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原子弹改写海军战略-百年航母

原子弹改写海军战略-百年航母

时间:2023-12-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要原子弹不要航空母舰1945年,美国空军的两架B-29战略轰炸机向日本的广岛和长崎投放了两颗原子弹,从而揭开了核竞赛的序幕。一个令人恐怖的核战略在形成和发展之中,而航空母舰从此被打入冷宫。最令人痛心的还不是卖航母的事,海军战略的改变最终使英国从巅峰跌入低谷。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赫鲁晓夫在美国航空母舰面前俯首帖耳,丢尽了脸面,于是乎铁了心要发展航空母舰。

原子弹改写海军战略-百年航母

原子弹不要航空母舰

1945年,美国空军的两架B-29战略轰炸机日本广岛长崎投放了两颗原子弹,从而揭开了核竞赛的序幕。既然战略轰炸机能够在全球范围内投放核炸弹,既然洲际弹道导弹可在洲际范围内投射核弹头,既然一枚核弹头能够毁灭一座城市,那么还有什么必要发展航空母舰,还有什么必要让舰载机飞行员去冒生命危险迎敌作战呢?一个令人恐怖的核战略在形成和发展之中,而航空母舰从此被打入冷宫。出于军种和部门之见,海军发展航母受到严厉批驳,在空军和陆军看来,把有限的经费用来发展航母简直如同把金钱扔进大海,毫无价值。海军哪里肯服,认为航空母舰永远是国家威力的象征和现代战争的核心与支柱,于是举国上下展开了一场空前的学术大辩论,所谓“大小航母之争”、“航母与轰炸机之争”等都是那个时代的产物。正当学术界“自由化”情绪日益严重的时候,美国国会突然决定将已经开工建造的美国号航空母舰立即下马,以便省下钱去发展B-52轰炸机和战略核导弹。此举惹恼了海军将领,于是不少三星、四星将军纷纷辞职,拂袖而去,愤然离开领导岗位,从而酿成了闻名于世的美国“海军将领大造反”事件。

20世纪50—60年代,美国海军航空母舰数量从“二战”中的100多艘骤然减少到20多艘,航母发展从此进入谷底,没有人再理会这种“过时”的装备。从朝鲜战争越南战争失败的阴影中走出来的曾经不可一世的美军,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军事战略:是准备打一场从来不会真正爆发的核大战,还是准备打那种经常使用航母战斗群的中、低规模常规战争?1962年的古巴导弹危机,1982年的马岛海战,1983年的美军袭击格林纳达,1986年的美利冲突,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的美军入侵巴拿马、索马里救援、海湾战争波黑维和等军事行动,使美国人不得不对航母的作用重新认识,最终使航空母舰得以重新定位,并决定继续作为海军兵力结构的龙头、核心和支柱进行发展,并作为推行强权政治、武力威慑、遏制危机、前沿部署、兵力投送和对地攻击作战的理想工具。

“二战”后初期至20世纪60年代的英国海军,曾经拥有50来艘航空母舰和1000架左右的舰载机,但后来很快遭到削减,其原因倒不是军事战略问题,而主要是国家经济困难,所以卖航母一度成了英国刺激经济、走出危机的一大时髦举措,澳大利亚、阿根廷、巴西、印度等国的航母,都曾是英国皇家海军的家当。最令人痛心的还不是卖航母的事,海军战略的改变最终使英国从巅峰跌入低谷。航空母舰大量退役之后,海军就不再负责海上制空权,全部舰载机和海军飞机交给英国空军管辖,海军只保留垂直/短距起降飞机和直升机,一支昔日强大无比的海军就这样被活生生地肢解了,无敌级航母就是在这种万般无奈的背景下出笼的。海鹞式垂直/短距起降飞机和滑跃式飞行甲板的创新在当时被认为是一种新潮,许多国家纷纷仿效,其实那是英国海军从大甲板常规起降飞机航母向轻型载机航母时代过渡的一种无奈之举。(www.xing528.com)

苏联基辅级航母平面图

苏联海军在“二战”以前是一支被人看不起、很不起眼的近海防御型海军,战后初期斯大林曾经制定了一个雄心勃勃的振兴海军装备规划,计划1946—1967年建造1500艘舰艇,其中确定发展4艘航空母舰。20世纪50年代进入核时代之后,受美国航母发展悲观论调的影响,赫鲁晓夫认为建设远洋舰队的计划是错误的,在核武器时代,航空母舰不过是一种“浮动棺材”,反对发展航母,主张优先发展核导弹和远程轰炸机,这种思想与美国的反航母派如出一辙。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赫鲁晓夫在美国航空母舰面前俯首帖耳,丢尽了脸面,于是乎铁了心要发展航空母舰。先是建造了2艘直升机航母,后来又建造了4艘基辅级4万吨的中型航空母舰,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建造6~7艘7万吨的重型核动力航空母舰库兹涅佐夫级。谁知,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苏联的解体,使本来有希望在20世纪末拥有10来艘航母的一支强大海军,几年内被倒腾个精光,只剩下1艘在家门口转悠,其余的要么进了炼钢炉,要么就卖给了别的国家成为游乐园,为此而倾注了毕生精力的苏联海军前总司令戈尔什科夫元帅不仅前功尽弃,且下场悲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