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环境分析与成果

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环境分析与成果

时间:2023-11-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从国内、国际市场棉价涨跌来看,中国棉花供求对国际市场棉价涨落影响很大。据海关统计,棉花进口来源国有40多个国家,其中以美国棉花为主体。中国将向美国以及其他世贸组织成员国提供棉花经销权。中国棉花经营企业将面临外国企业的竞争,面临着在保护体制下所未曾经历的严峻挑战,那些服务质量差、流通环节不畅的企业势必被淘汰出局。

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环境分析与成果

第一节 经济全球化条件下我国棉花产业环境分析

一、我国棉花供求对国际棉花市场的影响

我国棉花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曲折的时期,从解放初的不足50万吨,发展到1984年的626万吨,2004年达到632万吨,超过1984年的历史最高水平。1992年以后,通过植棉中心的西移,放开棉花价格等宏观调控政策,使棉花布局和种植规模更加科学合理。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棉花生产和消费国,棉花产量占世界总产的20%~25%,消费量占世界总消费量的25%左右。因此我国棉花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直接影响到国际棉花市场。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棉花供求变化表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1)1980~1984年,农村改革刺激了农业生产,棉花产量由1980年的270万吨提高到1984年的626万吨,同期棉纺企业生产发展相对滞后,出现棉花资源相对过剩局面。

(2)1985~1989年,棉纺生产能力大幅增加,而同期棉花生产滑坡,致使棉花市场供不应求。

(3)1990~1994年,国家采取多种措施鼓励棉花生产,国内棉花供求基本平衡。(4)1995~1999年,国内棉花供应价格远高于国际市场价格,由于国内棉纺织品市场有较强的竞争性和外向性,国内棉花价格过高,致使棉纺企业增加化纤替代量,同时加大对进口棉花的使用量,以降低生产成本。国务院作出决定,从1999年9月1日起,棉花的收购和销售价格均由市场形成。

(5)2000年以来,随着我国棉花流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棉花生产波动较大,进口棉花不断增加,国内外棉花价格联动性较强。

1990年以来,国内棉花市场价格波动频繁,波动幅度大,即使是计划经济体制实行指令性价格时期,价格的升降幅度也在10%~30%,最高年份达到65%。20世纪90年代初,国内棉花供应价格仅为8000元/吨,1995年最高时达到21000元/吨(同年国际棉价最高时达到116美分/磅),2001年回落到12000元/吨(同年国际棉价最低时低于30美分/磅),2003年上涨到18000多元/吨,2004年最低时又下降到1100元/吨左右。从国内、国际市场棉价涨跌来看,中国棉花供求对国际市场棉价涨落影响很大。

二、经济全球化对我国棉花产业的影响

(一)对棉花生产的影响(www.xing528.com)

影响棉花生产发展的因素很多,主要有供求关系、价格机制、政策因素、外棉进口、自然灾害情况和市场经济意识等。国外产棉大国的棉花生产基本上是农场式机械化种植,规模大,机械化的程度也高。而我国的棉花生产主要是一家一户式种植,人工采摘,无法产生规模效益。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外的棉花大量涌入,国内棉花价格与国外棉花价格全面接轨,势必促使现存的棉花生产布局和格局进行相应的调整。未来我国棉花生产是增长还是下降,一方面取决于国内纺织企业对棉花的需要,另一方面也取决于我国政府对棉花生产给予适当扶持,以部分抵消美国等国家补贴政策对我国棉花生产的冲击。

(二)对棉花消费的影响

我国在世界纺织工业中,既是生产大国,又是出口大国。由于我国具备劳动力竞争优势,并且这一优势在一定时期内仍会保持,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纺织工业仍将是我国具备国际竞争力的行业,纺织品和服装的出口额将稳步增长。

2004年12月8日,商务部海关总署联合发布公告,根据世界贸易组织《纺织品与服装协定》关于纺织品配额一体化和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议定书中的相关条款,从2005年1月1日起,原来对我国纺织品出口设限的国家取消对我国的配额限制。这标志着长达40年的配额管理体制将彻底终结。

2005年纺织品配额取消后,中国成为最大的受惠国,然而,机遇与挑战并存。从国际形势看,针对中国纺织品的贸易保护主义势力抬头,给我国纺织品出口带来众多不确定因素,使我面临复杂的国际环境。2004年下半年,以“市场扰乱威胁”为由,美国纺织品协议执行委员会多次受理了美业界针对中国棉制纺织品的设限申请,包括棉制裤子、棉制袜类产品、精梳棉纱、棉制针织衫等。因此,我国纺织工业加快改造、更新陈旧设备,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的档次,优化产品结构,实现整个行业出口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已成为当务之急。随着出口纺织品以及国内纺织品消费的增加,我国棉花消费也将会持续增长。

(三)对棉花进出口的影响

加入WTO至2004年以前,我国对棉花的进口实行比例配额制,即对配额以内的进口棉花征收较低的关税,配额以外的进口棉花将不享受此项关税优惠。以优惠关税进口棉花配额数量逐年扩大,这意味着我国大大降低了棉花进口门槛,大量的进口棉涌入国内市场,参与到国内棉花市场的竞争。据海关统计,棉花进口来源国有40多个国家,其中以美国棉花为主体。由于我国的棉花相对经济效益较低,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影响我国棉花的出口。大量国外棉的涌入和国产棉出口的困难,将造成国内棉花市场供求之间的不平衡,对我国棉花行业形成严峻的挑战,棉花行业的战略性重组迫在眉睫。

(四)对棉花流通企业的影响

2007年以来,我国允许外国企业从事全方位的流通服务,享受国民待遇。这意味着在我国将形成多元的、多渠道的、平等进口经营竞争关系。中国将向美国以及其他世贸组织成员国提供棉花经销权。中国棉花经营企业将面临外国企业的竞争,面临着在保护体制下所未曾经历的严峻挑战,那些服务质量差、流通环节不畅的企业势必被淘汰出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