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严、开善
均正《玄义》卷七又引制旨义,言有六种佛性。谓三因(原作“果”,应误)二果及与(原作兴)本有佛性正因。此当出梁武帝讲疏中,今佚,不能详知。均正又言古来立佛性多少不同。(甲)立四种,一正因(原作“目”),二缘因,三果性,四果果性。此乃河西朗法师、壹法师所用,庄严亦同此说。(乙)立四种,一正因,二缘因,三境界,四果。此用治城索(一作素)法师所用。(丙)立六种,乃制旨义,如上言。(丁)开善手书《佛性义》云,广论因果,共有四名。一因,二因因,三果,四果果。又各有四名,因有正、缘、了及境界之别。果有三菩提、涅槃、第一义空及智慧之别。(戊)开善又谓略说四名。因则有正、缘,果则有智与断。
按《涅槃》大经并无境界因之名。而《师子吼品》或言生了二因,或分正缘二因,或分四种佛性(因及因因,果及果果)。中国法师据经文推画,各立名目,故均有不同。而于讲经时,常各有主张。即一人所说,前后未必相同。因此其弟子所传,自常互异。故《大乘三论略章》,谓开善、庄严各有五种佛性之说,一正因,二缘因,三了因,四果,五果果。所说与均正不同。此非必《略章》讹误。(均正书卷八亦谓开善有五种之说)亦由诸法师随时立说不同也。兹因于庄严、开善正因之说所知略多,故特述之,馀均缺。
梁庄严寺僧,谓众生为正因佛性,均正及《略章》所传相同。均正云:
第七河西道朗法师、末庄严法师、招提白琰公(白琰未详。陈有建初寺宝琼,亦号白琼)等云,众生为正因体。何者,众生之用,总御心法。众生之义,言其处处安生。今说御心之主,能成大觉。大觉因中,生生流转,心获湛然,故谓众生为正因,是得佛之本。故大经《师子吼品》云:“正因者,谓诸众生也。”亦执出二谛外也。
吉藏《玄论》云:
第一家云,以众生为正因佛性。故《经》言:“正因者,谓诸众生。缘因者,谓六波罗蜜。”既言正因者谓诸众生,故知以众生为正因佛性。又言“一切众生悉有佛性”,故知众生是正因也。(www.xing528.com)
《略章》云:
庄严云,众生为正性。《经》云:“正因者谓诸众生,缘因谓六波罗蜜。”
庄严所谓之众生果为何义,殊难测知。吉藏亦问“何者是众生?”又谓《经》言众生有佛性,而未言众生是佛性。庄严正因之说,殊为费解。
梁开善寺智藏法师与庄严、光宅为梁朝三大法师。均正、吉藏等均目之为成实论家。(《三论玄义》常作此言)然《法华玄义释签》,谓“开善以《涅槃》腾誉”。则智藏固为《涅槃》名匠。庄严曾受业于定林寺僧柔,柔为齐代《成论》大师,并通众经。均正云:
第八定林柔法师义,开善智藏师所用。通而为语,假实皆是正因。故大经《迦叶品》云:“不即六法(六法谓五阴及假人),不离六法。”别则心识为正因体。故大经《师子吼品》云:“凡有心者,皆得三菩提。”故法师云:穷恶阐提,亦有反本之理。如草木无情,一化便罪(字疑有误),无有终得之理。众生心识相续不断,终成大圣。今形彼无识,故言众生有佛性也。故《迦叶品》亦云,非佛性者墙壁瓦石无情,则简草木等。此意有心识灵知,能感德(“得”字)三菩提果果,则具(原作“俱”)二谛也。
吉藏《玄论》之第三家,以六法为正因佛性。第四家以心为正因佛性。是将上说分为二家。其所以如此者,或因心为正因之说当时流行(说见上),故别列一家。而智藏以通别二者并陈,则显具调和之意。但均正书于智藏述四种因,《略章》述五种,二者虽不同,但固均言彼以心为正因佛性。故心为正因,当是智藏所常述之说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