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竺道生门下道生之顿悟义及后继者

竺道生门下道生之顿悟义及后继者

时间:2023-11-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竺道生之门下道生之顿悟义,宋文帝极提倡之。二人皆述生之顿义者。后有沙门道慈祖述猷义,删其注《胜》,以为两卷。文帝访觅述生公顿悟义者,乃敕下都,使顿悟之旨重申宋代。文帝、孝武帝均优礼之。论议之隙,谈《孝经》、《丧服》。生公之弟子又有僧瑾,隐士沛国朱逮(亦作建)之第四子。初事昙因,后从道生。《僧传》又谓龙光寺有沙门宝林。著《金刚后心论》等,亦祖述生义。《僧传》又谓刘宋昙斌并申顿悟渐悟之旨。

竺道生门下道生之顿悟义及后继者

竺道生之门下

道生之顿悟义,宋文帝极提倡之。尝于生逝世后述顿悟义。沙门僧弼等皆设巨难。帝曰:“若使逝者可兴,岂为诸君所屈!”文帝又招致道猷、法瑗入京师。二人皆述生之顿义者。(一)道猷乃吴人。初为生公弟子。随师之庐山。师亡后,隐临川郡山。见新出《胜》,披而叹曰:“先师昔义,暗与经同。但岁不待人,经集义后,良可悲哉!”因注《胜》,以翼宣遗训,凡有五卷。后宋文问慧观:“顿悟之义,谁复习之。”答云:“生公弟子道猷。”即敕临川郡发遣至京。既至,即延入宫内,大集义僧,令猷申述顿悟。时竞辩之徒,关责互起。猷既积思参玄,又宗源有本,乘机挫锐,往必摧锋。帝乃抚几称快。(《祐录》九道慈《胜序》谓孝武帝大明四年招猷,此从《僧传》)孝武帝升位,尤相叹重。乃敕住新安,为镇寺法主。大明六年敕吴兴郡致送小山释法瑶至京,与猷同止新安寺,使顿渐二悟,义各有宗。孝武帝每叹美猷曰:“生公孤清绝照,猷公直峦独上,可谓克明师匠,无忝徽音。”猷于元徽中卒。后有沙门道慈祖述猷义,删其注《胜》,以为两卷。(有序,见《祐录》九)

(二)法瑗乃陇西人。游学北方后,自成都东抵建业。依道场慧观为师。后入庐山守静味禅。顷之刺史庾登之请出山讲说。文帝访觅述生公顿悟义者,乃敕下都,使顿悟之旨重申宋代。何尚之闻而叹曰:“常谓生公殁后,微言永绝。今日复闻象外之谈,可谓天未丧斯文也。”文帝、孝武帝均优礼之。明帝造湘宫寺,敕为法主。注《胜》及《微密持经》。论议之隙,谈《孝经》、《丧服》。南齐永明七年卒。(www.xing528.com)

生公之弟子又有僧瑾,隐士沛国朱逮(亦作建)之第四子。少善《老》、《庄》及《诗》、《礼》。初事昙因,后从道生。宋孝武帝敕为湘东王师。及王即帝位,敬奉极厚。惟明帝末年颇多忌讳,犯忤而致诛戮者十有七人。瑾每匡谏,礼遂薄。后因周颙进言,使帝稍全宥犯者。(详《僧传》)瑾以元徽中卒。

《僧传》又谓龙光寺有沙门宝林。初经长安受学,后祖述生公诸义。时人号曰游玄生。著《涅槃记》,及注(?)《异宗论》、《檄魔文》(文载入《弘明集》)等。林弟子法宝(《名僧传钞》言亦龙光僧人)亦学兼内外。著《金刚后心论》等,亦祖述生义。《金刚后心》,想即论金刚以后皆是大觉。是其所述乃顿义也。《僧传》又谓刘宋昙斌并申顿悟渐悟之旨。时心竞之徒,苦相雠校。斌既辞惬理诣,终莫能屈。斌曾学于小山瑶。瑶乃主渐者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