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层领导的必修课:处理关键性问题

中层领导的必修课:处理关键性问题

时间:2023-12-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层是企业管理系统中的中间环节,是企业管理的核心力量,他们处于“上传”和“下达”的枢纽位置,是单位领导处理问题、解决矛盾的“缓冲地段”,也是单位领导联系基层干部、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其中,懂得处理好关键性的问题,便是中层领导必修的重要一课。一般来说,要当好中层领导,必须处理好以下几方面关系。处理好与单位领导的同志关系与工作关系,是当好中层领导的基本素质要求。

中层领导的必修课:处理关键性问题

中层是企业管理系统中的中间环节,是企业管理的核心力量,他们处于“上传”和“下达”的枢纽位置,是单位领导处理问题、解决矛盾的“缓冲地段”,也是单位领导联系基层干部、群众的桥梁和纽带。

中层干部虽然职务不太高,权力不太大,管人不太多,但面对的领导多,直接处理的具体事情多。所以其素质高低、能力强弱直接影响着工作能否顺利开展。其中,懂得处理好关键性的问题,便是中层领导必修的重要一课。

一般来说,要当好中层领导,必须处理好以下几方面关系。

1.责任与权力的关系

担任行政职务,无疑是一种荣誉,也有一定的权力,但首先是一种责任。当好中层领导,要有一种强烈的责任心,对所担任的工作要主动负责、敢于负责和善于负责,即所谓“在其位,谋其政”。只想要荣誉要权力,不想负责任或者怕负责任,那是不行的。当前,在一些中层领导中不想负责任或者怕负责任的现象是较为普遍的。具体表现为:

第一,遇到矛盾绕着走,不敢触及矛盾,缺乏解决具体矛盾的勇气和能力;

第二,把矛盾上交,不想也不敢处理棘手问题;

第三,能讨好的事自己办,得罪人的事推给别人去办;

第四,工作没有长远打算,心中无数,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有的甚至只当和尚不撞钟。

所以能否正确行使权力,有没有责任心,责任心强不强,是能不能当好中层领导的前提和思想基础。

2.与单位领导的关系

中层领导与单位领导之间是同志关系,也是工作关系。处理好与单位领导的同志关系与工作关系,是当好中层领导的基本素质要求。工作关系是指中层领导与单位领导在工作过程中的关系,属于上下级的领导关系。在工作过程中,单位领导是一级组织的代表,对单位领导的尊重和支持,反映了下属(中层领导)的组织观念。实践证明,当好中层领导,必须牢固地树立下级服从上级的意识,否则,是绝对当不好中层领导的。如我们平时经常听到的一种不正确的说法:“我不侍候你!”“我才不听他的呢!”看似有点“骨气”,其实是缺乏起码的组织观念。同志关系是指地位平等、目标一致,在思想、工作上相互帮助、相互促进的关系。在实现共同理想的过程中,只有分工的不同,没有高低贵贱的区别。中层领导在工作上坚持下级服从上级的组织原则的同时,保持自己独立的人格与尊严,与单位领导以同志相处,取长补短、相互促进,既可以获得单位领导的尊重,促进上下级关系,又有益于树立良好的作风,促进单位的工作健康发展。

3.接受单位领导的工作部署与同单位领导研究工作的关系

接受领导工作部署与同单位领导一道研究工作是不同的,应该加以区分。接受领导部署的工作任务时,领导让你怎么办你就应该怎么办,错了,上级负责;作为下级,只能服从,不能说“我不办”,或者说“我不能办”,如果这样做,就是违反组织原则,这种人就不适合做中层领导。研究工作,是同单位领导一起商量问题,或者领导虽然有了一个基本想法,但是还没有最后拿定主意,还想听听下属的意见,特别是不同的意见。这时候,有什么想法都可以提,反对的意见也可以提。讨论定下来之后,有不同意见可以保留,但在行动上必须服从。定下来的事不服从,另搞一套,就是违背组织原则。

4.向单位领导请示工作与汇报工作的关系

请示工作与汇报工作也有区别。请示工作时有如下要求:

第一,要讲程序,先向直接分管的领导请示,不能越级,经分管领导同意可再向上请示。(www.xing528.com)

第二,不能搞多头请示,特别是不能利用多头请示搞实用主义,因为那种做法最容易形成领导层的矛盾,甚至造成不团结。

第三,不能只讲问题不拿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分管领导在听取下属(中层领导)请示工作时,不要急于表态,要反问请示工作的同志,你打算怎么办?如果请示工作的同志一时想不出办法,请他回去想好了办法再来。

第四,中层领导中的副职请示工作,应先同正职商量,经正职同意后可以直接向分管领导请示,否则,不符合组织程序。

汇报工作也应讲程序,但可以不那么严格,除向分管领导汇报外,必要时甚至可以直接向主管领导汇报。但汇报工作与请示工作兼有时,必须先向分管领导汇报,然后再向主管领导汇报;汇报时,如主要领导提出了对部门工作的意见,汇报人必须及时向分管领导转达,以利于贯彻落实。

5.对上级负责与对下级负责的关系

对上级负责与对下级负责是一致的。只对上级负责,不对下级负责,说明对上级负责也不是真的,是有个人企图的。只对下级负责,不对上级负责,那么,对下级负责也不是真的,是假借群众之势,与上级分庭抗礼,实现个人的某种目的。这两种倾向在工作中时有发生,应从本单位的实际出发加以纠正。

6.会上与会下、当面与背后的关系

中层领导直接面对群众,在群众中有一定的影响力,也可以说是群体之首。一个单位的领导意图能否实现,既取决于这种领导意图是否正确,是否符合单位的实际情况,也取决于中层领导的思想作风,能否做到会上与会下、当面与背后表里一致。常常发现有的中层领导,在会上说得很好,当着领导的面说得很好,一旦回到他所领导的部门、处室、群体之中,就自觉不自觉地流露甚至公开宣泄这样或那样的不满情绪。这是一种很不好的作风,如不纠正,就会影响团结、影响工作。

7.局部与全局的关系

中层领导必须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本职,胸有全局。有些工作在全局看来是可办的,在局部看来是不可办的,但也得办;有些工作在全局看来不可办,但在局部看来可办的,同样不能办。这就叫局部服从全局,这就是全局观念。牺牲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一些群众可能会有意见,可能会一时想不通,这就需要中层领导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讲清楚局部与全局的关系,讲清楚群众的根本利益、长远利益与全局利益的一致性。

8.原原本本地贯彻上级精神与创造性工作的关系

作为中层领导,不认真贯彻上级的决定是不对的,原原本本地贯彻上级决定是应该的,但不是最好的,最好的应该是创造性地工作,开创工作的新局面。创造性地工作,需要形成创造的思维方式和敢闯、敢试、敢为天下先的精神。

9.工作与学习的关系

当好中层领导,既要努力工作,又要善于学习。要善于向实践学习,向群众学习,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就是要善于总结实践经验,不但要总结成功的经验,还要注意总结失败的教训。向群众学习,就是要尊重群众的意见,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路线。向书本学习,就是要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结合工作实际,需要什么学什么,不断提高理论水平和文化知识水平。只有善于学习的人,才能善于工作;不会学习,也就不会工作;一个人怎样学习,也就怎样工作。

中层干部若能将以上几方面的关键问题处理好,必将有利于自己工作的进一步展开,从而在实践管理活动中不断提升执行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