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坐标效应:开会时坐在哪里的心理策略

坐标效应:开会时坐在哪里的心理策略

时间:2023-12-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心理学家将这种在人际交往心理学中,人们由于自己与别人的坐向而影响交往质量的现象,称之为“坐向效应”。而产生坐向效应的关键原因,就是相对而坐,因为这样会使相对而坐的两个人产生一种自然的压迫感、不自由感,容易给人造成紧张、对立的情绪。离开会还有几分钟时,领导突然亲切地跟刘伟聊了起来。这时,你可以扪心自问,开会的时候,“我都坐到了老板的哪个位置?”

坐标效应:开会时坐在哪里的心理策略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与人同向而坐时,会产生一种平和、亲近之感。而当人与人相对而坐时,就会产生一种自然的压迫、不自然的感受。即使一方毫无凝视对方的欲望,也会让对方的心理自然而然地形成一种攻击性。心理学家将这种在人际交往心理学中,人们由于自己与别人的坐向而影响交往质量的现象,称之为“坐向效应”。

美国有一档评论型电视节目,既然是评论型的,自然少不了大家的辩论,而且站在节目制作人的角度来讲,辩论得越激烈,节目就越成功。可起初,令制作人挠头的是,节目中找来的评论者,由于都是一时之选,总是缺乏论辩高潮,结果,节目每次都在气势不足中收场。无奈之下,节目制作人去请教一位心理学家,如何才能将节目办得更叫座。心理学家听完节目制作人的介绍后,给他提出了建议,那就是“改变辩论者座位的配置方式。”也就是说,简单改变一下每位论辩者的坐向,由以往的横排而坐,改成两人相对而坐。自从接受心理学家的这个建议后,节目每次都能掀起热烈的讨论高潮。没过多久,这个节目就成为妇孺皆知,众人争看的一档节目了。

其实,这个案例里包含着的,就是心理学的“坐向效应”,即由方向所产生的心理效应。而产生坐向效应的关键原因,就是相对而坐,因为这样会使相对而坐的两个人产生一种自然的压迫感、不自由感,容易给人造成紧张、对立的情绪。这是由正面直视的视觉“感受”而造成的,即使不是有意凝视对方,由于彼此正面相对,视线强烈,也会具有一种直刺对方心里的攻击性。而“对立”的双方,为了明确自己的观点,而且为了在辩论中,让自己的观点更具说服力,就会进行激烈地讨论。而如果彼此横向而坐或斜向而坐,让彼此的视线斜向交错,减弱视线的对立性,就可以避免尖锐的对立状态,从而使得整个节目总是在“气势不足”中收场。

千万不要小看座位的重要性,公司每周的例会,你坐在领导的哪个位置?但无论你的具体位置在哪里,都无非是两种情况,一种是坐在领导视线范围内的位置上;另一种是坐在领导的视线范围以外。来看看下面的例子,你就会明白,开会的时候,座位的位置有多么重要了。

按照惯例,每周一次的例会,对于刘伟来说,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但这次的例会却有些特别,他由以前坐到角落里的“风水宝地”换到了领导身边。这是因为自己手头上一笔单子很急,开会来晚了。整个例会下来,刘伟感觉自己简直就是站在七月的日头底下,那种感觉简直无以言表。

离开会还有几分钟时,领导突然亲切地跟刘伟聊了起来。“你叫刘伟吧?最近接了什么单子?”老板问道。“省电局的单子。”刘伟说。“哦,电力局的单子是你做的!不错,不错。”老板在说这句话的同时,眼睛里显然有一道亮光闪过。(www.xing528.com)

过了一会儿,老板不动声色地对刘伟说:“小伙子,要是不怕苦,去华西分区试试吧!”华西分区是公司最近新开发的一个地区,前往的都是公司的骨干和精英,老板点名让刘伟去,刘伟当然知道这意味着什么。看来,想成功就应及时走进老板的视线,刘伟心里暗想,随后信心满满地说:“只要领导信任,我随时准备为公司效力。”

华西地区的业务开发得非常成功!如今的公司高层会议室里,多了一个身影,那就是刘伟。如今的他,跟那个坐在老板旁边,手心就渍渍地冒汗的黄毛小伙,简直判若两人。现在他不但能够坦然地坐到老板的身边,还会自如地坐到诸位的对面,对每个人致以自信的微笑······

刘伟的案例告诉大家,老板身边的空位,是自我提升的“宝座”。说它是宝座,这倒也不假,因为它恰如其分地解释了心理学上的“坐向效应”。

想必时下,仍有很多职场上的志士同仁在抱怨自己再“请缨无路,报国无门”。抱怨自己在公司里得不到领导的赏识和重用,即便自己再怎么努力,老板也总是“视”而不见。这时,你可以扪心自问,开会的时候,“我都坐到了老板的哪个位置?”如果你像极了前面的刘伟,只是默默无闻地坐到角落里,老板没有发现你,没有提拔你,请问这是谁之过?

因此,要想得到领导的赏识和提拔,你就要有与领导“套近乎”的勇气,关键时候,更要不惜抛头露面。只有走进领导的视线,让他注意到你,他才有关注你、欣赏你、提拔你的可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