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无毒中国在新时期缘何不再-政党与近现代中国社会研究成果

无毒中国在新时期缘何不再-政党与近现代中国社会研究成果

时间:2023-11-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无毒中国”在新时期缘何不再——共和国两次禁毒运动结果之异新探齐磊胡金野自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以来,在半个多世纪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中国共产党领导了大规模的、连续性的禁毒运动有两次:即1950—1952年的肃毒运动和80年代以来的禁毒斗争。从此,中国成为全世界唯一的“无毒国”,此殊荣整整延续了30年。“无毒中国”的桂冠就是在中国基本上游离于世界体系之外“风景这边独好”了三十多年的。

无毒中国在新时期缘何不再-政党与近现代中国社会研究成果

“无毒中国”在新时期缘何不再

——共和国两次禁毒运动结果之异新探

齐 磊 胡金野

自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以来,在半个多世纪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中国共产党领导了大规模的、连续性的禁毒运动有两次:即1950—1952年的肃毒运动和80年代以来的禁毒斗争。20世纪50年代初期的禁毒运动仅用了三年左右的时间,就彻底禁绝了为害华夏二百多年的以鸦片为主的毒品。从此,中国成为全世界唯一的“无毒国”,此殊荣整整延续了30年。然而,进入80年代以来,伴随国际毒品的泛滥,“金三角”地区的毒品乘势汹涌而入。于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政府和人民又一次承担起禁毒的重任,重新成为世界反毒斗争的中流砥柱。二十多年来中国缉毒工作动员力量之广泛、组织之完善、体系之庞大、监控之严密、工作之扎实都是空前的。华夏大地从南到北、从东到西,缉毒战果频频传发,无论是破获的案件数、缴获的毒品量,还是抓获的毒犯都是连年上升。中国在禁毒、缉毒斗争中取得的成就又一次令世人瞩目。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当今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像中国那样严肃认真地对待毒品问题;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政府像中国政府那样下大决心,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来抓禁毒问题;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立法机构、缉毒部门和组织像中国的立法机构、缉毒部门和组织那样充分运用政治的、法律的、行政的、舆论的、军事的、经济的等等一切手段来解决毒品问题。(1)然而当前毒品泛滥在我国依然十分严重。为什么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国的禁毒斗争虽历时长久且取得重大成就,却不能彻底根除毒祸?为什么今天中国的禁毒斗争很难再有当年的辉煌?比较一下50年代初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禁毒运动与当代中国禁毒斗争的方方面面,即“天时地利人和”诸因素的改变,就可以理解其中的缘由。

缘由之一,国际环境由冷战到全球化的重大变化,使中国由一种封闭状态下的独自禁毒,变成了中国的禁毒斗争成为开放状态下全球反毒斗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从国际看,20世纪50年代前后,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不久,世界进入了雅尔塔体系的基本格局,即东西方冷战、北约和华约两大集团对峙、美国和前苏联两个超级大国争霸的两极格局时期。这一体系所确立的两极格局和冷战持续了近半个世纪。面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长期对新中国采取敌视政策,政治上不承认,经济上严密封锁加禁运,军事上包围,以使新中国在世界上陷于完全孤立的境地。特别是朝鲜战争越南战争的爆发,将新中国变成了东西方阵营在远东的矛盾焦点,使中国长期受到西方阵营的包围、封锁和遏制,与西方阵营处于敌对状态,被孤立于国际社会,被迫“闭关锁国”。(2)1949年11月,在美国提议下,西方等15个国家成立了对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封锁禁运的国际组织——“巴黎统筹委员会”,其制定的对中国贸易的特别监禁——“中国禁单”长期被执行抗美援朝战争开始后,美国和其它西方大国更对我国实行了国际性的、全面的封锁禁运,1951年5月18日,美国操纵的五届联大通过《实施对中国禁运的决议》。进入60年代初期中苏关系破裂,中国与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合作和技术交流也被迫中断。这一切更加重了中国被孤立的处境,严重影响了中国的发展。使得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刚刚走上近代化的道路之时,就处在了一个孤立少援、只能自力更生的特定局面。

从国内看,日益严重的极左思潮,也把自己孤立于世界之外。中国为自求保护,不得不采取封闭国门的办法,正像邓小平所说:“建国以后,人家封锁我们,在某种程度上我们也还是闭关自守。”(3)这就自然而然地使中国内部形成了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在断绝了国人与外部世界联系的同时,也断绝了毒品从境外偷运入境的渠道。我国政府就是在这样一种封闭的环境里依靠自己的力量来禁毒并取得成功的。“无毒中国”的桂冠就是在中国基本上游离于世界体系之外“风景这边独好”了三十多年的。

20世纪80年代以来伴随着东西方冷战冰封岁月的结束,世界局势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虽然在意识形态领域里,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较量仍是长期与激烈的,但经济全球化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经济全球化是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趋势,也是世界各国经济走向开放、走向市场化、整个世界经济趋向于整合的必然结果,经济全球化使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性在不断增强。在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下的全球开放已成为一种世界趋势,任何人也无法阻挡。

面对全球化的大趋势,中国再也不能紧闭国门自我欣赏了。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确立了与世界各国在平等互利基础上开展各种形式往来的对外开放政策。开放就要面对世界,面对世界就要面对世界上的一切事物、一切潮流。只要在中国的身边还有“金三角”、“金新月”这样的国际毒品生产、交易中心,只要还存在严重的国际毒品问题的大环境,中国就必须要长期地面对毒品问题。面对在全世界泛滥、流行的毒品,任何一个国家仅仅依靠自己的力量关起门来独自禁毒,并进而从根本上解决毒品问题都是不可能的,更是徒劳的。因为重走五十多年前的老路,“铜墙铁壁”地封闭国门已不可能,也不能够。当代中国的反毒斗争已成为了全球反毒斗争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且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与世界反毒斗争息息相关,密不可分。没有世界反毒斗争的全局性胜利,就不可能有中国反毒斗争的彻底胜利,即便取得的胜利再大,也是暂时的和局部的。

缘由之二,毒品来源由“内源性”到“外源性”的改变,使得外来毒品成为了引发并进而导致中国毒品泛滥的最主要原因。

新中国建立之时,毒品是旧中国的遗留问题,种植罂粟以及贩毒、吸毒主要在国内。当中国共产党采取一切措施,禁绝了罂粟的种植、肃清了毒品的制造、戒除了烟民的毒瘾、斩断了毒贩的运输之后,也就意味着解决了中国“内源性”毒品问题。此时,毗邻中国的“金三角”地区和越南、老挝北部地区等境外地区成为唯一的有威胁的毒源地。但是,自50年代初以来,我国与上述地区交界的边疆地区一直是军事斗争的前线。1950年4月李弥部等国民党军残部进入缅甸,进而控制了缅甸掸邦北部和泰缅边境地区,组建了“云南反共救国军游击总指挥部”,不断对我国云南省边境地区进行袭扰、破坏,云南省西南边境地区成了对敌斗争的前线,所有通往境外的通道都有重兵把守,而且村民也被组织起来,日夜巡逻、站岗、放哨,边境处于军事封锁状态,这在客观上也切断了境外毒品流入我国的通道。(4)在根除了“内源”,切断了“外源”之后就从根本上解决了毒品的源头问题,毒品来源被掐断,使贩毒者无毒可贩,吸毒者也就无毒可吸了。这一特殊的“无毒”环境,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结果。

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恰逢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毒品大流行的时期。处在欧亚大陆一端的中国,同集中着全球80%左右的毒品生产和交易的基地都有陆路相连,地理屏障较少,这一特殊的地域区位,使中国处在了世界主要毒品产地“金三角”、“金新月”以及“金月牙”的包围之中,前苏联和阿富汗的大麻、“金三角”的海洛因以及东北地区东门外的冰毒等,都可以借走亲访友、边境贸易的幌子而悄悄地流入中国,(5)中国正面临着境外毒品“南北夹击、四面包围”和“多头入境、全线渗透”的严峻态势和复杂格局。尽管“内源性”毒品的制作和加工时有发生,但其数量十分有限,还不足以构成一定的威胁,而“外源性”毒品的数量之大、威胁之大却令人咋舌,“外源性”毒品的大量输入和渗透,成了导致我国毒品重新泛滥的最主要原因。根除和禁绝其并非易事。因为这些毒源地虽然就在我们的家门口,却不属于中国管辖,我们眼睁睁地看着对方在大量生产毒品却既不能去铲除罂粟,又不能去捣毁毒品加工厂。“外源性”毒品问题成为了中国政府必须要长期面对却又十分棘手的一个难题。

缘由之三,毒品种类由鸦片为主更新换代为以海洛因、冰毒为主的烈性毒品,就其对人体的危害和成瘾性来看,它们具有完全不同的当量级别。

建国之初,虽然当时吸毒者几乎占到全国总人口的4.4%,达到2000万之多,但当时全国吸毒者主要的食料是鸦片,其成瘾性和对人体的危害性都是有限的,其戒断率也是较高的。从中国历史上看,用代瘾品逐渐减少吸食量或强制戒毒等方法,均可在一定的时间里戒除毒瘾。这种戒毒成功的例子是很多的,少帅张学良就是通过强制戒毒而摆脱毒瘾的。新中国初期的禁毒运动,由于打击了毒品的制贩活动,切断了毒品的供给线,进行集中或分散的戒毒,经过了强制戒毒或威慑自戒,在短短的三年时间,基本上解决了2000万瘾民的吸毒问题。

当前我国登记在册的吸毒人数已从20世纪80年代的数百人发展到2004年的114.04万人,主要以海洛因为主,还有相当一些人在使用冰毒一类的烈性毒品。海洛因是鸦片家族中最纯的精品,是鸦片类毒品中滥用范围最广、造成危害程度最严重的代表品种,被称为“硬性毒品之王”、“王牌毒品之精品”。其成瘾之快是任何毒品都不能相比的。而冰毒则能对人体中枢神经产生各种作用,且初次吸食即能上瘾,被称为“毒品之王”。(6)不论是海洛因,还是冰毒,其成瘾性和对人体的危害性都是极强的。仅以海洛因为例,它是从鸦片中提取吗啡的基础上,再由吗啡与醋酸酐经化学反应后合成的一种新的有机化合物,成瘾性是鸦片的十余倍,但戒断率却不到鸦片的10%,戒断极难。到目前为止,世界上还没有一种解毒退瘾的药物能够帮助海洛因吸食者完全戒除毒瘾恢复常态。对人体中枢神经的危害,海洛因与鸦片相比,相当于氢弹与常规炸弹,具有完全不同的当量级别。(7)面对以海洛因为主的新型毒品的泛滥,戒断难、复吸率高已成为世界各国都难以解决的问题,中国当然不可能置身事外。据我国对海洛因吸食者戒断情况的调查,复吸率高达90%以上,许多人尽管生理上已退瘾,但心理上的“海洛因情结”却永难忘怀,甚至相伴终身。

缘由之四,国人尤其是中青年的人生观价值观在两种不同的时期发生了重大的变异,使得民众对毒品的认知程度产生了重大差异。

鸦片烟毒,给近代中国社会带来的危害是真切而直接的;鸦片烟毒,给中国人民带来的痛苦是形象直观而又刻骨铭心的。在经历了晚清民国等历代政府的禁烟禁毒运动始终不能彻底根除毒祸的煎熬中,四万万民众终于盼来了一个以人民利益为其宗旨的全新政党——中国共产党,她领导新生的政权,彻底禁绝毒品的决心和把禁烟禁毒作为重大社会改革的有效措施,赢得了举国上下的一致拥护和全力支持,也代表了广大人民的共同心声。这就成为了新中国禁毒运动取得全胜并得以长期保持的群众基础和关键所在。(www.xing528.com)

然而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们几乎是在对毒品一无所知的情况下,迎来了全球范围毒品犯罪的猖獗和国际贩毒集团执意打开“中国通道”和开拓中国市场的严峻局面,加之又处在计划经济市场经济的转型时期,人们传统的人生观、价值观受到猛烈冲击并发生了重大变异,民众对毒品的认知也是五花八门:追求者以为吸毒是一种享受、富有和身份的象征;失业潦倒者认为吸毒可以忘却烦恼,在意念中得到想要得到的一切;贫困者认为运毒、贩毒可以迅速发迹,一本万利甚至无本万利地走上富裕之路;缺医少药地区的人们认为吸毒是可以止痛、可以治病的灵丹妙药。广大青少年中的相当一部分却是在无知的情况下,有许多人更是在完全知道毒品危害性的前提下,为追求一种所谓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时尚生活而深陷毒品亚文化营造的泥潭中,从而成为当前我国吸毒者中最大的受害群体。于是,对曾经使近代中国人蒙受“东亚病夫”耻辱的毒品,追求享受者喜之,贫困潦倒者爱之,自愿上钩者大有人在。

缘由之五,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变更和经济社会的转型,使农民在生产经营上有了充分的自由和较大的空间,这就在客观上为罂粟的种植打开了方便之门。

新中国诞生后,中国共产党在广大农村先后进行了合作化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农民与土地的联系经历了由实现“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改革运动,到组织以土地入股和统一经营为特点的小型的带有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初级社和高级社,再到土地等生产资料全部实现集体所有制的人民公社,尤其是1958年人民公社建立后,其在生产和经营上,实行的是统一管理、统一指挥,基层单位和社员没有独立自主的经营权。公社的社员都是统一出工、统一收工,所有社员的劳动都是在众目睽睽下进行。在延续了近三十年的高度集中统一的管理体制下,连农民的自留地都被当作“资本主义尾巴”割掉,种植罂粟更是不可想象,这也就从根本上杜绝了境内生产毒品的源头。

改革开放以来,自1980年前后逐步在全国各地推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把土地承包给农民家庭长期使用,农业生产基本上变为分户经营,自负盈亏,纠正了过去管理过分集中、经营方式过于单一的缺点,这就使农民在生产上有了充分的自由,想种什么就种什么,市场需要什么就种植什么,想什么时候去田间上工完全由个人掌管。这种不受限制和约束的生产方式,没有人监督的经营氛围,宽松自由的管理模式,在客观上为罂粟的种植开了方便之门。于是,80年代初,在少数边远地区和个别老烟区就发现了零星小块和其它农作物套种的非法种植罂粟的现象,到80年代后期,已逐渐向内地和沿海地区发展。至90年代后期,全国大部分省、市、自治区都发现了种植罂粟的非法活动,且屡禁不止。

综言之,任何奇迹的产生都有其特定的历史条件,都是时代的产物。发生在1950—1952年的新中国禁毒运动是在聚合了“天时、地利、人和”等特定历史条件下,充分运用了政治、经济、军事、法律、文化、宣传、教育等手段,完全禁绝了罂粟的种植,禁绝了对鸦片的滥用,创造了“无毒中国”这一震古烁今的伟大奇迹的。然而,当代中国的禁毒斗争已完全不同于20世纪50年代的禁毒运动,在“天时、地利、人和”等诸多主客观因素已经发生重大变化之时,再想把这些因素重新聚合在一起已完全不可能或困难重重,即使花大力气重新聚合起来,也不可能创造奇迹,因为此时代非彼时代。

在世界经济全球化形势下的今天,毒品问题已是国际化和全球化的问题。因此,禁毒工作也必须国际化。单靠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是搞不好的,必须坚持广泛参与、责任共担的原则,加强国际合作、区域合作。(8)面对世界文化多元化的状态,用文明、健康的生活观,积极进取的文化观,摈弃颓废、消靡的生活方式,营造一种适合绝大多数民众愿望的生存环境,来引导和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已是时代潮流。变化了的世界要求我们也应与时俱进地重新利用当代的“天时”、“地利”与“人和”。只有在“禁绝毒品、珍爱生命”的警言成为全人类的共识,并且使所有提出让毒品合法化的不和谐声音都销声匿迹之时;只有全世界的主要毒源地被人类积极地进行经济替代或有效地进行规范管理之时;只有全世界两亿多的吸毒者被逐渐有效地戒除毒瘾、吸毒人数在不断减少之时,人类社会才能真正迎来禁绝毒品的春天,才能用德谟克里特的利剑,把人类自己在六千多年前从潘多拉魔瓶里放逐出来的罂粟、古柯等毒品原植物重新放回魔瓶,让几千年被“异化”的毒品重新“异化”回去,使毒品最初的医用属性重新被放大和被人类有效地利用与控制,人类才能真正走出过分依赖毒品的怪圈,还世界一个没有毒祸困扰的朗朗乾坤。

(齐磊 胡金野,兰州商学院公共管理学院社科系教授)

【注释】

(1)孙官生:《中国造福人类的创举——帮助金三角替代发展减灭罂粟实证》,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47页。

(2)胡德坤、宋俭主编:《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武汉大学出版社、湖北人民出版社2006年3月第1版,第302页。

(3)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64页。

(4)贺晓东、方明:《中国禁毒大视角》,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19页。

(5)同上,第69页。

(6)齐磊、胡金野:《中国禁毒史》,甘肃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6页。

(7)贺晓东、方明:《中国禁毒大视角》,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96页。

(8)孙官生:《中国造福人类的创举——帮助金三角替代发展减灭罂粟实证》,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122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