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子陵寺:荆门古名胜,历史悠久

子陵寺:荆门古名胜,历史悠久

时间:2023-11-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子陵寺,位于京山县雁门口镇子陵村,始建于唐。笔者2004年4月13日考察子陵寺,拓下了有关碑文。明《承天府志》卷十七载:“子陵寺,在子陵山南,宋名净安禅院。”2004年当地信善捐资于原址上重建起了子陵寺佛堂。现在子陵寺处保存有古碑5通,塔林中立有和尚尼姑塔15座。子陵寺宋代,子陵寺有三位僧人较为著名。子陵洞刻于乾隆五十年的《永遵示禁》碑文记叙子陵寺历史、寺产变迁及知县批示保护寺田山场等事,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子陵寺:荆门古名胜,历史悠久

子陵寺,位于京山县雁门口镇子陵村,始建于唐。笔者2004年4月13日考察子陵寺,拓下了有关碑文

明《承天府志》卷十七载:“子陵寺,在子陵山南,宋名净安禅院。”清康熙八年《安陆府志》卷四、康熙十二年《京山县志》卷九和光绪版《京山县志》卷二十二均有相同的记载。子陵山上有子陵洞,寺侧有读书台,寺下有钓鱼台等,相传为汉代严子陵隐居子陵山时留下的古迹。明嘉靖元年《湖北图经志书》卷十载:“子陵洞,在县南八十里许子陵山上,相传汉严子陵尝隐于此,旁有井,尝有一星光芒见水中。”清康熙十二年《京山县志》卷一载:“子陵洞,在子陵山半,深数丈,宽可坐数十人。洞尽处,有大石方广五六尺,世传子陵尝居之。”2004年当地信善捐资于原址上重建起了子陵寺佛堂。现在子陵寺处保存有古碑5通,塔林中立有和尚尼姑塔15座。时有不少善信前来礼佛祭拜,香火仍很旺盛。

子陵寺

宋代,子陵寺有三位僧人较为著名。一是辩禅师。宋《建中靖国续灯录》卷十八载:“庐山归宗通禅师法嗣:郢州子陵辩禅师。问:‘四从云臻,愿闻法要。’师云:‘夜雨日晴。’僧曰:‘意旨如何?’师云:‘晒。’僧曰:‘一言才子悟,千古为流通。’师云:‘也不消得。’”

二是自瑜禅师。宋《建中靖国续灯录》卷二十一载:“云居山元祐禅师法嗣:郢中子陵山自瑜禅师。问:‘师唱谁家曲,宗风嗣阿谁?’师云:‘中九下七。’僧问:‘乞师慈悲。’师云:‘百岁翁翁学顺朱。’僧问:‘未审意旨如何?’师云:‘老作少难。’问:‘如何是佛法大意?’师云:‘好事不如无。’”《五灯会元》、《五灯全书》、《续传灯录》、《联灯录》等有载。

三是行齐禅师。宋《天圣广灯录》卷二十五载:“郢州芭蕉山惠清禅师法嗣:郢州子陵山行齐禅师。僧问:‘如何是一代时教?’师云:‘点划不到。’进云:‘如何受持?’师云:‘苏卢娑嚩诃。’问:‘学人乍入丛林,乞师指示。’师云:‘老僧住来不曾打师僧。’进云:‘凭么即学人罪过。’师云:‘自领出去。’”

明代天启二年(1622年),子陵寺遭遇一场大火,寺中殿宇都化为灰烬,唯有一尊巨大的观音大士像入木不焚。僧侣和信众都认为是观音菩萨法力显灵所致,故刻立了《传灯碑记》之巨碑以纪其事,并募化重修了寺庙

乾隆十六年(1751年)的碑文记载,子陵寺建自唐宋,由来旧矣,父老相传汉之严先生隐居于此,故寺取名子陵寺。其地风景幽静,林木蒨茂,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宛然有云山江水之盛,堪称楚地名刹。乾隆十六年(1751年),子陵寺因年久失修而殿宇倾颓,法像露立,寺中僧侣欲修葺寺院,但因工程浩大,力量难支而未行动。时有田氏家族集会公议,决定将祭田中的余资十一两银子捐出以助修子陵寺,于是兴土木,请工匠,鼎修庙貌,装饰佛像,使子陵寺焕然一新。田氏家族的人说:“然则严先生虽往,亦愿与先生之风同其山高水长。”

子陵洞

刻于乾隆五十年(1785年)的《永遵示禁》碑文记叙子陵寺历史、寺产变迁及知县批示保护寺田山场等事,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其文首先讲述寺之历史:“子陵寺古刹也,传述富春山净安禅寺即其地也。自东汉严先生光避新莽乱流寓兹土,后里人爱其贤,因以光之字更山与寺类,迄今书堂、钓台、星井古迹犹存,风景宛然,历代传遗不休也。”可见此寺初名净安禅寺,后以严光之字名山与寺。下文写寺因僧心不一而使殿阁颓败的情况:“是地既属于名胜,而人即应乎灵爽,以故唐、宋、元、明衲僧续南派(禅宗)之风,焚宝阐西竺(印度)之象。迨大清定鼎,佛像显然,殿阁辉煌,巍峨壮丽,诚云杜(京山古县名)名刹也。讵意沿历已久,僧心纷纭,烟爨各立。殿阁颓败于风雨,佛像倾圮于蚁鼠。彼非龙神不吉,夫何衲子星飞。致使祖遗田产,山林荡废几尽。唯日伽蓝露宿,佛顶鹊巢,目击过往之众,不无黍离麦秀(喻破败景象)之感!住持僧祥周、石香、应山,清远等觑破不关之相,虑有覆压之悲,自谓僧乏庙废,宗祠莫续,契合退避,愿锡方外。将大殿原有合丈祖遗供奉香灯田地十八亩并松草山二形,会同远近寺邻诸山师友等于乾隆三十四年已丑岁嘉平月日斋举公书付启绘僧。”由于僧之道德的败坏,分灶起居,致使寺废灯息,更将寺之祖遗田山分别卖给寺僧,佛地冷落萧条。后文则写德本法师精心兴寺的事迹:“入寺住持越数载不惮艰辛,寒暑弗息,齿积余金。爰是陆续复价赎买各丈山场、田地若干,重修昆庐殿、廊庑、屏翰、天井俱备,外砌围墙约长三百余丈。三十六年复蒙前任舒宪批,既据该僧会查明,观音阁并无戒僧可以住持,僧德本尚为士民悦服。所有该处田地,并归大殿,令德本师徒供奉香火,仍候出示晓谕,余已悉册存此檄。”接着写县令饬令僧德本管理寺庙的职责及德本的业绩:“四十年复蒙舒宪饬僧会查详批,仰即饬令该僧德本将子陵寺原有田产立碑于寺,毋许盗卖,仍将三仙殿限以三年内修整,以兴古刹,以垂久远。原呈册存此檄。僧遵于四十二年丁酉,鼎建三仙殿,庚子(四十五年)建方丈,辛丑(四十六年)创修客堂、斋堂、戒堂,廓而大之,已成宝坊中有大雄、昆庐二殿,腋以廊庑。斋设有堂,禅诵有室,庖厨、库司各以其序。像设庄严,焕然钜丽,香灯宝华,焚呗备具,共为四十余间。”最后德本呈报京山张县令将所有庙产予以示禁保护并立碑以志:“是年冬,僧依制放戒,上报圣恩,下祈康泰,云尔敢云彼岸能登乎!但僧年近聩毦(耳聋眼花),莅兹土者十有七年,茹苦含辛,难以殚述。虽曰剃度有人,愚顽者多。僧虑后世孙徒仍蹈前辙,定以备立丛林原由,恳禀现任张宪(即张曾秀)蒙批准给示,勒示以垂永远。示谕该僧自行勒石,僧应该合寺田地、山场、坐落、钱粮等项刊载碑阴,付嘱门人接代流传,许增勿减。每按三年更换一人,勿得吞擅,永作十方香火,接待参学丛林。凡我剃度法派,示禁凯觎之望,共证不磨之善云。”

后文则刻寺僧名:传曹洞正宗第三十六世当代住持宏法沙门清成字德本号法云,嗣法门觉进、觉真、觉山、觉明、觉铎、觉正,剃度徒凌峰、竺峰、海峰、晴峰、阔峰,孙宝敬、宝元、宝林、宝月、宝千同立。

继刻张曾秀的批文:特调湖北安陆府京山县正堂加五级纪录五次张批:据呈所刻碑记,均极明析。所有寺中田产、香火,一切准照,三年更换一人承管。但恐日久,不肖徒子觊觎,产业接换不得其人,防翼转至弊生,嗣后于应换时,准该住持择贤替代。具禀存案,以垂永久。至此次接即着尔长徒觉进承管可也。碑摹二纸存。时间为“大清乾隆五十年岁次乙巳桂秋月中浣八日吉旦。”(www.xing528.com)

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有村南弟子蔡华捐资修筑子陵山路,竣工后立碑记事。碑文先写子陵寺的历史:“富春山为云杜胜境,相传汉严子陵先生隐钓之所,姑不深考。而山寺在其下,历代实以子陵名。山顶巉岩大开,名曰‘狮子口’,尤称名地,山僧、土民共修祖师一座以镇之。”继而写修路之经过:“由是出云降雨,春暮岁旱,祈谒者甚众焉。奈石径嵯峨曲折,攀登维艰,余因不惜微资,倩工凿险就夷,自下而上,无复崎岖之途。工竣爰勒石,端是所望于同村之好善补葺者。”堪舆者为徐翠峰。石匠为程道德、程桂达、程桂盛。此时子陵寺的住持僧为第三十七世阔峰。立碑时间为嘉庆二十一年农历三月三日。此碑文具有史料价值。

同治十二年(1873年),根据省总督抚院的示谕精神,寺院护法下达了禁令:“子陵坐山林子,永不准典当。栾林、树木,无公事不准烧伐。田地、山场不准典当。寺内牛马牲口、什物器具等项准添不毁。林山只准完钱粮,不作别用。春不过五月,秋不过八月,若有住持拖欠钱粮,该护法理论公逐。凡换住持,仰各姓护法,勿论子孙,十方公举有德者居之。切恐无耻之徒贿串徇私作弊,恃强扰乱佛规,许该地方护法公论处逐,永不许入寺。从此以后,无论方丈、职事,谁犯根本大戒者,逐出。监院乃生进死出,藐法乱规,逐出。每往住持有公事准留任,无公事不管开期等情,一年退院,有债决不宽贷。倘后各姓护法等,总存天良,公平正真,必然公候万代,子孙绵长,暨嗣法剃度眷属等,若不同心协力办理,子陵佛法常典定然拆毁颓。怕我祖不容,神鬼鉴察,天雷霹打,生遭王法,绝子减孙,永无出期。恐体祖德,自然五叶流芳;慎终追远,永荷福寿康宁。德垂千古,以志不朽矣。”可见子陵寺的管理制度颇具特色。

子陵寺的宗派本属禅宗之一的曹洞宗,长期是佛教圣地。嘉庆年间于山顶修了祖师殿。宣统二年(1909年),邵姓氏族在子陵山顶上又将邵姓公所改修为祖师宫殿,其师范教习庠生邵南在序文中写道:“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山也,富春其迹;斯水也,钩龙其泉。而且读书堂,天然峻绝;晒书台,卓然自立。如此佳景,宜严子陵深乐其趣,故号其禅林曰‘子陵寺’。原树有大雄宝殿之望,然有大雄宝殿,不可无祖师宫殿。我邵姓人因山巅一处,实属邵姓公所。维时新庙,奕奕巍巍然,祖师法像如在其上,又置水田,以为僧道供养之源。”邵氏家族对此殿重修多次,并刻立碑刻以纪其事。

从子陵寺和尚塔的塔主之僧的资历看,曹洞宗世系在子陵寺可谓是灯灯相续,代代相传。三十六世系子陵寺德高功丰的德本成禅师,三十七世系阔峰禅师、晴峰老和尚,三十八世系宗池献宗师,三十九世系智松祯禅师,三十九世系大恒老和尚,四十世系圣福松老和尚,四十一世系得一圣峰老和尚。子陵寺和尚塔的结构,一般为方柱三层,均为尖顶,以通高3米为主。15座古塔荟萃顶立,堪称塔林。其数量之多,保存之好,荆门市范围内仅此一处。

古人有吟子陵山之诗,值得一读。明王格《子陵山》五律诗:“水绿堪垂钓,山青可读书。上无黄屋丽,下有黑龙居。帝德山如峻,星光井落虚。白云天地外,是处即吾庐。”“黄屋”,指帝王车盖。“黑龙”,指山麓黑龙潭。诗写得明白晓畅。

明汪道昆《子陵读书台》七律诗:“久拼生死老沧浪,忽谩征车出建章。横足那知天子贵,掉头不改故人狂。九霄星象留悬石,千载风声薄钓璜。归客只应独怀茧,披裘好在汉江旁。”“沧浪”,此指汉水。“建章”,泛指宫阙。“钓璜”,指吕尚。“怀茧”,指归隐。中间两联对仗工整,鲜明地展示了人物形象。

清王心乔《子陵洞》五古诗:“寂莫访神仙,幽独入山坞。老树不知年,众峰自吞吐。石径涩难行,青嶂环百堵。忽然开洞天,窃阒若门户。我问土著人,历历如叙谱:‘昔有羊裘翁,曾为兹洞主。此是读书堂,下为钓鱼浦。有井而泉冽,有台而石古。谁与翁往来,左龙右麋虎。’我闻久吁嗟,渺渺思独苦。思翁为故人,龙见应肱股;思翁动天星,得君复谁伍?果是渭水竿,中材而可辅;何况起布衣,克乱如光武。起翁诵读功,礼乐非小补;起翁丝纶奇,区区数邓禹。不见尼山辕,席未暇暖鲁;不见邹人车,齐梁亦姑取。反掌汉朝勋,甘心上九蛊。徘徊复徘徊,我心抽如缕。千载事难明,百年身世瞽。一笑山洞前,临风自起舞。”“羊裘者”,指严光。“渭水竿”,指吕尚。“邓禹”,新野人,事光武后封大司徒。“尼山”,指孔子。“鄒人”,指孟子。“上九蛊”,《易·蛊》:“上九:不事王侯,高尚其事。”谓以清虚高尚自尊,不以职位和世事为累。全诗赞美了严光的高尚品格

清永漋寺住持僧一揆禅师游历子陵寺后,写有《子陵寺怀古》七律诗:“友帝无矜况不臣,独存清节在乾坤。钓台远并香台古,夫子浑忘天子尊。一代衣冠归蝶梦,千年佛火焕仙园。我来欲续投竿赋,瑟瑟松声雪满轩。”诗赞严子陵的高尚节操。

清易镜清《子陵洞》五古诗:“古迹多失实,傅会或浪传。兹洞吾偏信,考古窥一斑。光武起白水,距此才百里。既为总角交,衡宇应伊迩。富水讹富春,真迹当在是。先生植节高,辞诏或竟故乡逃。一棹远適严濑水,书台空峙荆山皋。知为童时曾游钓,非是客星来寓侨。”严光本来是会稽余眺人,后隐居耕于富春山。不能把严光说成是京山人,以“富水”代替“富春”。

清李光鉴《子陵洞》五律诗:“敝屣轻轩冕,披裘理钓纶。客星曾纪帝,天子不能臣。谏议非吾志,烟霞老此身。至今过洞口,石骨尚嶙峋。”诗说刘秀要我任谏议大夫,这不是我的志向。而我归隐林泉,烟霞中度过此身。所以诗人歌颂其骨如磐石一样,嶙峋坚定。

清查文经《子陵洞》五律诗:“大度刘文叔,羊裘有故人,风云付诸将,山水得闲身。夷惠无偏拙,巢由亦外臣。先生非避世,无梦学庐生。”“刘文叔”,刘秀字文叔。“夷惠”,指伯夷柳下惠。古代清高廉洁之士。“外臣”,指隐居不仕者。“庐生”,指典实《黄梁梦》中人物。诗人赞扬严光如伯夷、柳下惠、巢父、许由等隐士一样具有高节,而不像《黄梁梦》中的庐生那样追求富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