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我国大型煤炭企业并购对政府行为的绩效分析

我国大型煤炭企业并购对政府行为的绩效分析

时间:2023-11-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政府参与企业并购经济活动的目标是多元化的,也即是企业并购中的政府行为目标会是一个多元函数。用TC表示企业并购中政府行为的目标综合值。在企业并购的政府行为目标分析中,更具价值的应是对政府目标体系中各子目标独立性的研究,这样会更有利于从本质上把握政府的行为特征。

我国大型煤炭企业并购对政府行为的绩效分析

4.1.3 并购中的政府行为绩效分析

本书试图以组织行为学理论来考察政府介入企业并购的行为。

阿道夫·瓦格纳指出,现代国家的政府职能已经从单一的政治职能扩展至社会职能与经济职能。西方国家从20世纪初就开始设计社会福利制度,凯恩斯革命之后,政府更加深入与主动地介入了经济领域。关于政府对企业并购渗透这一经济行为,我们不仅要从一般经济与社会角度来考察政府在经济事务中的职能,而且要考虑行业特殊性以及整个经济社会领域中扮演的不同角色。政府参与企业并购经济活动的目标是多元化的,也即是企业并购中的政府行为目标会是一个多元函数。用TC表示企业并购中政府行为的目标综合值。

TC=f(TS,TE1,TE2,TE3,TG,TO)(www.xing528.com)

TS表示社会目标:增进或是维护社会福利;TE1表示经济目标1:抵御或化解经济风险,确保市场有序竞争维护经济安全;TE2表示经济目标2: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贯彻产业政策;TE3表示经济目标3:增进或维护企业并购双方(可能是单方)的微观利益;TG表示政府机构的内部目标:政府机构自身的利益,如政府创租;TO表示其他目标。很显然,在一个统一的社会体系中,政府行为各子目标之间也是相关的,比如政府在执行产业政策TE2的同时也不能忽视企业的微观利益TE3,政府维护市场秩序TE1也是在保护社会公众利益TS,政府在介入企业并购过程中有时也会有政府机构的自身利益因素TG。子目标之间的内在联系是整个目标体系的基础。在企业并购的政府行为目标分析中,更具价值的应是对政府目标体系中各子目标独立性的研究,这样会更有利于从本质上把握政府的行为特征。强调政府各子目标之间的独立性,就是说明这样一个事实,政府行为中各子目标在一定程度上是相互排斥与对立的,各目标同时执行可能致使综合效益弱化。

由此,政府在企业并购中的行为过程,也就是政府各子目标的博弈过程。最明显地,由于微观利益的企业并购TE3而导致的市场垄断,不能实现社会总福利的帕累托最优,就偏离了社会目标TS;尤其是一些发展中国家经济体制改革与市场结构调整TE2过程中,经常运用政府直接干预手段,“拉郎配”式地并购组合,最后很可能损害的还是企业的微观效率TE3,导致并购的最终失败。但无可否认,在现阶段,由于中国煤炭产业的资源浪费严重、历史包袱沉重、产业竞争过度、产业集中度低、地方保护主义严重等问题。对煤炭企业施以政府主导式的并购还是很有必要的。政府机构或是其负责人有可能出于内部集团或是个人的利益TG,依靠不公平的方式或是强制性行政手段促成企业并购,致使个别企业利益TE3受损,如主并购企业的“寻租”行为(其对应面就是政府的“创租”行为)。后文对此将作进一步讨论。理论上的博弈结果也就是各子目标之间的均衡,然而,在现实中这是不可能实现的。在特殊情况下,政府的多目标取向也会被单目标取向所替代,比如在经济风险沉积厚重以及市场经济秩序极其混乱时期,政府机构会暂且搁置其他目标,运用直接行政干预的方式来化解或转移金融风险。同时,政府在认识到产业垄断处于过度状态,并严重损害公众利益之时,也会运用强制性手段来对企业并购加以限制,尽管企业之间的并购源自于市场机制。《反垄断法》的出台就是在战略层面上对公众利益一个长期性维护。一般而言,政府行为中各子目标之间的博弈结果要视具体情况而定,一般是侧重于一个目标并兼顾另一(或多个)目标。且各目标之间因为相对独立而存在一定程度的抵触,但政府在企业并购活动的实际操作中,各目标之间通常趋于利益均衡与相互妥协,即在考虑某一方利益的同时也会兼顾其他利益的关系。此外,具体的政策手段也有可能会涉及经济效率与其他目标之间的均衡。管制者自身的偏好也会对管制结果产生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