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了解代谢综合征及其与凝血与纤溶的关联

了解代谢综合征及其与凝血与纤溶的关联

时间:2023-12-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根据这个情况,专家们提出了代谢综合征。代谢综合征和凝血与纤溶都有关系,血液特别容易凝,容易形成血栓。

了解代谢综合征及其与凝血与纤溶的关联

您知道代谢综合征吗

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干部保健科 李慎果

一、什么叫代谢综合征

现在老年人经常有三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再加上肥胖,这四项中,如果同时具备三条,就叫代谢综合征了。这样的人蛮多的,老年人就叫老年代谢综合征。代谢综合征这个问题提出来有十几年了,最先是国外提出的,他们发现患者得了高血压,跟着又得了高血糖,又肥胖,又高血脂,经常在一起出现。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肥胖是心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单纯一项危险因素对人的危害轻,几项都有,特别容易得冠心病,得脑血管病,甚至有生命危险。

二、代谢综合征有什么危害

第一,如果是单纯高血压、单纯血脂高、单纯肥胖,或单纯糖尿病,对人的危害相对较轻。如果血糖高、血压高、血脂也高,三个危险因素凑在一起,也就是代谢综合征的患者,就比单纯高血压的危害要大多了。危害表现在:第一是死亡率,比没有代谢综合征的死亡率高。第二,通过研究发现,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肥胖这四项异常互相促进,比如有高血压和高血糖,高血糖促进血压更高,血压高引起血糖更高,现在讲叫互动。互动的结果是危害更大了,尤其是对老年人的危害更大了。根据这个情况,专家们提出了代谢综合征。对于代谢综合征,我们要求对病人的血压、血脂、血糖要严格控制,高一点都不行。另外治疗上也不一样,如果是代谢综合征,现在是血压高,而血糖不高,也许过一段,糖尿病就冒出来了,所以治疗一个危险因素的同时,其他危险因素都要照顾到,血脂也要考虑到,甚至血黏度高的也要吃点药。就是说现在对心脑血管病,得把它看做一个整体,是四种危险因素互相促进的一个病。代谢综合征归根结底是什么呢?就是动脉硬化和糖、脂肪的代谢障碍。过去,动脉硬化和糖、脂肪的代谢障碍这两大类疾病是互不相干的,糖尿病就是糖尿病,高血压就是高血压,治疗高血压时不考虑血糖,要是得了糖尿病呢?就治糖尿病,血压高和冠心病我不管。现在看来不行,冠心病和血糖高,糖尿病和脑栓塞,过去毫不相关的两种病,现在看密不可分,治疗时必须一块治,必须把这四种危险因素都照顾到,否则后果不好。

三、代谢综合征和炎症

代谢综合征患者经常合并有炎症。过去认为,炎症和代谢综合征、心血管疾病没有关系,炎症和动脉硬化是完全互不相干的两类疾病,各治各的,有什么病治什么病,肺炎、感冒、气管炎有炎症,炎症用消炎药、抗菌素,动脉硬化有时要降胆固醇。现在通过研究发现,动脉硬化的人常常伴有炎症,经常得气管炎、肺炎、肺气肿、牙疼、嗓子疼、胆囊炎、胆石症,女性的泌尿系感染、盆腔炎等各种炎症,老年人也是如此,身上一点儿炎症没有的人太少了。总有炎症的人血沉特别快。炎症产生了一些物质,这些物质促进动脉硬化加重,炎症与动脉硬化密切相关。20世纪90年代,国外有个专家写了篇文章,将动脉硬化称为炎症性疾病。有人就做了解剖和生化研究,发现动脉硬化的壁里有很多炎细胞,还有多种炎症物质、炎症介质、炎症因子,证实动脉硬化实际上就是炎症的改变,所以现在提出来动脉硬化就是炎症性疾病。根据这个道理,预防冠心病、心脑血管病,不但要吃防治心脑血管病的药,还要吃点消炎药,嗓子老疼你别不管他,嗓子一疼,动脉硬化就加重了,嗓子又疼一次,动脉硬化又加重了。老年人从头到脚炎症太多了,所以我们今后预防冠心病,要经常查体,有慢性鼻炎、下鼻甲肥大、鼻息肉、鼻子不太通的,找大夫把鼻子治好。牙不好的,把牙换了。下颌淋巴结肿大、胆石症、痔疮也是炎症,是感染性炎症,要吃点药。还有一种炎症,叫低度炎症,这种炎症没有明显的异常,也不发烧,医生一般看不出来,一做C反应蛋白检查,发现指标超过了3mg%,但没有超过10mg%,医生把它称为低度炎症。C反应蛋白是炎症标志物,代表体内潜在的炎症。C反应蛋白反映的是潜在的炎症,与动脉硬化进展相关,所以我们用C反应蛋白来鉴定动脉硬化的危险程度。C反应蛋白小于3mg%,说明炎症不重,动脉硬化是稳定状态,没有明显的进展;C反应蛋白超过10mg%,说明有炎症,越高炎症越明显,动脉硬化越不稳定,发生不稳定性心绞痛、心肌梗死的可能性就越大。通过动脉硬化的治疗,动脉硬化减轻了,冠心病也好转了,再一测C反应蛋白水平也降下来了。如果我们设法把这个潜在的炎症消除,动脉硬化就可以好转,C反应蛋白水平就能下降。(www.xing528.com)

四、代谢综合征和血栓

代谢综合征和血栓的关系特别密切。动脉硬化不可怕,人人都有,可怕的是合并血栓、栓塞。血液在血管里凝固成块,这个块叫血栓,这种现象叫血栓形成。堵住以后,有一块组织就没有血液供应了,这个组织就坏死了,叫梗死。说来说去就是血不应该在血管里凝固,一凝固,问题就大了。尽管原来动脉硬化,血管不太通,不管怎样总是半通半不通,还有血液供应,血栓一形成,血管完全堵死了,一点都不通了,就栓塞了。栓塞后人就不行了,在心脏就是心肌梗死,在大脑就是脑梗死。现在的冠心病和心脑血管病,中心问题一方面是如何不得动脉硬化,另一方面是如何不让血栓形成。血栓形成涉及血液的凝溶变化,即凝血功能和纤溶功能是血液的两个功能。凝血功能促进形成血栓,纤溶功能溶解血栓。代谢综合征和凝血与纤溶都有关系,血液特别容易凝,容易形成血栓。凝血功能和纤溶功能都不能有障碍,凝血功能太强,血液呈高凝状态,那就危险了。老人有点发烧,中午睡一觉,睡的时间长了点,本来应该2点多钟醒的,睡到4点多钟才醒,一睁眼,胳膊不能动了,为什么呢?睡的时间太长了,稍微有一点毛病,血液就凝了,血栓形成了,就因为高凝。而纤溶的功能是溶解血栓的,人体血里有一种溶解血栓的东西,叫纤溶因子,所以血管上有点血凝块,有点血栓,很快就溶了,没事,为什么没事呢?不是身体从来也不发生血栓,是刚有小血栓,纤溶功能特别好,很快就把它溶了,不能凝成大块。纤溶功能下降,特别容易形成血栓,所以医生的任务就是怎样想办法促进纤溶功能,让纤溶功能别下降,强一点,不让它高凝。

五、血栓形成的三要素

老年人由于种种原因,纤溶功能下降,特别容易处在高凝状态。血栓这个病就欺负老年人,女性40岁以下,男性45岁以下,出点什么毛病,一般不会栓塞。岁数一大,病来了,为什么呢?衰老。血栓的形成有三个要素,即血管、血流、血液。

第一是血管,血管壁不光滑了,哪儿不光滑,血栓就容易在哪儿形成,就好像自来水管,哪儿生锈了,哪儿就堵。血管壁不可能总是那么光滑,什么事没有,血管壁哪个地方不光滑?哪个地方有动脉硬化斑,它鼓起来就不光滑,哪个地方有炎症就不光滑,血栓就在哪儿形成。所以尽量地控制动脉硬化,选择不损害血管壁的药物,保持血管光滑。

第二是血流。血液流动的速度本来很快,如果血流慢了,血栓就特别容易形成。怎么就流慢了呢?血流的快慢与活动有关系,活动多流动就快,活动少流动就慢。老年人久坐久卧,血液流动就缓慢。脑血栓是怎么得的?比如说,血压特别高,头疼,就到门口卫生院去了,一看血压高压200mmHg,一支硫酸镁或利血平打进去,还不好,又打一针安定,老人就睡着了,待会儿再一量血压往下降了,就回家了。第二天早晨人没醒,因为有安定的作用,到八九点钟都醒不了,等醒过来了,一看胳膊不能动了,这种例子不只一个,我见到好多个。因为睡着后血流就慢了,血流一慢,血栓形成了。所以老年人如果防止血栓就要经常活动,但活动太大了,心脏不好,上气不接下气,也不行,要悠着劲儿地活动。睡觉的姿势跟脑栓塞的形成有关系,睡觉的时候窝着脖子,血管就打弯了,血液肯定流动不畅,当血液打旋涡、拐弯的时候,就在拐弯的地方形成血栓。血流的快慢跟黏度有关系,血糖高黏度就高,血脂高黏度就高,黏度高的人血流慢,就容易栓塞。

第三是血液。血液里有很多抗凝的物质,还有很多抗酸的物质,人的血管最内层有内皮细胞,年轻人的内皮细胞能产生很多抗凝、抗酸物质,所以血液就不容易凝。人老了以后,内皮细胞衰老了,分泌的抗凝、抗酸的物质少了,所以老年人本身就容易得栓塞病,这就是一个衰老的变化。而血里促进血栓的物质、促进凝血的物质多了,比如如果纤维蛋白原超过4克/升,就得输点液,如输血塞通,为什么?纤维蛋白原是促进血栓形成的东西,老年人经常高,促进血栓的东西多了,抗血栓的物质少了,老年人就得栓塞病了。所以现在有好多药都说里面有纤溶因子,能溶解血栓,有的说能降纤维蛋白原,能把促凝的物质减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