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资源城市转型研究:基本概念及成果

资源城市转型研究:基本概念及成果

时间:2023-11-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一节资源的基本概念一、资源的概念通常来讲,资源是指自然界及人类社会中一切能为人类形成财富的要素,具有广义和狭义两类解释。可再生资源和非再生资源之间存在密切关系。

资源城市转型研究:基本概念及成果

第一节 资源的基本概念

一、资源的概念

通常来讲,资源(resources)是指自然界及人类社会中一切能为人类形成财富的要素,具有广义和狭义两类解释。广义资源的涵义,将对财富的形成起作用的要素(人或物等)统称为资源,包括自然资源、社会资源、人力资源。威廉·配第间接地阐述过资源的概念,他提出“土地为财富之母,而劳动为财富之父和能动的要素”的观点。马克思认为,“劳动力和土地”是“形成财富的两个原始要素”。恩格斯论述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时,进一步明确指出:“其实劳动和自然界一起才是一切财富的源泉,自然界为劳动提供材料,劳动把材料变为财富”。总的来说,广义资源有两个范畴:一是自然界赋予的自然资源,如土地、水、气候、矿藏、森林资源等;二是来自人类社会、经济、技术方面的因素。西方经济学把资源称之为生产资源,认为一切产品都是由各种生产资源配置而成的,把资源分为土地、劳动、资本和管理四大类,称做生产的四大要素。狭义资源是指自然资源,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技术条件下,人们所发现有用且稀缺的物质、能量及其功能过程的总和。它们往往以原始(自然)状态进入生产过程或直接进入消费过程以提高人类当前或未来的福利。其特点为:第一,资源是被人类所发现,有用并产生价值的物质;第二,资源是一个动态的概念,技术的变化能把没有价值的物质变成资源;第三,强调资源物质的原始性或自然性。1972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认为,资源是“在一定时间、地点的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以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自然环境因素和条件”。《英国大百科全书》认为:资源为“人类可以利用的自然生成物以及生成这些成分的环境功能”。

二、资源的分类

(一)按资源存在的形态分类

1.土地资源。地球表面的陆地部分,由土壤、地貌、岩石、植被和水文等因素组成。

2.气候资源。包括阳光、温度、水分、空气等要素。

3.水资源。包括降水、地表水、地下水或淡水、咸水资源。

4.矿产资源。包括石油煤炭、金属、非金属等各种矿物。

5.生物资源。由植物动物微生物等要素构成。

6.环境资源。包括由自然物质与能量形成的具有资源功能的环境要素,如名山大川,特殊的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区等景观环境要素。

(二)按资源是否可更新特征分类

1.非再生资源。这种资源的储量(存量)一定,随着人们对其资源的开发利用,其储量不断减少,最终会耗尽,如矿产资源。煤、石油、天然气等燃料物质,一经利用,其本身即不复存在。

2.可再生资源。这种资源的储量是在自然过程中或在人类参与下可以更新产生或持续地补充。按再生的条件,可再生资源又可分为两类:一是再生不受人类行为影响的资源。如太阳能、风能、雨量、潮汐能等资源,它们可以循环、流动,又叫恒量资源或长流资源。二是资源可以自己再生产自己,但受人类行为影响。其再生或恢复存在着临界点。这类资源主要是生物资源,如森林、牧草、野生动植物、鱼类资源、微生物以及土壤肥力等。可再生资源和非再生资源之间存在密切关系。第一,非再生资源可来源于可再生资源。如石油、煤炭等,来源于古代的可再生资源(动植物);第二,许多可再生资源可成为不可再生资源。如农田、森林等,由于过度开发利用和砍伐而被沙漠侵袭或掩埋而不能在当地再生,一些野生动植物濒临灭绝;第三,非再生资源可形成另一种非再生资源;第四,可再生资源只有在适度利用和合理保护的前提下才能使资源的再生或更新成为可能。

(三)按对资源的控制方式分类

1.专有资源(owned resources),是指具有明确的所有者,能通过法律或所有权的形式,对资源使用加以控制、限制或调节的资源。具体特征:资源的所有权明确,能对资源利用方式和强度进行调节,会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和恰当的保护。例如,属于农民农场、公司的土地,属于某国而不允许别国的渔船进入捕鱼的领海等。

2.共享资源(common property resources)或公共资源,是指没有明确的所有者或虽有法律上的所有者,而不能行使所有者权力的,任何集团或个人都可以自由享用的资源。具体特征:人们往往无法对其利用方式和程度进行控制和调节。最典型的例子为公海和空气。一国内陆的河、江、湖基本上都是公共资源。

三、资源的基本特性(www.xing528.com)

(一)动态性

技术的变化能把以前不被人们认识或无价值的物质变成资源,如水、木柴、煤、石油、天然气、核能、氢能、潮汐能、热能等。由于数量、质量、时间、空间属性的变化同一种物质或资源会相互转化。如空气污染与“氧吧”。

(二)天然性

它包括物质资源的功能过程,如自然循环、食物链等,被称为功能性资源。如优美的景观被视为环境资源。

(三)整体性

各种资源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构成了一个资源统一体。其中一个要素发生变化,必然要引起其他要素相应的变化。一定水热条件下,形成一定的土壤、植被及其相应的动物、微生物群体。植物破坏,造成水土流失沙漠化。我国云南西双版纳地区的大象,由于森林等受到破坏而失去庇护场所,有相当数量迁到邻国缅甸。森林破坏和植被滥垦使黄河长江成为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河流。所以,资源的整体性要求资源的开发利用必须是资源生态系统的整体开发与利用。如对风沙的治理,需在确定全国总体目标后,采取分省治沙并考评。

(四)地域性

由于地球与太阳的相对位置及其运动变化的特点,以及地球表面海陆分布及地形、地貌、地质条件的不同,资源的性质、数量、质量及其组合特征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性。

1.各地带之间资源状况的差异性。赤道带水热资源丰富,植物生长极为繁茂,动物种类极多,温带次之,寒带最差。

2.不同资源分布地区有不同的承载能力。最好和较好适应人类生活、生产的陆地表面全部在热带和温带。性能较差和最差的在寒带。

3.矿产资源分布差异性极其明显。因为不同的矿产有其特有的形成规律,不同条件下必然分布着不同的矿产。就世界范围来讲,波斯湾石油,至1980年探明石油蕴藏量约占世界总储量的58%;全世界煤炭总量的87%分布在美国、中国和前苏联范围内的国家;全世界80%的稀土矿集中在中国;50%的黄金集中在南非。

4.中国资源分布具有地域性。27%的煤炭资源集中在山西省,97%的钾盐集中在青海省,65%的云母集中在新疆。生物资源由东到西,由南到北逐渐下降;水资源南多北少,水能多集中在川滇黔桂藏五省、区。资源的地域性告诉我们,在资源开发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因地制宜、充分发挥地区资源优势,扬长避短,择优利用。

(五)资源的多用性

资源一般都具有多种用途。土地资源,既可用于农业,也可用于工业、交通等其他行业以及改善人们的居住条件。水资源既可以用于农业生产,也可直接用于人类生活。由于资源用途的多用性,产生了如何将有限资源在不同用途上进行最优分配的经济问题。

(六)资源数量上的有限性和发展潜力的无限性

资源具有数量上的有限性。如地球上的土地面积、水的数量、达到地面的太阳辐射量、资源储量等都有数量的限制。资源又具有发展潜力的无限性。随着人类科学技术水平的发展和进步,人类开发利用资源的能力、范围和种类将不断发生变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