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多类别资料来源和工作团队-社会公正观研究

多类别资料来源和工作团队-社会公正观研究

时间:2023-11-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资料来源和工作团队为了避免偏见和狭窄,本研究不希望单纯使用一种证据,而是尝试多类别的资料来源,它们有:1.问卷辅以深度访谈:在浙江、山东、安徽、河南、四川、贵州等九个省份基层进行的119份问卷访谈纪要。案件资料则由刘莉、于明潇、王冠中、苗文龙、王国勤和我独立或协作收集完成。统计资料的初步录入由李雪担任,每个人在整理自己的访谈记录基础上,利用几次工作坊,共同总结资料,并讨论各种发现的含义。

多类别资料来源和工作团队-社会公正观研究

资料来源和工作团队

为了避免偏见和狭窄,本研究不希望单纯使用一种证据,而是尝试多类别的资料来源,它们有:

1.问卷辅以深度访谈:在浙江、山东、安徽、河南、四川、贵州等九个省份基层进行的119份问卷访谈纪要。

2.民事纠纷法庭案件:在湖北、河北、河南、北京和辽宁各地基层法院律师事务所,收集的53个民事财产纠纷案件,以及部分案件的当事人访谈纪要。

3.有关法律事件的公共言论:过去30年中,有关安徽、新疆、河北发生的三个刑事案件的公共言论,其中包含公开发表(出版媒体或互联网)和未发表(集会纪要和调查报告)部分。

4.集体资产处置的过程案件:北京东部某城中村集体资产(向家庭和个人分配)的实际做法,以及村民评价意见的访谈。(www.xing528.com)

5.历史文献资料:满铁调查,口述历史记录和研究等。

研究处理资料的方式主要是定性的,即,根据我们的分析框架对资料进行定性分类,并根据研究的目标“组织”材料。比如根据当事人的“关系”分类民事财产纠纷案件,根据正当性“理据的差异”分类刑事案件,根据“平等原则”分类公正观理由,根据“市场”与“计划”分类制度环境,根据“公有”与“非公有”分类职业所有制性质,根据“利益有涉”与“利益无涉”分类评估事项,根据“需要”与“衡平”分类不同原则,根据“与集体的业缘关系”分类不同的比较对象等。

研究力图反映材料中的差异和共性趋势,目的是呈现公正观中有哪些恒定或变化的要素。比如使用关键词频次分析,说明不同分类的人群之公正观内涵的相似和差异,使用主导原则和辅助原则,通用性和专用性说明不同原则的使用领域和优先性,使用个人作为和公共利益,说明影响公正感强弱的共识性要素,等等。研究中少部分内容使用了数据,但凭借的仅是分类变量,它展示的仅是一些类别关系的趋势,而不是代表性或者覆盖性的验证。

研究是一个团队成员的贡献:李雪起草问卷和访谈提纲,而后经集体讨论修改;访谈问卷定稿后,潘建雷、李雪、于明潇、姜姗姗、钟巍、杨琨、吴玉鑫、赵蔚、曾宪才、吴奇和王国勤,分赴各地进行访谈。案件资料则由刘莉、于明潇、王冠中、苗文龙、王国勤和我独立或协作收集完成。统计资料的初步录入由李雪担任,每个人在整理自己的访谈记录基础上,利用几次工作坊,共同总结资料,并讨论各种发现的含义。而后大家分别撰写论文,再经历多次读书会讨论修改意见,执笔人修改几稿后汇集到我这里。最后我选择了准备放入文集的论文,并对所有文字进行了最后修改和压缩,我修改的不是观点,而是表达的简洁和清晰程度。我的博士生赵蔚参与了书稿最后的订正。在他和出版社责编的共同帮助下,书稿中的一些疏漏得以更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