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现当代旅游文学研究:探索大旅游观念现代性

中国现当代旅游文学研究:探索大旅游观念现代性

时间:2023-11-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二)大旅游观念的现代性特征旅游作为一种社会文化活动,必定与特定时代的美学思想相关联。[1]以庄子思想为代表的道家旅游观念与孔子的观念同样深刻,但与“比德”说相区别的是庄子提倡“逍遥游”。[2]现代旅游观念在继承孔子和庄子旅游思想的同时,又吸收了现代美学思想,而且还不断充实以社会人文的内容。现代美学思想形形色色,对大自然以及人类社会的认识呈现出丰富多彩的特征。

中国现当代旅游文学研究:探索大旅游观念现代性

(二)大旅游观念的现代性特征

旅游作为一种社会文化活动,必定与特定时代的美学思想相关联。传统的旅游以儒家道家思想为支柱。以孔子思想为代表的儒家旅游观念是功利主义的,“孔子提出的‘知者乐水,仁者乐山’被称为‘君子比德’说。‘比德’说肯定游观山水能够给仁人君子以美感享受,这种美感在于自然山水具有类似于仁人君子的品格特征,如:大水的深不可测象征智者的学识渊博,大山的养育万物象征仁者的秉德无私,因此,在游观山水的时候,仁人君子不但‘高山流水,得遇知音’,并且能反省自身,锻炼情操,美不可言,乐不可支。它的精神实质是强调自然美依存于社会美、人格美,强调旅游观览是‘克己复礼’、修身养性、经世致用的途径”。[1]庄子思想为代表的道家旅游观念与孔子的观念同样深刻,但与“比德”说相区别的是庄子提倡“逍遥游”。“在庄子心里,旅游应该是不带任何功利意味的游乐、游戏……旅游者所观览的应该是万事万物的规律、人生与自然的真谛……旅游的根本目的应该是旅游者得到精神的满足、精神的自由。”[2]

现代旅游观念在继承孔子和庄子旅游思想的同时,又吸收了现代美学思想,而且还不断充实以社会人文的内容。现代美学思想形形色色,对大自然以及人类社会的认识呈现出丰富多彩的特征。近现代的旅游美学思想总体特征是以人为本,强调人类自身的能力;对大自然与人类的关系的认识由原来单纯的人敬畏自然转变为人对自然的多层面理解。比较有代表性的如泛神论思想,认为大自然是人的朋友、师傅、恋人等,强调天人合一、物我无间的境界。又如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这是影响现代人类思想意识的主要哲学思想。其基本原理和主要特点体现在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上,主张人类要以变化和发展的眼光看待大自然,在正确认识自然的基础上,努力克服困难改造自然,最终让大自然为人类造福。近现代的旅游文化不仅仅专注于自然的山山水水,还更多地注重于不同文化、思想的交流与传播,无论是东方旅游者还是西方旅游者,尽管他们的游踪各异,但是他们审视世界的思想观念具有一致性。这种一致性的地方是时代带给他们的,也是旅游交往带给他们的。他们在这种具有普遍意义的思想指导下,审视着本民族文化和异域文化,尝试着将异域文化为我所用,实践着更深层次的交流与传播。正如钱谷融教授所言:“不同的民族,在不同的土壤上、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下生长的各国人民,无论对社会、对人生,甚至对自然风景都会有一些不同的看法……所以,国外游记同时也是不同历史背景下的不同的民族心理和民族情趣的交流,它一方面可以使国内的读者领略异国的风光,了解异国的风尚习俗;另一方面又可使所在国的人们知道一个异国人是怎样看待他们的自然景色、风尚习俗和他们的历史文化传统的。这就有助于促进不同民族的相互了解,相互学习。”[3](www.xing528.com)

应该说,20世纪文坛上俯拾即是的充满现代特征的文学作品,都得益于这种交流和传播,尽管许多作品不一定直接记录置身于自然的旅游,不一定直接表现文化的交流,但是,它们脱不掉这层底色。而那些真实记录学游、商游、宦游等经历的文学作品不用说更充分地体现出这种特征,如果说旅游成就了文学,在现当代应该不为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