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唐代诗人生存状况的差异

唐代诗人生存状况的差异

时间:2023-11-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两《唐书》的《白居易传》的对比正说明了这一点。《旧唐书》中的批评也代表着社会一种较为普遍的观点。

唐代诗人生存状况的差异

五、两《唐书》差异所体现的诗人生存状况

新唐书》和《旧唐书》载诗人传记的记述和评判中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前文中已经对其进行了较为细致的分析。通过和《新唐书》的直接比较,我们可以进一步认识《旧唐书》编纂者和后世在思想观念上的差异,其在一定程度上展示了唐代社会正统思想对于诗人群体的态度,以及唐代社会主流文风诗歌艺术之间较为密切的联系。《旧唐书》的编撰者对于诗人较为坎坷的仕途命运充满了同情,以更为宽容的态度面对诗人群体在政治上的种种表现,如在《元稹传》中就对元稹保持着一定的同情。《旧唐书》的编撰者在某种程度上更为接近于史官,以至于有着《旧唐书》是史官修史的说法,但是这里修撰者同样将诗人作为自己的共通群体的一部分来看待,这样让我们进一步感受到五代时期诗歌创作的普及,大部分文人已经开始接受和尝试这种文体形式。两《唐书》诗人传记的差异,为我们验证的诗人生存状况主要在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诗人群体在唐代并没有被赋予较强的政治使命,虽然许多诗人对于建功立业的渴望十分强烈,以至于希望通过边塞战功来换取仕途的畅通,更有甚者如元稹通过宦官的门路来谋求帝王的宠信。但是这些在正统思想中往往是恃才放纵,至于元稹更为士大夫阶层所不齿。这种不切合实际的愿望,往往都是以失败告终的。即使在帝王的心目中也并不认为仅凭优秀的诗篇就能发挥出优异的政治才能,无论是沈佺期、宋之问还是元稹都为我们进一步证明了这一点。也正因为这样,《旧唐书》对于诗人的政绩是宽容的,尽量不把诗人放到政绩的尺度中去衡量,反而突出他们诗歌上的才华。两《唐书》的《白居易传》的对比正说明了这一点。

其次,诗人群体在唐代的生活并不十分检点,往往放荡不羁,这一点在唐代社会应该是一种较为普遍的认识。《旧唐书》中的批评也代表着社会一种较为普遍的观点。我们所熟知的元稹的《莺莺传》这一近乎写实的笔记小说,在当时社会便饱受指责,再则杜牧的“扬州梦”,白居易的歌妓,都为我们证明了这一点。在唐代较为开放的社会文化中,诗人群体是社会上较为开放的一个基层,我们知道许多唐代著名的歌妓也擅长诗词。这无论是从诗歌技艺的传授上,还是从享乐的群体上来说,都与诗人群体有着较为密切的关系。这种轻言薄行、放荡不羁,无疑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诗人群体在社会上的声誉以及他们仕途的前景,联想到柳永在宋代尚不得中举,诗人在唐代社会中无疑也饱受非议。

【注释】

[1]曾公亮:《进〈新唐书〉表》,《新唐书》附录,中华书局1975年点校本,第6471页。

[2]赵翼著,王树民校正:《廿二史劄记》,中华书局1984年版,第342页。

[3]房玄龄等撰:《晋书》,第92卷,中华书局1974年版,第2369页。

[4]《旧唐书·文苑传》,第190卷,第4983页。

[5]《新唐书·文艺传》,第207卷,第5726页。

[6]姚合《极玄集》的记载存在争议,本文暂不采用。

[7]《旧唐书·李虞仲传》,第163卷,第4266页。

[8]参见计有功撰:《唐诗纪事》,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463页。

[9]本章《旧唐书·文苑传》引文均见《旧唐书》,第190卷,第4983页至5028页。

[10]本章《新唐书·文艺传》引文均见《新唐书》,第201至203卷,第5726页至5795页。

[11]参见辛文房著,傅璇琮校笺:《唐才子传校笺》第一册,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364页。

[12]参见倪豪士:《再说〈旧唐书·李白列传〉》,《文学遗产》2003年第1期。

[13]段成式著:《酉阳杂俎》,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116页。

[14]刘学锴先生在《李商隐诗歌接受史》中有较为详细的论述,参见3—25页。

[15]李涪著:《刊误》,下卷《释怪》,辽宁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第16页。

[16]王定保著:《唐摭言》,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第89页。

[17]白居易著,顾学颉校点:《白居易集》,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16页《伤唐衢二首》。(www.xing528.com)

[18]《廿二史劄记》,中华书局1984年版,第354页。

[19]《旧唐书·顾况传》,第130卷,第3625页。

[20]《旧唐书·高适传》,第111卷,第3331页。

[21]《旧唐书·武元衡传》,第158卷,第4161页。

[22]孟轲:《十三经注疏》《孟子》《公孙丑上》,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影印本,第62页。

[23]张戒著:《岁寒堂诗话》,《历代诗话续编》丁福保辑,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450页。

[24]《新五代史》,第8卷《晋本纪》,中华书局1974年版,第79页。

[25]《廿二史劄记》,中华书局1984年版,第340页。

[26]司马迁:《史记·留侯世家》,中华书局1982年版,第2047页。

[27]逯钦立编:《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2511页。

[28]《旧唐书·音乐志》,第29卷,第1060页。

[29]《旧唐书·音乐志》,第30卷,第1089页。

[30]均见彭定求、沈三曾、杨中讷等修订:《全唐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影印本,第2册。

[31]欧阳修:《欧阳文忠公集》附录卷五《事迹》,第1103册,第631页。

[32]薛居正等撰:《旧五代史》,第89卷,中华书局出版社1976年版,第1161页。

[33]脱脱等撰《宋史》,第284卷,中华书局出版社1985年版,第9593页。

[34]唐圭璋编《全宋词》,中华书局1965年版,第116页。

[35]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方诗铭,周殿杰校点,第16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版,第395—396页。

[36]宋祁:《宋景文公笔记》卷下《庭戒诸儿》,《全宋笔记》第一编,大象出版社2003年版,第862册,第552—553页。

[37]宋祁:《宋景文公笔记》卷上第二十八条,第862册,第321页。

[38]《唐才子传较笺》,第二册,中华书局1989年版,第481—500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