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大天源延圣寺:历史悠久,元代重要宗教场所

大天源延圣寺:历史悠久,元代重要宗教场所

时间:2023-12-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大天源延圣寺最早称“卢师寺”,建于隋仁寿年间,为隋末唐初巡行沙门卢禅师所建的道场。大天源延圣寺改建后,因设有皇帝神御殿,故成为元室和帝师举行宗教活动的重要场所,是元代著名的藏传佛教寺院之一。据《宸垣识略》记载,大天源延圣寺“明宣德中曰大圆通寺,正统十一年更名清凉寺。”

大天源延圣寺:历史悠久,元代重要宗教场所

7.大天源延圣寺

该寺位于大都西郊卢师山,即今西山八大处法海寺东面。在元代,作为藏传佛教寺院,该寺是安供元宪宗即著名的蒙哥汗御容的场所。

大天源延圣寺最早称“卢师寺”,建于隋仁寿年间(601—604年),为隋末唐初巡行沙门卢禅师所建的道场。唐天宝八年(749年),惠顒重修,称真应寺。元泰定三年(1326年),重修真应寺并于该寺内建宪宗神御殿,“赐额曰大天源延圣寺”。因此,元代该寺一直是藏传佛教寺院。明宣德年间(1426—1435年)称大圆通寺。明正统十一年(1446年)重修该寺时,更名为清凉寺。

卢师句法卓锡,浙江人。相传他年老辞官,择山修行。据大典本《顺天府志》引《元一统志》记载:“尸陀林禅师寺碑有云,禅师姓卢,隋末唐初巡行沙门也。变化非常,容心罕测。或坐桑干水上泛泛而游,或陟林峦霭中往往而见。冥搜西山得此形胜,乃剪荆棘开道场。安禄山范阳节度时,有真应寺律师惠顒,袭卢遗迹,敷演宝藏,传续慈灯。预立石室,次于卢坟。碑文乃范阳节度使掌书记朝议大夫守国子司业上柱国赐紫金鱼袋张纳撰,大唐天宝八载十月十五日建寺。西有龙潭,灵物在焉祈祷之地。”这段记载记录了卢师寺的来历和唐天宝八年(749年)真应寺高僧惠顒在卢师道场基础上建寺的经过。有人认为天宝八年(749年)所建之寺已更名真应寺。此说没有确切的史料记载。卢师所建道场应即是卢师寺之始,所谓“大唐天宝八载十月十五日建寺”应是惠顒在卢师道场基础上大规模重建该寺。

关于卢师寺的建寺年代,据《帝京景物略》记载,相传在隋仁寿年间,卢禅师来到卢师山附近建寺,故寺应始建于隋仁寿年间(601—604年)。[45]

据《元史》记载:“泰定三年(1326年)二月,建宪宗神御殿于卢师寺,赐额曰大天源延圣寺,勅贮金书西番字藏经。八月,天源延圣寺神御殿成,十月,安奉宪宗御容于大天源延圣寺,赐钞二万锭。四年(1327年)十月,命帝师作佛事于大天源延圣寺。”[46]

以上记载说明了卢师寺更名为大天源延圣寺的由来,但更重要的是大天源延圣寺改建成了藏传佛教寺院。据《元代画塑记》载:

“诸色府可依帝师指受。画大天源延圣寺。前后殿四角楼画佛。□□制为之。其正殿内光焰佛座及幡杆咸依普庆寺制造。仍令张同知提调。用物需之省部。正殿佛五尊。各带须弥座及光焰。东南角楼天王九尊。西南角楼马哈哥剌等佛一十五尊。东北角楼尊佛七尊。西北角楼阿弥陀佛九尊。各带莲花弥座、光焰。东西藏灯殿二。内东殿孛佛母等三尊。西殿释迦说法像二尊。内山门天王四尊。各带须弥座、五三屏。后殿五方佛五尊。各带须弥座、光焰。”[47](www.xing528.com)

可见,大天源延圣寺是按照藏传佛教寺院的形式改建的,四隅设有角楼,寺前立铜幡竿(喇嘛杆)一对,寺内有正殿、东西佛殿、后殿等建筑,供奉藏传佛教所崇尚的五方佛和玛哈噶拉护法神等。

大天源延圣寺改建后,因设有皇帝神御殿,故成为元室和帝师举行宗教活动的重要场所,是元代著名的藏传佛教寺院之一。泰定三年(1326年),该寺建成后,泰定帝将吉安、临江二路田千顷赐予该寺。

元顺帝退出北京后,该寺发生了变化。据《宸垣识略》记载,大天源延圣寺“明宣德中曰大圆通寺,正统十一年更名清凉寺。”[48]

关于明宣德年间(1426—1435年)称大圆通寺之说,其他史料没有记载。而各种有关史料均记载,明正统十一年(1446年)曾重修大天源延圣寺,重修后更名为清凉寺。元朝退出北京之后,明代的清凉寺已不再是具有藏传佛教寺院的性质。

该寺大约在明末逐渐湮没,明崇祯八年(1635年)刊行的《帝京景物略》一书谈到该寺时记载:“今佛无殿已。一梵相,坐风露中,左右迦叶、阿难,风露中侍,乔朴非中土威仪,又端好无风露色。僧曰:唐天宝制焉。”[49]

到了清代,寺院已废,仅存一座八棱七级宝塔,为明代天顺八年(1460年)重修之物。[50]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