优厚的物质资源,生产工具较为先进,因此经济发展程度较高,而偏居一隅的少数民族则在山地、戈壁或者大漠中生产、生活,经济比较落后,这样的经济状况决定了在新中国成立伊始,少数民族之间的经济地位悬殊,民族经济关系呈现出一种剥削和被剥削的特点。在旧经济关系之下,汉族与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与少数民族之间的经济关系比较紧张,在生存资料匮乏的年代里,为了争夺生存资料,汉族与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与少数民族之间甚至是同一个少数民族内部不同支系之间存在着激烈的竞争、冲突,并滋生了民族的仇恨。

新中国成立以后,首先在国家层面上破除了原本地位悬殊的经济关系,国家性质决定了汉族与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与少数民族、少数民族内部成员均处于一种平等的经济地位,经过民族经济政策的调整和一系列经济改革的实施,民族经济关系从理论上讲已经转变为统一国家经济体系之下共同运作的关系。尤其是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土地、森林、山川、河流等重大的自然资源收归国家所有,使得历史上不同民族之间的资源争夺变为一种在法律和制度体系内各个民族平等拥有和使用的关系。 “所以,民族经济独立运营的系统基本上不存在,存在的只是这个系统的残存部分与地区经济的整合。 ”[40]尽管在一个新兴国家政权建立的较短时间内,从民族平等的角度而言,民族之间的经济平等关系尚未建立,主要表现为少数民族经济资源的利用能力和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比较落后,生活仍然比较贫困等。但是新中国成立初期顺应少数民族自身发展规律的民族政策逐渐发挥了作用,在民族平等、团结、互助的政治关系的保障之下,民族经济关系的发展逐渐趋向于团结、互助和共同发展。(www.xing528.com)

对于一个少数民族而言,判断新兴的国家政权是否对本民族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是否符合本民族发展的要求,是否与本民族的利益保持一致,最为直接的就是自己的生活水平是否有所提高,本民族的经济发展程度是否进一步提升,这是少数民族能够感同身受的最直接的指标。因此,构建新型民族经济关系,最有效的民族政策就是尽快促进少数民族的经济发展及生产生活水平提高。中央政府考虑到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比较落后,尤其是偏居一隅的边疆少数民族更是仍处于封建时代的农耕生产状态之中,因此在民族经济政策上主要采用扶贫、救济和投入资金的最直接的方式进行。主要的民族经济政策为:中央政府对民族地区直接财政拨款、直接调拨其他生产生活物资,开展扶贫救济工作。例如,据统计,从1950年到1952年的两年多中,中央人民政府向广西少数民族拨给救济粮750万公斤左右; 1952年中央、中南、广西人民政府拨给少数民族地区各种生产救灾款项共823万元。从1952开始的数年内,国家发给云南佤族傈僳族景颇族等少数民族地区的生产补助费、生活补助费和无息贷款达9 159万元。[41]开展民族贸易,改善少数民族生活条件。中央人民政府贸易部和中央民族事务委员会等有关部门于1951年召开全国民族贸易工作会议,制定了民族贸易的方针:“依据各民族地区的特点和需要,通过物资交流,以增进民族团结,促进少数民族生产发展和生活改善。 ”[42]人民政府以公平合理的价格政策,在少数民族地区推广供销合作社制度,收购土特产品,供应日常生活用品,改善少数民族生活条件。此外,国家把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纳入国民计划经济体系中来,统一计划、统一运行和统一管理,对民族地区采取诸如“财政三项照顾政策”的民族经济优惠政策,大大增强了少数民族与汉族、少数民族之间的经济往来、贸易交往和物资、人才、技术的多种交流,促进了新型民族经济关系的建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