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癌症心理危机应对及心理急救

癌症心理危机应对及心理急救

时间:2023-11-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五章救人先救心因癌症引起的心理危机状态有它自身的特点,在应对的时候,也要对症下药、有的放矢。因此,同时必须保证当事人的心身安全。但是生了癌症,这时候绝大多数当事人通常还存在侥幸心理,回避这一问题。这时,家属或医护人员第一步就是要施予心理急救,先稳定其情绪。

癌症心理危机应对及心理急救

第五章 救人先救心

癌症引起的心理危机状态有它自身的特点,在应对的时候,也要对症下药、有的放矢。不先把患者的心救活了,任何治疗最终都将功亏一篑。

一、救心六步法

对于应对自然灾害等造成的心理危机,人们已经形成了相对比较成熟的干预方法体系。这一心理干预方法体系有A、B、C、D、E、F六步,通常是用于干预自然灾害诱发的急性心理危机的,用在得了癌症的朋友身上也可以。

A.确定问题

确定问题所在。它是由什么原因(癌症,还是其他)引起的?它的严重程度究竟有多大?这些,首先需要明确。

B.保证求助者安全

急性心理危机会危及生命,就像前面所举到的例子。因此,同时必须保证当事人的心身安全。

C.给予支持

给予支持的方式很多,但有一点是明确的,主要诱导当事人倾诉,救护者只是倾听,以加强情感交流,而不是盲目地采取行动。

D.提出应对方法

根据当事人的实际情况,提出应对方法。当然,这个应对方法应该是短期(甚至当下)就会看到效果的,而不能是遥遥无期后才能见效的。因为远水不救近火!

E.制订行动计划

根据上述应对方法,制订相应的实施计划。

F.得到承诺,并迅速采取积极的应对行为

得到当事人应允承诺(同意)后,迅速采取积极的应对行为。

归纳而言,D、E、F后面三条,简单说就是提出应对方法,且得到当事人同意,并验证此方法是可变通的,从而采取积极的应对方法。在行动时,并给以承诺,告诉当事人可以达到什么样的结果。因为所谓的“心理危机”,实际是源于以当事人他原有的经验已不足以应对目前的危机局面。如果让他觉得他还能相对顺利地走下去,他就能淡定得多了,危机也就可以规避或者减缓、减弱了。

上述是自然灾害或灾难等引起的一般心理危机处理的常规方法。

二、不要诱导患者去倾诉

一般认为,自然灾害或灾难等引起的心理危机越早处理越好。并有著名的“72小时黄金定律”,指出3天内及时处理最好,否则后果将加剧。越拖延,结果越糟糕。但是,在癌症临床治疗中,72小时黄金定律似乎并不重要。因为与自然灾难不同,那些灾难往往是眼前已经看见的、无法回避的事实。但是生了癌症,这时候绝大多数当事人通常还存在侥幸心理,回避这一问题。此时,贸然捅破有可能结果适得其反。

此外,第三条(C)原先强调应该诱导当事人进行倾诉,这一点最近受到挑战。如美国纽约州立大学马克·西里等人报告说:他们在9·11事件2年后,对经历了这一事件的人们进行了心理危机后的调查分析,以了解这次恐怖袭击对他们身心的长期影响。

研究发现:选择倾诉和选择不倾诉的两种人群相比较,选择不倾诉的人心理恢复情况更好些。西里认为,这一研究结果表明:认为治疗心理创伤一定需要诱导倾诉的观点可能并不全面。因此,他们强调:对于部分当事人来说,也许不倾诉是更好的选择。心理治疗的关键是根据各人特点制订不同的治疗方案。西里说:“我们应该记住,每个人处理事情的方式各不相同。”

对癌症患者的心理危机干预,我们赞同美国专家的观点。我们的经验明确提示:在癌症临床治疗中,我们不主张去诱导患者倾诉!因为倾诉往往会勾起痛苦及悲哀的回忆,就像我们临床上尽量避免跟患者直接谈“癌”字一样。因为这个字常会使患者进一步进入恐惧状态。

所以,以前是强调“倾诉”,现在不主张!因为这个倾诉往往会使患者陷入对癌症恶果的无限联想,往往再次导致患者陷入恐慌(危机)不可自拔。

三、急性心理危机拯救法

因癌症引起的心理危机状态有它自身的特点,通常它是由于得知自身患癌讯息后诱发的。在临床上,它又可以区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类心理危机状态。急性与慢性心理危机都是一种心理应对的、有一定特殊性的过程,各自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它们都可表现为焦虑、抑郁、绝望、麻木不仁,甚至自我放弃等严重心理障碍,并伴有自主神经系统症状和行为异常。

心理危机干预则是指针对处于心理危机状态的个人及时给予适当和必需的心理援助,使之尽快摆脱困难,走出窘境。

所谓癌症诱发的急性心理危机,是指癌症患者确诊后、或获知治疗失败、或康复一段时间后又得悉有转移复发之征兆时,所陷入的心理危机状态,称其为心理休克并不过分。患者在急性心理危机期间,个体往往会潜意识里发出需要帮助的信号,并更愿意接受外部的帮助或干预。但也有例外的。有的癌症患者就会拒绝,甚至厌恶外部的帮助。此时,违背其意愿的帮助往往效果适得其反。因此,不可强求。

这种心理危机最为严重的状态一般会持续三个月左右。

悬崖急救

一般的心理危机干预方法人们概括为“ABC法”,实践中我们改造后用于癌症等患者急性心理危机比较适合。所谓心理危机干预的ABC法,其实包括了三个相互关联的环节。以癌症干预为例做出介绍:

1.稳定情绪

患者获知自己患了癌症,随即陷入了心理危机——抑郁、焦虑、恐惧、情绪剧烈波动等。这时,家属或医护人员第一步就是要施予心理急救,先稳定其情绪。首先,有可能的话,应尽可能让患者有一个延后的心理反应准备。也就是说,让他晚些时间得知确切情况更好些。一般而言,这一时期拖得越长,反应的强度越弱。

其次,可动员多种力量,利用多种方法给予心理支持。比如,动员亲朋好友探视、远方子女看望等,借助其他事件分散其注意力,消释其恐惧、紧张与不安;也可动员或利用患者敬仰、崇拜、亲近的人,打个电话、问候问候等,让患者受到鼓励或震动。

总之,尽可能稀释或淡化劣性讯息的严重性,调动和发挥社会支持系统(如家庭、单位、社区)的作用,鼓励患者多与家人、亲友、同事接触、沟通,减少恐惧感、孤独感、畏死感和内心深处的被抛弃感。而这时患者身边所有的人,特别是直系亲属和主治医生,必须表现出充分的热情——不抛弃、不放弃,并对帮助患者治疗和康复有充分的信心,以感染患者。

2.行为调整

行为调整包括帮助患者调整生活工作方式,安排治疗,给予必要的松弛训练,转移注意焦点等。对癌症患者而言,安排其参加气功班或肿瘤康复班等,既是心身松弛训练,也是环境教育。这种训练班里大多是康复了的癌症患者,初诊者常会感受到来自病友的力量。

我有一位姓张的患者,他患的是肠癌,已经整个腹腔转移,化疗没有用,疼痛剧烈。那段时间,他脾气暴躁,看见什么都不顺眼,然后试图去自杀,其实就是陷入了急性心理危机状态。无奈之中,老婆只能劝他去做点儿有意义的事情,比如说劝他去微刻。我们说,他的老婆给他的方法也是心理疗法,叫“移情疗法”。转移他注意的焦点,让他专注于方寸之间,他的过激行为就少多了。

3.认知纠正

这对刚刚被确诊为癌症的患者来说特别重要。为什么癌症患者会恐惧?因为大家对癌症的本质太不了解,认为癌症太可怕了!所以,首先要对癌症患者进行认知调整。“癌症只是慢性病”,这是现代学术界的一个共识。大家可以看一看2011年7月份的一期《健康报》,有一篇整版的讨论“癌症只是慢性病”的文章,专家们都以自己的经验论述了这一观点。包括晚期癌症、转移性癌症等,也可以让它转化为慢性病。

著名肝癌权威汤钊猷教授最近写了一本书 ──《消灭与改造并举》,书中明确提到他同意我提出的“癌症只是慢性病”的观点。他认为很多肝癌可以把它转变成慢性病。今天,这一观点更应该让患者也普遍接受。患者接受后,才会比较从容。当然,不同的癌症和不同的病理状态所需采取的措施是不一样的。

需要强调的是:临床上很多患者这时候心理是很脆弱的,往往会因为一句话,或者是他人一个偶然的举措,就可能出现过激行为。这个过激行为很可能就是“跳下去了”。所以,周边的亲朋好友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

悬崖边拯救法要点

癌症患者急性心理危机状态的心理干预要点为:

1.给予充分的情感支持

让患者感到不孤独。在这方面,家庭成员可以做得更多些。这时候,无论如何要减少刺激、学会忍让,子女要多听话、给予温暖。而对于中老年人,也许第三代孩子更重要,更能让他们宽慰,心理宁静

2.稀释或淡化后果的可怕性

要努力稀释或淡化癌症等病症的恐怖性及后果的可怕性。

3.要善于倾听与理解

如当事人有倾诉需求时,身边的人要善于诱导、倾听。若本即情绪敏感者,则要帮助他宣泄情感,甚至可以诱导其痛哭一场。善加理解,多多给予轻松的接触、沟通,但不宜围绕着癌症话题展开,且应该尽可能避免讨论癌症相关的话题。

4.及时解惑释疑

专业医师应适时地做出解惑,给予必要的释疑。

5.帮助解决实际的困难

包括联系医院看病,联系后续的康复治疗事宜,联系社区或单位给予关心帮助等,以尽快帮助陷入危机者解决实际存在的种种问题。同时,在治疗和康复方面,应给予积极、合理、多方面的指导帮助。而且,这些指导帮助必须站在患者的立场,让他能感受到医护人员的真诚和善意。

6.经常与危机者晤面、交流、沟通

医生作为专业人士,在与患者晤面、交流、沟通中,应力所能及地给予危机者积极的情感及社会支持;同时,还可及时提供相关的专业信息(对象文化层次较高时有此需要,一般人士不一定有此需求)。可能的话,给患者一个联系方法和承诺,应允有情况时您愿意给予及时而无私的帮助。

7.帮助牵线搭桥

帮助联系与他有过类似经历的患者,让陷入危机者能在与他人的相互交流中,不断地获得教益。我们经常会介绍康复不错的老患者给新患者做朋友,这就是社会支持系统。其实,癌症患者最需要的不是说教,不是领导去看他,最需要的是有和他同样经历之人的榜样力量,包括家庭支持。

我们通常会请老患者给新患者打一个电话。癌症患者最痛苦的就是晚上临睡前这个时间。人少了,静下来后,疼痛发作了。患者会越想越疼,越疼越可怕,焦虑就难免加剧。这时,如果能够给个电话,让他找人聊聊,给他以鼓励,常能有不错的效果。

8.帮助他接受和面对现实

若已确诊为癌症或已肯定转移复发,这时要借助各种方法,在舒缓其压力的同时,帮助患者接受现实、面对现实。

9.不主张同事频繁探望(www.xing528.com)

我们不主张同事频繁探望。我有个患者,是位非常著名的古筝演奏家,现在病情用中医药控制得不错。当初他的病情很重,世界各地都有人拿着录音机去看望他,帮他记录、整理。尽管大家瞒着他病情,但不用多说,他心里就很明白了:自己不行了,大家都来抢救“遗产”了!因此,一段时间里他的情绪特别低落。所以,这时探望不是越多越好。

10.忌讳的话与行为

临床上有很多行为和动作是比较忌讳的。比如说,有些探望的人经常好心地对患者说:“想开点,想吃什么就吃什么。”说者无意,听者有心。患者经常会想:这是说我剩下时间不多了,我“差不多”了。所以,好心办了坏事,这是很要不得的。

还有一些情况,比如说:有位患者是领导,专门包了一个很大的病房,去看望他的人特别多。尽管他病情不算很重,但当时心情很不好!后来他回忆说:那时,来看望他的人都送一束花,以体现品位和关怀。因为是领导,来的人特别多,以致于当时花束围着放满了整个床旁边。医师及家属都说他情绪特差,他说:“我怎么可能会有好情绪呢?每天我躺在鲜花丛中,就像在给我开追悼会!”这些都是无意识的小动作,都出于好心,但是结果不好,因为没有从患者的心理角度去考虑。像这类行为应该多加考虑。

临床上我特别反感两类家属:一类是等患者走开了(或者还没有走开)就匆匆忙忙问:“医师,他会传染吗?”这时候,我往往会蔑视他一眼,给予否定回答的同时,我心里通常会想:这个患者真不幸,家属居然是这样的!还有一类就更不好了。患者在这里问诊,家属躲得远远的,像避瘟神似的,行为上就表现出明显的回避与隔绝。这类患者的康复前景一般不佳。

对于急性心理危机严重者,在初起一两个月内要严防其因心理危机或心理防御机制破裂而采取极端的行为,如自杀等。这需要在进行上述干预的同时,对患者察言观色,细加防范,做好认真、细致的心理疏导工作。

四、慢性心理危机拯救法

所谓癌症的慢性心理危机,是指患者经过了痛苦、漫长的治疗,情况不见好转,已经身心疲惫,再次因某些负面情况而陷入漫长且难以自拔的心理危机状态。此时,绝大多数患者都沉浸于难以自拔的危机胶着状态,且呈不断恶化态势。这时的危机干预常常十分困难,但必须努力进行,否则任何治疗都将功亏一篑。

我让一名纪委书记失望了

我有一个沉痛的教训,至今忆起仍让人唏嘘不已。本世纪之初,上海建工集团属下某建筑公司的一位纪委书记,姓胡,50岁出头,患了胰腺癌无法手术,在我处中医药治疗已近三年。他生性谨慎、敏感、认真、胆小,人缘很好,一直是集团的优秀党员,在公司上下口碑甚佳。生癌后一直有同事与领导前来探访。

经过两年中医药治疗后,他所有与癌有关的指标及影像学检查都已正常,体重也已恢复至生病前。唯一遗留的症状是有些背痛,平素并不明显,单独一人时及入睡前常可加剧。在他得知患了胰腺癌消息的初期,曾陷入过急性心理危机。那时,天天有人陪着他,我们也给他介绍了几位患友作为榜样,他总算渡过了急性难关。但两年后,由于背痛的持续不解,虽未加重,却也不适,再加上子女已独立成家,妻子见他情况不错后,白昼又出外兼一份工作,故多半时间他一人孤独而处。

他两周找我诊疗一次,是唯一重要的事情。那时,从交谈中我有点儿预感到他陷入了慢性心理危机。虽然我们已是很好的朋友,但他的心扉不太愿意轻易向人打开。记得那时候他总是问我一个同样的问题:“我的背痛能好吗?什么时候会好?”我对他解释:背痛要彻底消除,有一定困难(因为他的病灶局部有粘连),但这不会威胁你的生命。

也许是我给他的回答让他一次次失望了。当时大家都不理解,认为他已经是康复得很好的奇迹了。从无法手术到指标正常,已经非常不错了。但也许他的要求却不一样。这个回答或许让他彻底失望了。他先是用煤气自杀一次,幸好被救下了。我们长谈了一次,妻子也放弃工作在家里天天陪着他。

又几个月过去了,老胡的情绪仍未见明显改善,平时与妻子也一句话没有。有一次,领导来看他,临走时留下了一笔钱,让他好好休养。就在妻子送领导到楼下上车后回来,前后仅仅几分钟,只见鲜血一地,他割腕自杀了!听毕这消息着实让本人内疚至今。我们已发现了问题,可就是措施不力,对策未跟上,终致恶果发生了。

慢性心理危机有哪些泥潭危象

某市的癌症俱乐部创始人是我的老朋友,是很坚强的一个人。他很年轻时就患了恶性淋巴瘤,后创办了癌症俱乐部。20世纪90年代中期,他当时麾下竟有8000个癌症俱乐部会员,他戏称自己是“癌司令”,很得意,到处讲课。

20世纪90年代后期,他出现严重黄疸,一查是肝炎,肝上有阴影。我去看他时,他用很脆弱而凄凉的声音跟我说:“何教授,这次我真的不行了……”我当时真是感慨万千!我想,再坚强的人,碰到这个问题,都会这样!我们都需要理解。我告诉他:“没关系,我们再想办法,我比较倾向于你患的只是肝炎。”后来,经过中西医学调理后,他恢复得很好,依旧活力十足。

但这两件事却在我的脑海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即使是再坚强、再理性的人,有过患癌症这个经历后,潜意识里还是会留下深刻烙印。所以,对陷于泥潭中的患难兄弟要进行长期的心理干预,尽可能想尽办法帮助他们走出泥潭。这对他后面的生活影响很大。

谨防从急性心理危机陷入慢性心理危机

有一本书,书名是《旷野无人》,作者是一个记者、作家、乳腺癌患者。她认为自己生了乳腺癌并不可怕,但是她因为生了乳腺癌,心理危机没走出来,又患上了严重的抑郁症,也就是进入了危机的“持续”状态。

她认为抑郁症比乳腺癌更可怕,像她就是发展成了严重的心身疾病。当然,她最后在医生的帮助之下走出来了。《旷野无人》中描写的抑郁症晚期的恐怖,一点都不输于癌症对她的危害!所以,对于慢性心理危机,我们首先要做的还是要防范。这是危机干预的第一目的。就是说,起码要做到防范他从癌症的急性心理危机逐渐陷入癌症的慢性心理危机的泥潭之中。

实际上,临床上反反复复来看病、忐忑不安的癌症患者,大都处于一种慢性心理危机状态。就是说,经过痛苦、漫长的治疗后,他越来越清楚自己的病情,情况不见好转,或者没有达到他心里的理想状态。我们需要注意:如果患者心理预期目标太高的话,也容易进入慢性心理危机。还有心身疲惫,也容易使患者陷入漫长的心理危机状态。所以,慢性心理危机同样需要治疗,需要注意。

陷入慢性心理危机泥潭的两类情况

根据我们的临床经验,癌症患者的慢性心理危机情况可细分为两类。第一类是患者的病情真的发展到了绝对晚期,任何措施都已回天乏力了,这时患者最需要的是晚期的临终关怀;第二类情况是患者的病情虽不乐观,但暂时不会威胁生命,只要应对措施得当,还是可以处于带病的长期生存状态,或通过使用其他疗法,病情可以有所缓解。

对于后者,在提供合理医疗应对措施的同时,应积极进行心理危机干预。此时患者的心理处于危机状态,若只提供生物学上的医疗措施,而不同时解决他的心理危机问题,将呈现出因病而郁、因郁而病甚的恶性循环,再好的措施都很难起效。哀莫大于心死!

五、救人先救心

可以说,癌症患者的慢性心理危机就是陷入了彻底失望的境地,在泥潭中越陷越深,典型的“哀莫大于心死”。此时,干预要点有:

1.调整期望目标

由于期望目标过高,使得该阶段的许多癌症患者陷于心理危机之中。可以说,慢性心理危机是与过高期望值直接相关的。一心想彻底治愈,或一下子想彻底解决问题,这是不现实的。应以充分的事实与证据告之患者:现在癌症治疗的目的与标准已经开始转向,从过去不顾代价地彻底杀死癌细胞,现在已转向为强调有效控制或基本控制其发展,有时能稳定病情或基本稳定病情亦属成功。目标的调整,对一些晚期患者走出持久的慢性心理危机极其关键。

请注意,今天的观念其实必须改变了:癌症是一种慢性病。慢性病不应该讲“治愈”,而只是讲“控制”,这也是国际共识之一。所谓“控制”,是指能让患者长期活着。很多慢性心理危机就是因为自己把目标定得太高,一心想治愈,所以就麻烦了!对于这种患者,首先应该调整其期望目标,告诉他对癌症应该持有正确的认识和态度。

2.找出榜样

为该类患者确立榜样,亦至关重要。看着那些曾与其病情类似,后一步一步走向康复的患者榜样,将对他产生积极的鼓励。有些医疗机构常借助肿瘤诊疗中心所拥有的庞大的康复患者资源,帮助他们“配对”,找出并树立榜样,让患者向走出困境的康复者学习,这寓有示范疗法之意。

临床上,患各种慢性疾病或较为严重疾病后,依然生活得很有质量的人不在少数。帮助陷入心理危机困境的患者树立榜样,对这类患者走出困境意义重大。

3.指明路在何方,避免再陷乱治误区

对于一些走进癌症或各种慢性病治疗误区的慢性心理危机者,帮助他们做出正确选择,避免其错误应对(治疗)也至关重要。人们不得不承认,在中国至少有三成左右的癌症患者不是死于癌症本身,而是死于错误或过度的应对措施。

其他疾病治疗中,类似问题虽不至于如此严重,但也不同程度存在。“告之其所败,语之其所善”,同样意义重大。当其他医疗应对措施不理想之时,又往往是中医学可以很好发挥作用之际。

4.帮助患者设定近期最低目标

希望是生存动力之源、走出心理危机之本。因此,应善于帮助患者设定近期最低目标。比如有些骨转移的患者,近期目标可以设定为不损伤、不加重,疼痛有所缓解,让患者容易看到希望。有了可实现的短期目标,就可以激发出他强烈求生的动力;有了生存下去的动力,就有可能创造奇迹!这是对癌症患者慢性心理危机干预的非常重要的一个方法。

比如,得知他的孩子还有几个月要考大学了,承诺帮助他一定活到能看到孩子考上大学;实现了,然后再一步步调高期望目标,以此不断激励,有价值、有生存质量的生命常就因此而明显延长。甚至在激励过程中,很多人不知不觉中度过了五年、十年,接近了康复。

这类事例在临床中屡见不鲜。当人有明确追求时,诱发出来的生命潜能常是巨大的。有了可以实现的短期目标,就有了生存下去的渴望与动力,从而也就会产生奇迹。

5.帮助他理解生命的真正含义

生死乃自然规律,任何人都不能逃避“终点”的到来,但却可以追求有尊严、体面的生命结局,并可在此之前做些必要的安排。适时地做些该方面的解释、疏导工作,对陷入慢性心理危机泥潭中的患者也常常十分重要。

6.帮助消除症状

不管怎样,积极主动地帮助患者消除症状很重要。这种患者往往有失眠、有焦虑,适当地用点中药、西药改善能够改善的症状,这非常重要。“告之以其败,语之以其善,导之以其所变,开之以其所苦。”(出自《黄帝内经·灵枢·师传》)这个观点我们的老祖宗两千多年前就已经提出来了。

我的理解就是:既要指出危险所在,也要告诉他出路在什么地方,然后帮助他解决心理问题和种种躯体不适,包括帮助消除各种症状。当然,这时候不是所有症状都能够消除。这要客观些,不可以开空头支票,否则患者会更加失望。这就是癌症慢性心理危机治疗的重要思路。

六、逃离心理危机的技巧

癌症患者的心理危机干预,不管是急性,还是慢性,都需要讲究一定的技巧。对此,可以简单归纳为以下几点:

1.形式须轻松自然

不可以是说教式的,或者不疼不痒。比如,我们圆桌诊疗上常以不经意的方式与患者沟通,这样使他们更容易接受。

2.须前后一致

特别是医院,牵涉很多部门,要保证患者获得的信息是统一的,这点非常重要。

3.讲究不经意中透露出最有意义的信息

因为这时候患者没有启动心理防御机制,容易获得认同。

4.善于寻找“同盟军”

这个“同盟军”可以是找老患者支持,也可以是家属,甚至是护工,还包括使用相应网络、书籍等工具进行支持。

5.讲究“全天候”

可以动员医院各科室力量、社会的力量,或者借助公益组织的志愿者们。

6.建议其参与相关的非正规团队

如癌症康复俱乐部、民生健康家园等。借助组织的力量,帮助患者自己更好地应对困境。

总之,特别强调几点:对癌症患者,基本人性要求我们:不抛弃!不放弃!对家人来说,哪怕患者是姑息治疗了,都不应该抛弃他!对医生及患者本人来说,则也应该强调不放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