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经济全球化与蝴蝶效应

经济全球化与蝴蝶效应

时间:2023-06-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经济领域,人们现在常用蝴蝶效应来形容经济全球化的作用机理,经济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和最突出的特征。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的同时也加大了全球经济的脆弱性。金融全球化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方面,金融领域中的蝴蝶效应表现更加突出。2008年金融危机的后遗症还没有完全化解,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在全世界的蔓延,使得蝴蝶效应再现江湖。

经济全球化与蝴蝶效应

美国气象学家洛伦兹于1963年写就一篇论文,名叫《一只蝴蝶拍一下翅膀会不会在得克萨斯州引起龙卷风?》,他说,亚马孙流域的一只蝴蝶扇动翅膀,会掀起密西西比河流域的一场风暴。其原因在于:蝴蝶翅膀的运动,导致其身边的空气系统发生变化,并引起微弱气流的产生,而微弱气流的产生又会引起它四周空气产生相应的变化,由此引起连锁反应,最终导致整个系统的极大变化。一场破坏力极大的飓风,竟是因为蝴蝶翅膀的扇动而形成的,洛伦兹把这种现象戏称为“蝴蝶效应”,意思是一件看起来非常微小的事情,可能会给表面上看来毫无关系的另一件事情带来巨大的改变。

蝴蝶效应之所以声名远扬,不仅在于其大胆的想象力和迷人的美学色彩,更在于其深刻的科学内涵和内在的哲学魅力。西方有一首传唱度非常高的童谣对此作了形象的说明:

丢失一个钉子,坏了一只蹄铁;

坏了一只蹄铁,折了一匹战马;

折了一匹战马,伤了一位骑士;

伤了一位骑士,输了一场战斗;

输了一场战斗,亡了一个帝国。

一个帝国的灭亡,一开始居然是因为一位能征善战的将军战马的一只马蹄铁上的一颗小小的铁钉松掉了,马蹄上一个钉子是否丢失,本是初始条件的一个十分微小的环节,看似无关紧要,但由于事物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使得一个小小的误差有可能通过一条条相关链条传送放大,最后导致的结果是帝国存亡这样一件国之大事。正所谓“小洞不补,大洞吃苦”,事物间的相互依赖度越高,发生蝴蝶效应的可能性越大。关于类似蝴蝶效应的思想,实际上早在2000多年前的中国也有相关记载,比如《礼记》中所言:“君子慎始,差若毫厘,谬以千里。”其意也是认为开始的微小改变会对未来有很大影响。这个古训和蝴蝶效应的现代科学理论尽管相距漫长的岁月,但其机理却不谋而合。

蝴蝶效应虽然由气象研究引出,但适用范围极广,我们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能感受到它的存在。在经济领域,人们现在常用蝴蝶效应来形容经济全球化的作用机理,经济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和最突出的特征。随着世界市场的扩展和深化,经济资源跨越国界不断流动,世界各国、各地区之间经济相互联系和依存度日益紧密,相互渗透和扩张、相互竞争和制约不断加强,使得全球经济融合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整个世界日益变成了一个“天涯若比邻”的地球村

国际上曾经流传这样一个趣闻,说是地球这头的中国只要一开始大规模建设,地球那头的英国人就要赶紧准备新的井盖。因为中国一建设,由于需求量大,就会带动世界钢铁原材料价格上涨,原材料一涨价,伦敦公路上的下水道井盖就值钱,一些见钱眼开的流浪汉往往会在月黑风高的晚上将其偷走,卖给回收站,回收站将其砸碎后再当做废铁卖给中国,如此这般形成了一个闭路回环。

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的同时也加大了全球经济的脆弱性。在一个高度依存的全球经济体系中,任何一个经济体特别是作为全球供应链关键环节的经济体,发生暂时的生产停摆或贸易限制,都会给其他经济体带来不容小觑的外部冲击。这也就是我们经常开玩笑所说的“华盛顿这边感冒,东京也要打两个喷嚏”。

金融全球化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方面,金融领域中的蝴蝶效应表现更加突出。全球金融自由化浪潮使“金融国界”趋于消亡,特别是互联网经济的发展,使电子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金融业务中,克服了地区、时差的障碍,金融交易可以连续24小时在任何市场进行,跨国交易也只是瞬间完成的事,各国金融市场的联系程度日益紧密。这导致一国金融市场发生动荡就会迅速蔓延,一点很小的初始扰动,都有可能演变成一场巨大的全球经济危机。(www.xing528.com)

还记得2008年的美国金融危机吗?当中国的一位农民工失业后坐上火车回到老家的时候,他可能不曾想到他失业的源头与美国无钱买房、但依然可以从贪婪的银行申请到贷款的中低收入者有关。2007年,次贷危机在美国爆发,紧接着到了2008年下半年,金融危机便在全球范围内掀起波澜。当美国次贷危机刚刚发生的时候,并没有多少人相信,美国金融动荡会对亚洲经济产生如此重大的影响。毕竟彼此相隔了万水千山,而且在经历了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的打击、磨炼和洗礼后,亚洲国家和地区的经济防护体系有了显著改进。所以,当次贷危机爆发时,亚洲许多国家还乐观地认为,只要亚洲区内贸易可以持续,美欧经济好坏与亚洲经济的关系就不大。然而,事实证明,美国次贷危机就像那只扇动翅膀的蝴蝶,它带来的负面影响被不断地、迅速地传导放大,时隔不久,便对亚洲经济产生了巨大冲击。

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让全世界的人们深刻地体会到了国际金融资本无虚不乘、无孔不入的鬼魅特性,其流动之迅速、能量之巨大、形式之隐蔽、手段之复杂使得不少国家防不胜防,全球经济由此遭受重创,时至今日人们谈起依然记忆犹新和心有余悸。

2008年金融危机的后遗症还没有完全化解,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在全世界的蔓延,使得蝴蝶效应再现江湖。新冠肺炎疫情初始之际,全世界都还认为它只是一个区域性事件,谁也没有想到它竟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席卷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再次验证了地球已经进化到“地球村时代”:全球贸易、金融、网络和其他领域的互联互通,带动了物流、人流、资金流、信息流等在全球范围的大规模流动。国与国、地区与地区之间紧密联系,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没有谁是一座孤岛。新冠肺炎疫情开始仅是一场全球的健康危机,但在蝴蝶翅膀的扇动下,最终演变成了一场全球的经济危机。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持续扩散,各国为控制疫情传播,严格限制人员流动、交通运输与生产消费,导致大量经济活动骤停,轰鸣的机场骤然沉寂,喧闹的出入境口岸门可罗雀,繁忙的港口汽笛声渐稀,再加上疫情终结遥遥无期,这种时间上的不确定性严重冲击经济信心,引发世界金融和资本市场动荡,导致全球经济陷入衰退。城门失火,殃及池鱼。疫情甚至使得2020年东京奥运会被迫延后举办,东京奥运会也因此成为现代奥运史上第一个因疫情而延期举办的奥运会。

经济全球化快速发展这几十年,全球经济遭遇过石油价格飙涨带来的供应冲击,也经历过房地产泡沫、科技股泡沫破灭的紧缩冲击,还曾出现过主权债务破产带来的信用危机,但还没有一次危机如新冠肺炎疫情一样,对全球化造成如此快速、全面、凶狠的短期冲击——在需求侧,消费者的消费欲望和信心被抑制,全球各种商品、各个产业销路严重受阻;在供给侧,疫情迫使大量工厂停产,产业链断裂,很多行业被迫高挂歇业牌。追根溯源,这一切凄凄惨惨状,居然是由一个小小的病毒引发的。

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使人类面临严重的公共卫生危机,同时也使经济全球化面临诸多挑战。疫情之下,全球供应链遭到重创,部分传统发达国家发现单凭本国一己之力,连口罩呼吸机等常用防疫物资都生产不出来,他们第一次清醒地认识到,完整的产业结构和产业化能力对于国家的战略意义及安全意义。为此部分发达国家开始转变对贸易自由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基本立场,反思制造业转移所带来的空心化问题,有的迫不及待地以行政命令召回本国外流制造业,有的为了甩锅推卸责任,直接嫁祸于人,对中国及中国企业采取关税壁垒、技术封锁、定向打击等种种不入流的手段。如何看待当前甚嚣尘上的逆全球化趋势?

首先,全球化是国际分工的必然结果。早在经济学鼻祖亚当·斯密写就的开山著作《国富论》一书中,就系统全面地阐述了劳动分工对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增进国民财富的巨大作用,这一理论至今仍然适用。通过各个国家的产业分工,每个国家都可以根据自身的优势,专注于做全球产业链中的一环,这样每个环节的效率都提高了,全球经济的总产出也跟着提高,大家共同受益。国际分工是一个双赢的制度,所以发展非常迅猛,今天世界产品的分工细化及相互联系已经到了普通人难以想象的程度,像波音飞机大量零配件离不开中国供应链,连美国总统竞选用的旗帜标语,都需要从中国义乌定制。更不要说美国超市货架上琳琅满目、供应充足的商品,一看背后几乎全是中国制造的标签和二维码。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世界各国立足于全球化并从中获益,每个国家的产业链都已经深深地嵌入到全球的产业链中,一国经济发展对全球经济发展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地区和全球的共同利益明显增多。大到国家,小到个人,都在享受着全球化带来的好处和便利。如此高度关联的全球产业链格局很难被一次疫情彻底逆转,谁也不想“一夜回到解放前”。

其次,经济全球化是资本逐利的需要。全球化的根本意义就在于通过原材料的全球调度、生产流程的全球协调、流通分配的全球优化,降低产品和服务到达全球终端用户手中的综合成本。资本的本质是追逐利润,即便是国界也阻挡不了逐利的脚步,西方国家要逐利赚钱,有两样东西对它具有致命的吸引力,一是低成本,二是相当规模的市场。而中国恰恰是兼具这两项优势的特质国家。虽然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和印度、越南等国家相比,中国的人工成本优势已经不是很明显,但今天中国制造的核心优势已经换代升级,它具备非常完善的产业闭环条件——精湛的技术+充足的人力+完整的供应体系+庞大的消费市场。而那些想替代中国的国家,要么劳动力充足却不具备驾驭先进技术的能力;要么掌握着领先的科技却人力昂贵。而中国生产力水平及生产效率的优势独步天下,市场规模更是全球第一,这种综合性价比全球无可匹敌。

比如智能手机市场,目前在技术上美国还处于最顶端,包括我们使用的安卓系统、苹果系统,还有手机上的一些高端芯片都是美国研发生产的。但生产手机光有技术还不行,还要有产业链。随着我国基础产业的快速发展,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手机产业链最全的国家。上到手机芯片的设计与生产,下到最简单的防伪标识印刷,中国已经实现“足不出户”就能生产出智能手机的所有零部件,大大节省了手机出厂的制造成本,加之手机出厂后可就地投放市场,又大大节约了流通成本,这也是连美国的手机也要到中国生产的原因。中国人、中国公司、中国商品早已成为海外市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离开中国制造,世界不能正常运转,世界需要我们,我们也需要世界。

新冠肺炎疫情只是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的一个“暂停键”,但也正是这次暂停,向世人展示出了全球化中断给世界经济可能带来的不可承受的巨大损失。经济全球化并非尽善尽美,它是一把“双刃剑”,对各国经济发展来说有利有弊,但总体来看符合经济规律,符合各方利益。从长远来看,全球化的大趋势肯定不会变。各个国家所要做的就是顺应历史潮流,更好地参与经济全球化,并且趋利避害,努力把经济全球化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程度,这才是该走的世间正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