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俄罗斯隐性经济问题与禁酒运动

俄罗斯隐性经济问题与禁酒运动

时间:2023-11-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俄罗斯学者Н.Седова甚至认为,隐性经济产生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官方的限制成为导致有正式经济和非正式经济行为之分的原因。执法不力、权力和利益凌驾于法律之上的问题成为社会特殊阶层获取不正当利益的手段。俄罗斯的禁酒运动也是一个明显的例子。

俄罗斯隐性经济问题与禁酒运动

一、正式制度

(一)经济因素

首先,经济主体行为论在微观层面上对制度主义的影响使得很多学者认为,非法行为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该行为在合法范围内的成本支出过高。包括:法人注册、办理银行公开账户、获取法定地址及其他手续;依法纳税、国家司法裁决社会纠纷的支出等。同时守法经营付出的代价不仅包括资金上的花费,还有完成这些法律程序所需的大量时间和精力。由此,经济主体努力避开“国家的参与”来经营。那么在守法的代价与隐性经济的规模之间就存在直接的决定关系。俄罗斯学者Н.Седова甚至认为,隐性经济产生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官方的限制成为导致有正式经济和非正式经济行为之分的原因。[56]当然,法外经营也存在同样的消耗,如为咨询逃避国家相关税收的服务费、为应付检查做假账、为逃避工人社会保险养老金缴纳等的不合法性服务支出、在国家司法体系外解决社会家庭纠纷的支出。所以,经济主体为自己经营选择哪一种制度体系取决于在两个体系中总体消耗大小的对比。因此,国家降低个体守法成本是激励个体遵纪守法的自然法则

其次,隐性经济行为是公平竞争不完善的体现。也就是说,隐性经济行为不仅违反国家法律,同时也破坏了道德准则。成熟市场经济关系中的隐性经济成分明显少于市场经济关系形成时期的隐性经济成分。

最后,市场经济具有不稳定的自然属性。经济中各要素的不均衡发展、通货膨胀汇率的大幅度波动等等是市场经济体系中的常见现象。这些都是隐性经济行为滋生的肥沃土壤。当经济危机、通胀、汇率波动的非常时期,而加之国家再不能有效调节经济、为企业不能提供正常发展条件,隐性经济规模就会迅速增长。

(二)法律基础不完善

即使在工业发达国家,经济发展也总是超过经济法完善的速度,即国家法律始终滞后于经济生活中出现的新状况。因此,法律的完善具有无尽性。快速变化的市场条件与法律之间的矛盾或法律的短缺都是隐性经济乘虚而入的机会。执法不力、权力和利益凌驾于法律之上的问题成为社会特殊阶层获取不正当利益的手段。

(三)国家职能的弱化(www.xing528.com)

俄罗斯政府在向市场经济转型期间所遇到的经济困境,迫使其与大的财团联合导致寡头现象的出现,成为俄罗斯隐性经济的独有特点。俄罗斯政府从法律上为寡头经济活动创造条件,使市场经济失去了应有的社会公平性。其结果造成国家财政收入损失巨大,小企业受到极大的排挤。寡头们的很多交易在权力的庇护下达成。国家职能的弱化成为国家公务人员腐败的主要原因,进而导致隐性经济剧增。

强大的政权和强权政治区别很大。所谓政权强大在于权力的垂直关系构建正常(中央、地区、地方自治机关),并且得到社会大多数成员的支持。国内外历史证明,这个体系被毁坏或偏离,隐性经济的发展就会得到外来动力。

经济发展的客观需求与国家推行的政策之间存在矛盾是隐性经济形成的现实原因。众所周知的20世纪20年代美国推行错误的财政货币政策使隐性经济爆发。俄罗斯的禁酒运动也是一个明显的例子。印度在60年代实施的禁止以低于规定价格买卖金镯子的法令促发了隐性经济,一时间隐性经济占国民生产总值的60%。在禁令取消后,经济稍有恢复。

社会经济体系中理想与现实状况的相互关系是隐性经济产生和存在所必须考虑的几个普遍逻辑性问题之一。而现状总是与理想相去甚远。市场经济虽然具有其经济发展的有效性,但远非最理想的经济模式。其中不断滋生的隐性经济就是最好的证明。当然生活在理想状况下是不可能的。我们能做的就是应该如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将隐性经济的规模控制到最小范围。

市场经济是目前流行的最先进也是最有效的经济体制,但并不是完美无缺的经济模式。隐性经济作为市场经济的子系统不可能被消灭,这也是隐性经济存在的客观原因。但是,国家限制隐性经济的范围和规模完全取决于国家的主观能动性。例如,作为经营的根本条件,建立法制的、道德的、健康市场竞争环境取决于国家。再例如,社会弱势群体沦为隐性经济的主要劳动力来源的事实已无可争议。那么国家完全可以尽量避免由于政策的失误、倾斜导致弱势群体数量增加。国家官员腐败规模的扩大等等都是放任隐性经济的主观性因素。将导致隐性经济扩展的主观性因素降至最低限度,隐性经济的规模就会大大缩小。

(四)社会因素

随着科技、市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社会边缘群体的存在和扩大成为每个国家所面临的棘手的社会问题。例如,正常家庭孩子的犯罪率远远低于非正常家庭孩子的犯罪率。此类原因导致的不同社会问题成为社会向影子发展的潜在危险。隐性经济大量地吸纳了社会中的低收入和被边缘化群体,如青少年、无业流动人员等。在数量上,他们构成了隐性经济参与者的大多数。恶劣的生存环境迫使年轻人加入犯罪团伙、妇女卖淫,无业者和流动人员从事地下非法劳动。影子行为在劳动关系中迅速蔓延:在工作时长、工资等方面破坏劳动用工的规则,非法使用女工童工和流动劳力。而失业的危机迫使出卖劳力者从事有害于健康和低薪酬的工作。在这种畸形的离散性的社会氛围之内产生了隐性经济的一个特殊形式,在其内聚集着相当数量的弱势群体。在很多第三世界国家其隐性经济劳动力基本都是由农村流动人口组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