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俄罗斯隐性经济问题研究:本质与特点

俄罗斯隐性经济问题研究:本质与特点

时间:2023-11-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隐性经济产生的普遍原因是经济运行的客观规律和国家有关调控经济的法令及法规之间存在矛盾。明与暗客观的相互性形成了社会发展和功能的操作性结构(进程)。治理隐性经济应通过国家机关的手段将隐性经济中对社会及个体产生副作用的形式置于社会监管之下。隐性经济及整个国民经济之间应存在最恰当的比例关系。另一个问题是对隐性经济行为的度量。

俄罗斯隐性经济问题研究:本质与特点

第二节 隐性经济的本质及特点

隐性经济是具有系统性的社会经济现象。体系是现实世界客体的特质,因此隐性经济作为复杂的社会经济现象、现实世界的客体具有系统性。我们所指的体系仅仅是它的表现。有鉴于此,我们的研究客体在具体的理论和类型框架中无法描述。只能进行不同程度的相类似的描述来指导研究命题。

体系的基本原则为整体性、结构性、等级性与周围环境互动性,可以得出,在研究过程中,从系统建构的角度出发对隐性经济的考察具有极大的必要性。

隐性经济具有以下体系特点:

(1)普适性

隐性经济存在于任何一个国家,由于每个国家社会经济体制的差异,各个国家所存在的隐性经济的广泛性和规模是不同的。隐性经济产生的普遍原因是经济运行的客观规律和国家有关调控经济的法令及法规之间存在矛盾。

(2)整体性

虽然隐性经济只是人类社会活动的现象之一,但它总归是元素的简单结合,是非法迹象的总和,是一定模式的经济行为或经济关系。

(3)与外部环境的平等性

隐性经济活动体现在与合法的官方经济混合并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在这个过程中,隐性经济与官方经济,资源共享,共同占有市场。

(4)结构性

为保持隐性经济内部的整体性和一致性,而形成的稳固的体系。即在各种形式的内外部发生变化时保证自身的原本结构和特性。(www.xing528.com)

(5)等级性

影子的元素及组成部分的位置整体上是从上向下的排列,等级性的特点是发达的秩序型结构及多层性。而各个部分又自成系统,而隐性经济本身则立足于一个更宽泛的系统——国民经济。影子的等级性表现为各个组成部分之间具有多层关系,尤其是平行联系及从属联系。平行关系及上下级关系是当代俄罗斯特有的。因此,隐性经济不单是具有等级性而且呈现出网状的结构。从管理理论的角度来看,隐性经济和犯罪就像现代网状结构一样运作。而执法机构和国家的行政机关则是严密的等级结构,其中,主体位于一个层次上。相互之间不作用或通过某个中央管理机构进行互动。因此,在近几年俄税警行为中常出现地区之间的来往,这个过程中就含有了影子性质的网状结构。

(6)自我组织能力和扩展能力

隐性经济具有自我组织能力及不间断的发展能力,包括组织和发展国际经济关系能力。如,多利用影子控制下的不受所在地掌控的公司进行跨国非法贸易。隐性经济具有自我调适和重组功能。它能在短时间内适应外部的环境(国家及其执法机关的检查和监督),并不断对自己的活动进行调整,再次达到内部循环体系与外部环境协调的状态。在大多数情况下,将隐性经济的演化可划分为五个阶段:产生、发展、成熟、衰落、灭亡。这是一般经济体系,也是隐性经济自身所反映的特点。可以确定,隐性经济以各种形式存在于任何一个经济体系里,并和以法规调节经济关系的国家一起灭亡。显而易见,任何时候都不能完全消灭隐性经济,只能去减少或缩小它的规模或消灭其中对社会有害的部分(倒卖毒品、卖淫、倒卖人口及人体器官等经济活动)。

(7)目的性

这主要指的是隐性经济中的危险成分(违法经济)。分析一下隐性经济中的违法组织的活动就可得出,从官方经济中挖取资金。那么在资本从健康经济中流向隐性经济中的操作范围的扩大化,会对社会产生更为危险的影响。

(8)隐性经济中两个矛盾面的存在——建设性和破坏性要素

建设性指的是在隐性经济中存在生产因素,因而是对国民经济的有益补充;而隐性经济的破坏性是指隐性经济以违反国家法规,违背社会道德为途径获取利益,破坏了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秩序,对国家的发展具有离散作用。

隐性经济的最后一个特征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可以以哲学的观点思考以研究解决隐性经济的难题。Caфин说得好,在任何一个社会中经济是两个矛盾面互为条件和相互联系的——官方经济与非官方经济、明的和暗的。恩格斯指出,过分地强调标准化不适合发展理论,甚至有碍于发展。而且,明的与暗的形成了统一整体社会生活。明与暗都有很多种色调——从灰色到纯黑色。明与暗客观的相互性形成了社会发展和功能的操作性结构(进程)。

也就是说,隐性经济不能被消灭也不能被铲除,在社会的一定发展阶段,发挥着正面或负面的作用。治理隐性经济应通过国家机关的手段将隐性经济中对社会及个体产生副作用的形式置于社会监管之下。隐性经济及整个国民经济之间应存在最恰当的比例关系。考虑到现实客体的整体性,那么影子与公开经济相互关系应是怎么样的?抑制或完全消灭隐性经济可能导致正式经济的塌陷,因为只有它们中存在辩证统一和矛盾性才能推动构成社会发展的机制结构。更何况隐性经济在产生之初就具有建设性,而且国家也在寻找从制度上调节社会经济进步的机制和措施。可以推断,从哲学的和谐及比例的广泛性上讲,这种关系存在一个黄金点,即正式经济与隐性经济之间的合理比例。另一个问题是对隐性经济行为的度量。很难测度出隐性经济健康部分,但可见,它对于官方经济的作用就如同官方经济对于全国经济一样的作用。正是这个比例的存在允许社会最大化地将隐性经济中的建设性运用于整个社会进步中去。隐性经济中的生产成分可以说是经济中动态的、进步的力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