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诗歌史简明教程:傅玄与张华的政治主张和独特作品

中国诗歌史简明教程:傅玄与张华的政治主张和独特作品

时间:2023-11-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泰始四年,傅玄提出有名的“五条政见”,针对当时水旱灾的情况,表达了重农爱民的政治主张及反对“天命”的唯物观点,得到晋武帝的赞许。次年加傅玄为太仆。但傅玄在模拟前人时,往往有一种返璞归真的趋向和意图。而傅玄的《秋胡行》则基本恢复了原本的主题,多模拟而少新意。张良十二世孙张宇任范阳太守,遂迁居方城,至张华时已历五代。素颜发红华,美目流清扬。张华的乐府诗多豪壮之语,明显区别于其他作品。

中国诗歌史简明教程:傅玄与张华的政治主张和独特作品

一、傅玄

傅玄(217-278),字休奕,北地泥阳(今陕西耀县东南)人。出身于官宦家庭,父亲早逝,其少时孤贫,但博学善属文,解钟律。性刚劲亮直,不能容人之短。曾举孝廉,太尉辟征,皆不就。举秀才后,除郎中,参与编写《魏书》。后参安东、卫军军事,转温令,再迁弘农太守,领典农校尉。他精于政务,忠于职守,数次上书陈说治国之策,指摘时弊。泰始四年(268),傅玄提出有名的“五条政见”,针对当时水旱灾的情况,表达了重农爱民的政治主张及反对“天命”的唯物观点,得到晋武帝的赞许。次年加傅玄为太仆。转司隶校尉。咸宁四年(278)卒于家,年六十二。

在西晋诗人中,傅玄年辈较高,入晋时四十九岁,同阮籍嵇康等是同时之人。存诗六十余首,四、五、六、七及杂言诸体皆备,其中以乐府较多,多是模仿汉魏乐府之作,如《艳歌行》即全拟乐府古辞《陌上桑》。但傅玄在模拟前人时,往往有一种返璞归真的趋向和意图。如《秋胡行》:

秋胡纳令室,三日宦他乡。皎皎洁妇姿,冷冷守空房。燕婉不终夕,别如参与商。忧来犹四海,易感难可防。人言生日短,愁者苦夜长。百草扬春华,攘腕采柔桑。素手寻繁枝,落叶不盈筐。罗衣翳玉体,回目流采章。君子倦仕归,车马如龙骧。精诚驰万里,既至两相忘。行人悦令颜,借息此树旁。诱以逢卿喻,遂下黄金装。烈烈贞女忿,言辞厉秋霜。长驱及居室,奉金升北堂。母立呼妇来,欢乐情未央。秋胡见此妇,惕然怀探汤。负心岂不惭,永誓非所望。清浊必异源,凫凤不并翔。引身赴长流,果哉洁妇肠。彼夫既不淑,此妇亦太刚。

《秋胡行》是汉乐府旧题,古辞是歌咏秋胡戏妻,故得此名。至曹操而一改本旨,他的三首《秋胡行》都以写游仙为主,影响到后来诗人,如嵇康的《秋胡行》就只写游仙了。而傅玄的《秋胡行》则基本恢复了原本的主题,多模拟而少新意。但傅玄的模拟之作中也有写得出色的。如《苦相篇》:

苦相身为女,卑陋难再陈。男儿当门户,堕地自生神。雄心志四海,万里望风尘。女育无欣爱,不为家所珍。长大逃深室,藏头羞见人。垂泪适他乡,忽如雨绝云。低头和颜色,素齿结朱唇。跪拜无复数,婢妾如严宾。情合同云汉,葵藿仰阳春。心乖甚水火,百恶集其身。玉颜随年变,丈夫多好新。昔为形与影,今为胡与秦。胡秦时相见,一绝踰参辰。

这首诗写身为女子的不幸遭遇,是前所未有的主题,傅玄对此有开拓之功,是继《诗经》中《氓》、《柏舟》等篇之后,为女性鸣不平的又一名篇。

傅玄在比兴手法的运用上也颇有特点,如《车遥遥篇》:

车遥遥兮马洋洋,追思君兮不可忘。君安游兮西入秦,愿为影兮随君身。君在阴兮影不见,君依光兮妾所愿。

以夫妻形影不离比喻情感深笃并不鲜见,但写女子在与丈夫离别后,希望变成影子,当丈夫立于阳光之下时与之同在,而不愿意因丈夫立于阴影中而消失,则比兴新颖,不落俗套。

二、张华

张华(232-300),字茂先,范阳方城(今河北固安南)人。张良后裔。张良十二世孙张宇任范阳太守,遂迁居方城,至张华时已历五代。华父曾任渔阳郡守,因谢世较早,家境败落,使张华少年时以牧羊为生。魏末入仕,任中书郎等职。入晋,参与制定仪礼宪章,又与羊祜定伐吴大计,进司空,封壮武郡公。张华是西晋重要诗人,辞藻温丽,诗、赋、文皆善,一般而言,“赋最苍凉,文次之,诗又次之”(《汉魏六朝百三家集题辞》。存诗八十余首,除四十余首郊庙歌辞外,尚有四十余首四言、五言及乐府诗。他的四言诗多是传统的述志之作,多道德说教,最乏特色,而以乐府诗最有特点。(www.xing528.com)

张华的五言诗多是写“情”之作,如《情诗》五首、《感婚诗》一首和《杂诗》二首等。这些诗歌多模拟张衡《同声歌》、繁钦《定情诗》等,描写男女情爱,也有兴托,但笔力靡弱,“虽名高曩代,而疏亮之士,犹恨其儿女情多,风云气少”(《诗品中》)。《感婚诗》云:

驾言游东邑,东邑纷禳禳。婚姻及良时,嫁娶避当梁。窈窕出闺女,嬿婉姬与姜。素颜发红华,美目流清扬。韡炜众亲盛,於我犹若常。譬彼暮春草,荣华不再阳。

诗中描写闺女之窈窕美貌,以“素颜发红华,美目流清扬”状其艳丽,终归于“譬彼暮春草,荣华不再阳”的生命悲叹,显然有所寄托。但笔墨却专注于渲染婚嫁的热闹氛围和描摹女子的容貌上,最后虽有寄托,不但转折空泛,也缺乏对生命的痛彻体悟,加之文字妍丽,的确是“风云气少”,“儿女情多”。但也有一些诗歌真实传达了诗人的心态,如《答何邵诗》:

吏道何其迫,窘然坐自拘。缨緌为徽纆,文宪焉可踰。恬旷苦不足,烦促每有馀。良朋贻新诗,示我以游娱。穆如洒清风,焕若春华敷。自昔同寮寀,於今比园庐。衰疾近辱殆,庶几并悬舆。散髮重阴下,抱杖临清渠。属耳听鸣禽,流目翫儵鱼。从容养馀日,取乐於桑榆。(一)

洪钧陶万类,大块禀群生。明闇信异姿,静躁亦殊形。自予及有识,志不在功名。虚恬窃所好,文学少所经。忝荷既过任,白日已西倾。道长苦智短,责重困才轻。周任有遗规,其言明且清。负乘为我戒,夕惕坐自惊。是用感嘉贶,写心出中诚。发篇虽温丽,无乃违其情。(二)

张华位列三公,却有“忝荷既过任,白日已西倾。道长苦智短,责重困才轻”的感慨,可见诗人内心的躁动和矛盾。“窘然坐自拘”、“夕惕坐自惊”,道出了诗人数十年官宦生涯的苦境和困境,以及对官场的厌恶和对前途的担忧,是“五言警策者之一”(《诗品》)。

张华的乐府诗多豪壮之语,明显区别于其他作品。如《壮士篇》:

天地相震荡,回薄不知穷。人物禀常格,有始必有终。年时俯仰过,功名宜速崇。壮士怀愤激,安能守虚冲?乘我大宛马,抚我繁弱弓。长剑横九野,高冠拂玄穹。慷慨成素霓,啸吒起清风。震响骇八荒,奋威曜四戎。濯鳞沧海畔,驰骋大漠中。独步圣明世,四海称英雄

此诗中的“功名宜速崇”、“安能守虚冲”的激昂,与《答何邵诗》中的“窘然坐自拘”、“夕惕坐自惊”的困窘全然不同,与“乘我大宛马,抚我繁弱弓。长剑横九野,高冠拂玄穹”的英武姿态一起,颇见其向往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类似作品还有《游侠篇》、《博陵王宫侠曲》等,这些“风云气多”的作品,恰好弥补了“儿女情多”的缺陷。

张华的乐府诗还有一些以讥刺为主的作品,如《轻薄篇》承继了汉乐府“缘事而发”的传统,汲取汉赋铺张扬厉的笔法,从衣、食、住、行、歌舞、宴饮等方面写纨绔子弟的穷奢极欲,醉生梦死,充分揭露了西晋统治阶层的腐朽堕落,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