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获得员工支持的3种方法

获得员工支持的3种方法

时间:2023-12-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获得员工支持的方法自古以来,得民心者得天下。因此,古代的领导者常常采用人治之术来缓解与人民群众的矛盾,以争取人民大众的支持,以下三种方法都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一日,驻守边防的将领派人报知朝廷,抓获李继迁的母亲,请求发落。屈尊自责人治以统治者的人格作为基础,当统治出现危机时,屈尊自责就成为他们唤起同情,争取支持的伎俩。唐太宗去世前夕,曾故意把已经负有辅佐太子重任的宰相李勣贬官中央办公。

获得员工支持的3种方法

获得员工支持的方法

自古以来,得民心者得天下。如果把民心当做水,那么领导者就好像是水中的船,水能载舟也能覆舟,这是所有领导者都应该了解的道理。因此,古代的领导者常常采用人治之术来缓解与人民群众的矛盾,以争取人民大众的支持,以下三种方法都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

收买人心

治人之术以收心为上,收身为下。要想真正得到一个人的忠诚和归顺,必须从情感和良知上征服他。让人惧怕你,这只能有短时之功,而让人感激你,则会有永久的效力。有许多统治者不明白这个道理,自以为高压和淫威就能得到一切,实则无异于自戕。以秦始皇之残暴,尚有荆轲的拼死一搏;隋炀帝虽然凶狠也只有暴尸荒郊,以此看来,宋太宗纳吕端之言,收降叛逆的韬略,实足为统治者之经验。

宋太宗赵光义在位期间,夷邦党项首领李继迁时常领兵侵犯边关,此人愚顽不化,言而无信,他时而与宋和好,时而又翻脸不认账,常使宋朝西部边疆难有安稳日子。

宋朝廷为对付李继迁的侵扰,想尽了各种办法,但收效甚微。

一日,驻守边防的将领派人报知朝廷,抓获李继迁的母亲,请求发落。赵光义闻报喜出望外,欲传旨杀掉李母,以敬效尤。

吕端闻知此事,立即入朝禀奏道:“这样做不是好办法,从前楚汉之争,项羽欲用油烹刘邦父亲,刘邦却说:‘如果你烹了我的父亲,希望也分我一杯肉汤喝。’如此看来,那些真想有一番大作为的人,是不会顾念他的亲属的。刘邦尚且如此,何况像李继迁这样的恶徒呢!陛下今天杀了他的母亲,不敢保证明天就能捉住他本人,他必然以更疯狂的行动来报复,这样反而坚定了他的叛逆之心,徒惹麻烦。”

宋太宗闻言,恍然若有所悟,忙问道:“那依你之言应如何办才好呢?”

吕端道:“以愚臣之见,最好将他母亲安置在延州,派人好好招待她,以此为诱饵,招李继迁前来归顺,即便他仍旧野性不改,再生事端,也使他有所忌惮,因为他母亲的生死大权操纵在我们手中。”

太宗按吕端之意办理,善待李母。几年后,李母老死延州,宋朝人也以礼葬之。又过十多年,李继迁也死了,他儿子继位后深感宋朝的一番仁义之心,竞率众向宋朝纳贡称臣。

由此观之,人治之术欲得天下,必得人心。人心在平常是看不见的,关键时刻又是一支巨大的力量。

屈尊自责

人治以统治者的人格作为基础,当统治出现危机时,屈尊自责就成为他们唤起同情,争取支持的伎俩。

宋徽宗宣和七年,金兵大举南下,逼临宋境。徽宗对此束手无策,于是向大臣请教计策。宇文虚献计道:“今日宜先降诏罪己,更革弊端,俾人心先回,则备御之事,将师可以任之。”于是,徽宗委托宇文虚给草拟了一份“罪己诏”,批评自己的“言路壅蔽,面谀日闻”的错误,并表示了要广开言路、兴利除弊。于是沸腾的民怨稍有平复,但实际上,大宋朝廷仍旧腐败堕落。(www.xing528.com)

这类“罪己诏”在许多时候往往是行之有效的,因为以天子之身而屈尊自责,必将更加坚定百姓“皇上圣明”的信念

特别是在一个封建愚昧气息充斥的国度里,百姓的怨怒往往是只反贪官而不反皇帝,很容易就能宽容他们犯下的罪恶。所以晋人《习凿齿》曾议论道:“承认过失而使事业兴盛,这是最聪明不过的做法。如果推诿过失,只宣扬自己的成功,不提及自己的失误,以致上下离心,人才流失,那才是最蠢的做法。”

这种看似勇于承认错误,实则为“障眼法”的伎俩,往往极具欺骗性,因而也为历代许多统治者施用。

恩威并施

中国历代帝王对人治之术最有心计的,莫过于恩威并施、刚柔相加的政策,也就是所谓的“胡萝卜加大棒”的政策。

许多帝王都懂恩威并举的道理,也多次运用于自己的统治之中。

唐太宗去世前夕,曾故意把已经负有辅佐太子重任的宰相李勣贬官中央办公。他告诉太子道:“李勣是有能力辅佐你的,但他是我手下的功臣,是前朝元老,而你跟他并没有什么恩爱相结,因此,难免会摆出桀骜不驯的样子,使你难于驾驭于他,所以我才故意贬谪他。你继位后,可即刻让他官复原职,他便会对你感恩戴德,忠实地效命于你。”

果然,太宗逝世后,太子李治继位的当日,就让李勣复任宰相,于是,李勣对新皇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从此忠心耿耿,不复二心。

无独有偶,汉代大将卫青不斩败将的故事也说明其人治之术的高明

有一年,汉武帝派卫青出兵定襄,部将苏健、赵信两军共三千多骑兵,个个具有非凡本领。一日,他们突然与单于的部队遭遇,经过一日激战,三千多骑兵几乎全部战死,赵信也投降了单于,只有苏健只身逃回汉营。一时间议论纷传,都道苏健必死无疑。更有议郎周霸对卫青进言道:“自从大将军出兵以来,还未曾斩过部将,今天苏健损失了这么多人马,还一个人逃了回来,以卑职愚见,应将其斩首示众,昭示全军,以显示将军的威严和治军有方。”

但军中一个叫安的长史却竭力加以劝阻,他说:“万不可如此做!想苏健以数千人马抵抗数万敌军的围攻,奋力苦战一天,士卒悉数战死,不敢有二心,可见其忠焉,如今他死里逃生,拼死逃回营中,如果反而被斩,这无异于告诉众人,今后如打败仗,千万别跑回来,干脆投降敌人。所以万不可杀他。”

卫青听了这番陈述,心中深以为然,于是说道:“我卫青将真心诚意地待他,让他待留在军中,我不怕会因此失去威望。周霸劝我斩部将来显示威仪,这根本就不符合我的心愿。再者,虽然大将军有权斩杀部将,但以我之被皇上宠幸,也不该在城外擅自诛杀部将。将他送往皇上那里去,让皇上亲自发落他吧!这样形成大臣不敢专权的局面,不是更好吗?”

左右的人听了这番话,深为卫青的深明大义和忠诚所感服,更加钦佩卫青的为人和仁慈,莫不肃然以对。于是,卫青将苏健囚禁起来送到汉武帝那里,汉武帝果然不久就赦免了他的罪。

卫青不斩部将,一则说明他是一位宽厚仁慈的将军,同时也是一位懂得治军与治人之术的统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