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历代军制:军旅编制揭秘

历代军制:军旅编制揭秘

时间:2023-12-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军、旅、卒、两、伍的编制春秋时期各国为适应战争的需要,都健全自己的军事编制。齐桓公采纳推行管仲“卒伍政定于里,军旅政定于郊”的政策,把军事编制和地方行政组织结合起来。伍是当时各国最基层的步卒编制单位,五人为伍,以其中一人为伍长。春秋末期战车的隶属步兵数额大增,卒与两的关系发生新的变化。《司马法》把指挥作战的将军和卒伍分别比作人的躯干、四肢和手指,强调卒伍这两级组织在军队中的重要性。

历代军制:军旅编制揭秘

军、旅、卒、两、伍的编制

春秋时期各国为适应战争的需要,都健全自己的军事编制。各国军队的建制基本上大同小异,只有齐国军制异于中原诸侯国。齐桓公采纳推行管仲“卒伍政定于里,军旅政定于郊”的政策,把军事编制和地方行政组织结合起来。当时齐国的行政单位具体划分为:五家为轨,十轨为里,四里为连,十连为乡。与之相适应的军事编制是:伍、小戎、卒、旅,五乡出一军。伍是当时各国最基层的步卒编制单位,五人为伍,以其中一人为伍长。配备五种长短相杂的兵器,持短兵器的在前列,弓箭手居后,构成梯次配置的战斗队形。两是步兵独立作战单位,辖有五个伍,其中有三名车兵,由两司马按着军事长官的鼓声来传达作战命令。卒是步兵最高一级建制,下辖四两,结成一个战斗群体,卒长是这个群体的指挥员。春秋末期战车的隶属步兵数额大增,卒与两的关系发生新的变化。《司马法》把指挥作战的将军和卒伍分别比作人的躯干、四肢和手指,强调卒伍这两级组织在军队中的重要性。这是因为“卒伍定于里”,战士都是由“世同居,少同游”,“居同乐,行同和,死同哀”的族人所组成的,因而在战斗中能够“守则同固,战则同强”,可见卒伍是部队训练和作战的最佳编制单位。旅和军这两级大的军事建制,是以战车为对象的军事编组。在国人编成的战车部队之外,另有贵族子弟组成的亲兵战车加入,成为军旅中的骨干力量。旅长同时又是地方行政官员,称为“乡良人”或“旅帅”。一军之长名为“军将”或“帅”,由诸侯和命卿担任。晋国初期军队由诸侯和太子率领,后改为由命卿统帅军队,中军将居各军将之首,称作元帅,同时又是首席执政者。这种军政合一、寓兵于农的军事编制,是与农隙讲武的社会生产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它便于部队的集结和训练,有利于发挥士兵的战斗作用。(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