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23项司法为民具体措施落地落实,人民法院报创刊20周年

23项司法为民具体措施落地落实,人民法院报创刊20周年

时间:2023-11-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各级人民法院要注意结合本地实际情况,认真贯彻执行《意见》,确保23项司法为民的具体措施落到实处,确保施行的整体效果。这次出台的《意见》,吸纳了各级法院积极实践司法为民的成功经验,对进一步落实23项司法为民具体措施提出了更为规范、更为细化、更高标准的要求。

23项司法为民具体措施落地落实,人民法院报创刊20周年

本报评论员

[2003年12月3日第1版]

近日,最高人民法院制定并印发了《关于落实23项司法为民具体措施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是人民法院努力实践司法为民重要思想的一项重大举措,有利于各项司法为民具体措施的落实和完善。各级人民法院要注意结合本地实际情况,认真贯彻执行《意见》,确保23项司法为民的具体措施落到实处,确保施行的整体效果。

在今年的全国高级法院院长座谈会上,肖扬院长提出,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人民法院工作的核心问题是牢固确立司法为民的宗旨。司法为民是在全社会实现公平和正义的本质要求,是“公正与效率”工作主题的基本价值取向,是检验审判工作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新尺度,是人民法院密切联系群众的新要求。会议提出,落实司法为民,要从11个方面下功夫,建立和完善10项制度,制定10项司法解释,落实23项具体措施。

会后,各级人民法院积极响应,认真落实最高人民法院提出的23项司法为民具体措施,紧密结合本地实际,在工作举措上多下功夫,不断探索司法为民的新途径,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

这次出台的《意见》,吸纳了各级法院积极实践司法为民的成功经验,对进一步落实23项司法为民具体措施提出了更为规范、更为细化、更高标准的要求。(www.xing528.com)

司法为民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它有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和实践意义。各级法院在深入研究和不断发掘其丰富内涵的过程中,要按照《意见》要求,及时发现问题,总结经验教训,切实落实好各项具体措施,不断提高自身实践司法为民的水平。

司法为民重点在“司法”,核心在“为民”。切实落实各项司法为民的具体措施,就要求各级法院正确把握司法与为民的内在联系,正确认识司法的本质特征,处理好严格执法与文明执法的关系,处理好认真贯彻执行体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法律与依法满足诉讼当事人的合法要求的关系。为此,必须牢固树立起群众观念。这就要求法院从制度设置到审判作风、工作作风,乃至法官的具体言行,都能体现出司法为民、司法便民、司法护民的宗旨和要求。这就要求法官真正做到想人民群众之所想,急人民群众之所急。这样,通过司法活动,不但很好地完成审判工作承载的公正裁判的具体任务,同时不断加强了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落实各项司法为民的具体措施,就要求各级法院结合本地实际,针对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焦点、热点问题,针对司法大检查中查摆出来的问题,实事求是,找原因,找对策,下大力气改进不足。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深入推进,法院工作不适应形势发展要求的各种问题越来越明显地暴露出来,对此,社会公众提出了强烈的批评和反映。群众关注、反映强烈的这些问题,归根结底是一个司法为民的问题。我们要以司法为民为标准,检查和认识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要以司法为民为宗旨,把制约司法公正和司法效率的问题作为切入点,深入进行调查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纠正错误

司法为民,关键在落实。各级法院要积极行动起来,认真学习和领会《意见》精神,为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为当事人尽心竭力解难事,为法制建设坚持不懈做好事,以扎扎实实的工作司法为民,司法护民,服务于民,取信于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