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职场形象加分:形象课成功计

职场形象加分:形象课成功计

时间:2023-12-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二章仪态篇——职场形象之举止仪态,是一种无声语言,是个人性格、品质、情趣、素养、精神世界和生活习惯的外在表现。就座时,姿势应端正,态度安详。行姿的礼仪规范古语说,“行如风”。虽不一定要做到古人要求的“行如风”,至少也要做到不慌不忙,稳重大方。即男子每步约40厘米,女子每步约36厘米。应根据场合的不同适度调整行走速度。摆动的幅度,以30度左右为佳。

职场形象加分:形象课成功计

第二章 仪态篇——职场形象之举止

仪态,是一种无声语言,是个人性格、品质情趣、素养、精神世界和生活习惯的外在表现。一个人的举止仪态既能反映他的素质、修养及其被人信任的程度,又能体现他的道德品质、文化水平,更关系到一个人形象的塑造,甚至会影响以后个人发展的人生高度。

在社交中,看某个人的行为是优雅还是粗俗,实际上就是在看其行为举止是否符合礼仪的要求。冰冷生硬、矫揉造作的举止,有损良好形象;端庄含蓄的动作,给人深沉稳健的印象。因此,一个人,一个期盼成功的人,一定要注重自己的举止仪态,做到小处不随便,处处认真。

职场人士在交往中应该注意哪些仪态礼仪?如何做才能使自己成为举止优雅的人呢?

坐姿的礼仪规范

对原一平成为日本推销之神影响最大的吉田胜逞和尚曾告诉他说:“人与人之间,像这样相对而坐的时候,一定要具备一种强烈的吸引对方的魅力,如果你做不到这一点,将来就没有什么前途可言了。”优雅端庄的坐姿向人们传递自信、友好、热情的信息,同时也显示出文雅庄重、尊敬他人的良好风范。

职场人士坐姿的整体要求是要庄重、大方、娴雅,给人一种舒适感。因此要坚决杜绝以下不美坐姿:

★脊背弯曲。

★头部过于向下伸。

★耸肩。

★瘫坐在椅子上。

★跷二郎腿时频繁摇腿。

★双脚大分叉或呈八字形;双脚交叉;足尖翘起,半脱鞋,两脚在地上蹭来蹭去。

★坐时手中不停地摆弄东西,如头发、饰品、手、戒指之类。

坐姿优雅与否是一个人有无魅力的试金石。具体来说,在坐姿方面职场女士与男士又有不同的细节要求,介绍如下:

1.职场男士坐姿礼仪要求

一般来说,男士在坐下时,身体重心应该垂直向下,腰部挺直,两腿略分开,与肩膀同宽,看起来不至于太显拘束。两脚应尽量平放在地,大腿与小腿成直角,双手以半握拳的方式放在腿上,或是椅子的扶手上。

在正式场合,男士就座时不宜跷腿,也勿以手敲拍桌椅。如果是侧坐,应该上半身与腿同时转向一侧,面部仍是正对正前方,双肩保持平衡,一般不要跷二郎腿或晃动足尖。男士坐在沙发上时,千万记住整个身体不要往内靠,这样会给人留下萎靡不振的印象。

就座时,姿势应端正,态度安详。头部要保持平稳,目光平视前方,脸上保持轻松和缓的笑容。

通常情况下,男士的坐姿有以下几种:

2.职场女士坐姿礼仪要求

相对男士而言,女士的正确坐姿显得更为重要。一般来说,女士入座应尽量向前,背部一般不要靠在椅背上,可以将随身携带的物品如手提袋或衣物等东西,放在身体和椅背之间。

女士坐下时膝盖不应分开,小腿也要合拢,小腿可以放置在椅子正中间,也可以并拢平行斜放一侧,但是上半身一定要面对正前方,两手可交叉轻握放在腿上。如果双腿斜放左侧,手就放在右侧,相反地,如果双腿斜放在右侧,那手就放在左侧。

在隆重的场合,女士不要采用二郎腿的姿势。但是在一般场合或在场的客人比较熟悉可以偶尔为之。方法是先将左脚向左踏出约45度,然后将左腿放在右腿上;反之亦然,即先将右脚向右踏出45度,然后将右腿放在左腿上。

女士坐姿的种类很多,经常采用的女士坐姿如下表。

3.落座时的礼仪要求

女士应双膝并拢,男士可少许打开双膝,但不宜幅度过大,男士和女士可根据选择合乎礼仪的坐姿,决定双腿正立或侧放,双肢并拢或交叠。

在他人面前落座时,应坐于座具的前端,避免频频变换坐姿而失礼。女士落座时,应先用手将裙子向前收拢而后落座,以避免落座后再站立起来整理衣裙,不要落座后靠身体的扭动调整裙摆。

4.离座时的礼仪要求

起身离座时,动作应轻缓,不要弄响座椅或将椅垫、椅罩弄得掉在地上。如果可以的话,起身后,要从左侧离座。同“左入”一样,“左出”同样是一种礼节。

和别人同时离座,要注意起身的先后次序。地位低于对方时,应该稍后离座。地位高于对方时,可以首先离座。双方身份相似时,可以同时起身离座。

行姿的礼仪规范

古语说,“行如风”。古人既重坐相也重走相,甚至从姿势和速度上对行走进行分类:足进为“行”,徐行为“步”,疾行为“趋”,疾趋为“走”。不同场合采用不同走相,才符合礼仪的要求。在社交场合中,走路往往是最引人注目的体态语言,最能表现一个人的风度,行姿优美,可增添人的魅力。

对于职场人士来说,其行姿总的要求是:上身正直不动,两肩相平不摇,两臂摆动自然,两腿直立不僵,步伐从容矫健,步态平稳轻松,步幅适中均匀,两脚落地一线。虽不一定要做到古人要求的“行如风”,至少也要做到不慌不忙,稳重大方。

1.行姿的具体要求

★直线前进

在行进时,要克服身体的左右摇摆,使自己腰部至脚部始终都保持以直线的形状进行移动,双脚两侧行走的轨迹,大体上应呈一条直线。具体的方法是:行走时应以脚尖正对前方,所走的路线形成一条虚拟的直线。

★重心落前

在行走时,身体应稍向前倾,身体的重心应落在反复交替移动的前脚脚掌上。在行走过程中,应注意使身体的重心随着脚步的移动不断向前过渡,切勿让身体的重心停留在自己的后腿上。

★步幅适度

步幅指的是人们每走一步时,两脚之间的正常距离。步幅的大小因人而异,一般而言,一脚迈出落地后,脚跟离另一只脚脚尖的距离恰好等于自己的脚长。即男子每步约40厘米,女子每步约36厘米。

★速度均匀

行走的姿态应以端正的站姿为基础,两腿有节奏地向前交替迈步,速度要均匀,要有节奏感。在一定的场合,一般应当保持相对稳定的速度。一般而言,男士行走的速度为每分钟108~110步,女士每分钟118~120步。应根据场合的不同适度调整行走速度。

★造型优美

行走时要面朝前方,头部端正,胸部挺起,背部、腰部要避免弯曲,使全身形成一条直线。双肩应平稳,两臂自然地、一前一后地、有节奏地摆动。摆动的幅度,以30度左右为佳。

2.不同情境下的行姿要求

关于行姿,除了要牢记“应该怎么做”之外,还应了解一些特殊情境下,职场人士的行姿规范。

★陪同引导来宾时

陪同来宾时,如果双方并排行走,陪同人员应居于左侧;如果双方单行行走,要居于左前方约一米左右的位置。当被陪同人员不熟悉行进方向时,应该走在前面、走在外侧。

在行进中引导来宾时,要尽量走在宾客的左侧前方,髋部朝着前行的方向,上体稍向右转,左肩稍前,右肩稍后,侧身向着来宾,并与其保持二三步距离,需用右手做引导手势

★在与他人告别时

应该向后退二三步,再转身离去。退步时要脚擦地面,不要高抬小腿,退步的幅度要小,两腿之间距离不要太大。转身时要先转体后转头,否则没转体先转头或者头与体同时转均是不礼貌的表现。

★上下楼梯

上下楼梯时,要坚持“右上右下”原则。上下楼梯、自动扶梯的时候,都不应该并排行走,而要从右侧上。减少在楼梯上的停留,不要停在楼梯上休息、站在楼梯上和人交谈。注意礼让别人,不要和别人抢行,出于礼貌,可以请对方先走。当陪客人上楼时,陪同人员应该走在客人的后面;如果是下楼,陪同人员应该走在客人的前面。

★进出电梯

进出电梯时,应该侧身而行,免得碰撞别人。进入电梯后,要尽量站在里面。人多的话,最好面向内侧,或与别人侧身相向。下电梯前,应该提前换到电梯间门口。

当陪同引导别人时,如果乘的是无人操控电梯,自己必须先进后出,以方便控制电梯;如果是有人操控的电梯,应当“后进后出”。当在乘电梯时碰上了并不相识的来访客人,要以礼相待,请对方先进先出。

★出入房门时

出入房门,务必要用手来开门或关门。开关房门时,最好是反手关门、反手开门,并且始终面向对方。和别人一起先后出入房门时,为了表示自己的礼貌,应当自己后进门、后出门,而请对方先进门、先出门。陪同引导别人时,自己有义务在出入房门时替对方拉门或是推门。在拉门或推门后要使自己处于门后或门边,以方便别人的进出。

3.不同着装的行姿要求

职场人士所穿服装不同,行姿也应该有所区别。一般而言,行走中既要符合礼仪规范,又要充分展现服装的特点。

手势的礼仪规范

手势,是运用手指、手掌、拳头和手臂的动作变化,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态势语言。法国大画家德拉克洛瓦说:“手应当像脸一样富有表情。”古罗马政治家西赛罗也曾指出:“一切心理活动都伴有指手画脚等动作。手势恰如人体的一种语言,这种语言甚至连野蛮人都能理解。”由此可见,手势礼仪的重要性。

1.手势的区域

手势活动的范围,有上、中、下三个区域。

肩部以上称为上区,多用来表示理想、希望、宏大、激昂等情感,表达积极肯定的意思;肩部至腰部称为中区,多表示比较平静的思想,一般不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腰部以下称为下区,多表示不屑、厌烦、反对、失望等,表达消极否定的意思。(www.xing528.com)

2.手势的类型

人的手势一般可分为4种,如下表:

3.手势运用原则

手势动作是一种较为复杂的伴随语言,它或是发出信息,或是表示喜恶,若能够恰当地运用手势表情达意,会为交际形象增辉,但运用不当,便会适得其反。因此,在运用手势时要注意几个原则。

★要简约明快,不可过于繁多,以免喧宾夺主。

★要雅观自然,因为拘束低劣的手势,会有损于交际者的形象。

★要协调一致,即手势与全身协调,手势与情感协调,手势与口语协调。

★要因人而异,不可能千篇一律地要求每个人都做几个统一的手势动作。

4.手势语中的礼仪规范

在职场活动中,手势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生动形象的有声语言再配合准确、精彩的手势动作,必然能使你的交际更富有感染力。手势表现的含义非常丰富,如招手致意,挥手告别,拍手称赞,摆手拒绝;手抚是爱,手指是怒,手捧是敬,手遮是羞等。所以,在运用手势语时,职场人士一定要遵循以下的要求:

★不要滥用手势

在公共场合,手势不宜过多,动作不宜过大,切忌“指手画脚”和“手舞足蹈”。职场人士没有目的地指手画脚,接连不断地使用手势或单调地重复某一种手势,双手叉腰,与人说话时指指戳戳等都是滥用手势的表现,容易引起别人的不快。

★忌不稳重的手势

在大庭广众之下,双手乱摸、乱动、乱举、乱放、乱扶,或是咬指尖、抬胳膊、折衣角、拢脑袋、抱大腿等手姿,均为不稳重的表现。职场人士切忌有此种动作。

★不用手指点他人

用手指指点他人的手势是不礼貌的。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要用大拇指指自己的鼻尖和用手指指点他人。谈到自己时应用手掌轻按自己的左胸,那样会显得端庄、大方、可信。

★掌心向上表诚意

掌心向上的手势有诚恳、尊重他人的含义;掌心向下的手势意味着不够坦率、缺乏诚意等。在介绍某人、为某人引路指示方向、请人做某事时,应该掌心向上,以肘关节为轴,上身稍向前倾,以示尊敬。

★得体礼貌地鼓掌

在正式社交场合,观看文艺演出、重要人物出现、听报告、听演讲等都用热烈鼓掌表示钦佩、祝贺。鼓掌的标准动作应该是用右手掌轻拍左手掌的掌心,鼓掌时不应戴手套,宜自然,随自然终止。

总的来说,举止在心理学上称为“形体语言”,是指人的肢体动作,是一种动态中的美,是风度的具体体现。举止礼仪并不是个别人规定出来的,而是被大多数人通过实践并被充分认可的。所以,你如果做不到,就会被认为你对交往对象不尊重,就会给人留下不礼貌的坏印象。

职场交往常用手势语

俗话说:“心有所思,手有所指。”手的魅力并不亚于眼睛,甚至可以说手就是人的第二双眼睛。手势表达的含义非常丰富,是举止仪态礼仪中最丰富、最有表现力的。恰当地运用手势来表情达意,不仅可以强调关键性语句,还能为自身的交际形象增辉。

不同的手势所构成的手势语不同,尽管其有千变万化,十分丰富复杂,但还是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在职场中,常见的手势语有以下几种:

1.横摆式手势语

具体做法:将五指伸直并拢,手掌自然伸直,手心向上,肘微弯曲,腕低于肘。以肘关节为轴,手从腹前抬起向右摆动至身体右前方,并与身体正面成45度时停止。

适用情况:在职场中表示“请”、“请进”时用此手势语。同时,脚站成右丁字步,头部和上身微向伸出手的一侧倾斜,另一只手下垂或背在背后,目视宾客,面带微笑。

2.斜摆式手势语

具体做法:手先从身体的一侧抬起,到高于腰部后,再向下摆去,使大小臂成一斜线。

适用情况:请客人就座时,手势应摆向座位的地方,可使用斜摆式手势语。

3.直臂式手势语

具体做法:将手指并拢,掌伸直,屈肘从身前抬起,向应到的方向摆去,摆到肩的高度时停止,肘关节基本伸直。

适用情况:需要给宾客指方向时,可采用直臂式手势语。

4.双臂横摆式手势语

具体做法:将两手从腹前抬起,手心向上,同时向身体两侧摆动,摆至身体的侧前方,上身稍前倾,微笑施礼,向大家致意,然后退到一侧。

适用情况:当来宾较多时,表示“请”可以动作大一些,这时候可采用双臂横摆式手势语。

5.前摆式手势语

具体做法:将五指并拢,手掌伸直,自身体一侧由下向上抬起,以肩关节为轴,手臂稍屈,到腰的高度在身前右方摆到距身体15厘米处时停止。

适用情况:如果右手拿着东西或扶着门时,这时要向宾客做向右“请”的手势时,可以用前摆式手势语。

此外,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由于文化习俗不同,手势语的含义也有很多差别,甚至同一手势语表达的含义会大相径庭。比如以下场合使用的几种流行手势语,在不同的地域就有不同的含义。

★招手动作。一般为掌心向下手掌上下轻微晃动。在我国,向别人招手是要求他向你走过来;在美国这是叫狗的动作。

★竖起大拇指。在我国和一些国家,一般表示顺利或夸奖别人;在日本表示“老爷子”;在希腊表示责骂对方;在意大利表示“一”;在英国表示拦车想要搭车;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则被视为对人的一种侮辱。

★伸出食指。在中国、日本、韩国、菲律宾、墨西哥均表示“一”;在法国则是请求提出问题或意见;在缅甸是拜托的意思;在新加坡表示“最重要”;在澳大利亚则是示意“请再来一杯啤酒”。

★伸出小拇指。在中国表示轻蔑;在日本则表示“情人”。

★把手放在喉咙上。俄罗斯人的意思是吃得太饱了;而日本人的意思是斩首或被炒鱿鱼了。

★把手放在嘴上。在俄罗斯表示别讲话;而危地马拉的印第安人却是在鼓励对方继续讲。

★“V”型手势。此手势是“二战”时英国首相丘吉尔首先使用的,如今已被普遍使用,表示“胜利”。在我国过去表示“二”,在英国、新西兰、澳大利亚,手心向外的“V”型手势表示胜利,而手心向内表示咒骂。

★“OK”手势。即拇指和食指相接成环状,其余三指伸直,掌心向外。这种手势,在中国或法国表示零或者没有;在美国表示同意、了不起、顺利;在泰国表示没问题;在日本、缅甸、韩国表示金钱;在巴西、希腊,则表示对人的咒骂和侮辱。

眼睛的主导作用

古人说:“人身之有面,犹室之有门,人未入室,先见大门。”现代心理学家总结过一个公式:感情的表达=言语(7%)+声音(38%)+表情(55%)。由此可见,表情在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沟通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表情中起主导作用的是眼睛,它能表达出人们最细微、最精妙的内心情感。从一个人的眼睛中,往往能看到他的整个内心世界。在职场中,用眼睛表情达意时,必须注意以下几个礼仪方面的问题:

1.注视时间的长短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即便是瞬间的眼神,也能反映出大量的信息。一个良好的交际形象,目光是坦然、亲切、和蔼、有神的。在与人交谈时,目光应该注视对方,不应该躲闪或游移不定。职场人士在与人交谈的过程中,为什么有的人让人感觉舒服,而有的人则令人不自在,甚至不愿意与其交往,这主要与注视的时间长短有关。

在职场交往中,如果谈话时心不在焉,总是东张西望,或不敢正视对方,目光注视时间不到整个谈话的1/2,那是不容易取得对方信任的,交谈也很难顺利进行下去。

职场人士在与初次见面的人交谈时,不可长时间地盯着对方的眼睛,以免引起对方的不安。如果感觉与对方谈得很投机,你可以一直看着对方,引起他的注意,使其意识到你很乐意与他交往。如果两个人很熟悉,或者很谈得来,在整个谈话过程中,目光与对方接触累计应达到全部交谈过程的3/5。

需要注意的是,人际交往中诸如呆滞的、漠然的、疲倦的、冰冷的、惊慌的、敌视的、轻蔑的、左顾右盼的目光都是应该避免的,更不要对人上下打量、挤眉弄眼。

2.注视部位的恰当

交谈时,注视对方部位的不同,传达的信息也有所区别。不同的场合,不同的交际对象,目光所及之处应有所差别。

洽谈、磋商、谈判等正式场合,职场人士注视的位置应在对方脸部,以双眼为底线,上到前额的三角部分。这样给人一种严肃、郑重的感觉,对方会认为你对工作认真负责、有诚意,同时也很看重对方,你就会把握谈话的主动权和控制权。

职场人士若是出席宴会、茶话会、舞会等各种社交场合,目光注视的位置在对方唇心到双眼之间的三角区域。这种注视会令人感到舒服、轻松自然,让人感到你有礼貌。如果是亲人之间、恋人之间或家庭成员之间,注视的区域应在对方双眼到胸之间,这种亲密注视在气氛上比较缓和。

一般情况下,俯视常带有权威感,有轻视人的意思;仰视则表示尊敬和景仰对方。所以,职场人士在与人交往时,尽量不要站在高处俯视别人,站立或就座应选择较低之处,自下而上地仰视别人,尤其是面对长辈、上司和贵宾时。

职场人士与两个人或两个以上的人交谈时,不要只看着与自己谈得来或自己熟悉的人,而冷落了其他人。即使是和高位尊者共处时,也应当适当地与其随员或下属进行眼神交流。当面对的客人有男有女时,谈话要“一视同仁”,这样既是礼貌的表现,又能做到有效沟通。

3.不同注视方式的含义

交谈时要将目光转向交谈人,以示自己在倾听,这时应将目光放虚,相对集中于对方某个区域上,切忌死盯对方眼睛或脸上的某个部位,这通常会引起对方的不满。注视别人有多重方式,不同的方式代表不同的含义。最常见的注视方式如下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