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校就业率问题:被就业现象的影响

高校就业率问题:被就业现象的影响

时间:2023-12-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当今高校片面追求就业率的时代背景下,高校毕业生“被就业”的现象也就见怪不怪了。虽然大学生“被就业”只是极个别现象,并不具有普遍性,但从中却可以看出部分高校为了漂亮的“就业率”而造假的事实。尽管教育部一再声称“被就业”只是个别现象,但是“被就业”一词的出现,还是让来自于高校和统计部门的公信力大大下降。

高校就业率问题:被就业现象的影响

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201035日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表示,“今年就业形势依然严峻,要继续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

温总理指出,改善民生是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只有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经济发展才有持久的动力,社会进步才有牢固的基础,国家才能长治久安。千方百计扩大就业,这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头等大事。今年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工作上不能有丝毫松懈,要继续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中央财政将投入433亿元用于促进就业。

尽管在报告中,我们依然听到了“就业形势依然严峻”的常用语,但将就业和改善民生、社会稳定、长治久安等等词汇结合在一起的时候,我们可以看到政府已将就业问题上升到国家政策的高度。

那么中国应届毕业大学生的就业率究竟如何呢?

来自于教育部和人保部的统计数据表明,2008届大学毕业生半年后的就业率约为86%,比起2007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就业率下降了1.5个百分点。其中,2008届大学毕业生约三分之一的就业是在毕业后半年内完成的。

2010122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召开新闻发布会上,新闻发言人尹成基表示,“2009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为87%。”而且,这一年的就业工作目标任务超额完成。2009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102万人,为全年目标900万人的122%

乍看之下,这些数字尽管说不上十分完美,但也还是相当不错的。

然而,我们不禁要问,这些数字是怎么得来的?

通常情况下,人保部公布的就业数据是根据各地各高校自行上报的数字汇总出来的结果。来自于“大学生创业网”的数字显示:截止2009年底,天津大学生就业率达91%2008年持平;上海大学毕业生就业率85%;四川大学生就业率达到78.15%;广东大学生就业率达到71.93%……由此看来,全国主要省市的高校就业率虽然有高有低,但大多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的“喜人态势”,故最终得出“87%”的就业率也就应该很正常了。(www.xing528.com)

可是,人保部公布的这些数字真的可靠吗?

2009年下半年,一篇在网上广为流传的帖子,给这些数字做出了一个另类的注解。2009712日,一个名为“酱里合酱”的网友在天涯论坛上发帖说,“我就业啦,就业啦,太兴奋了,而且是在不明真相的情况下被就业的!”就这样,“被就业”一词应运而生,不胫而走。在各大论坛转载的过程中,各种醒目的标题以幽默的或愤怒的口吻频频出现:“2009年的7月,我毕业了,我也‘被就业’了。”“应届毕业生怒问:谁替我签的就业协议书?注水的就业率!”

据网友“酱里合酱”本人讲述,他在某市人才中心办理档案关系转接时才想起来要看看自己的材料。赫然发现其中有一张盖满大红戳的《就业协议书》。看着上面的内容,“我顿时惊呆了,天哪,我居然已经就业了,协议书上面白纸黑字的就业单位名称,还有就业单位大红的印章”,就业单位是××工业公司,他甚至没有听过这个公司。

面对这种“被就业”的无奈,“酱里合酱”只能用幽默化解:“我从今天起不找工作了,去找那家××工业公司,找它要岗位,找它要薪水去!”

“被就业”显然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黑色幽默

在当今高校片面追求就业率的时代背景下,高校毕业生“被就业”的现象也就见怪不怪了。虽然大学生“被就业”只是极个别现象,并不具有普遍性,但从中却可以看出部分高校为了漂亮的“就业率”而造假的事实。一个大家公认的说法是,几乎所有的大学生毕业时都会“被要求就业”,即学校要求没就业的毕业生自己随便找个公章盖在协议书上证明自己就业。很多毕业不久的大学生对此深有体会,他们在网上的留言证实了这种情况:“知道什么叫被就业吗?你毕业了要拿毕业证,先去找个单位开一个就业证明,然后才能拿,我见过很多,这就叫被就业。”“总希望用数字说明问题,可是数字的这些功能正在不断地减弱,因为我们经受了太多太多,感受太深太深:只是一些毫无意义的纯数字而已!”“我没找到工作,老师逼着我签,我找亲戚的公司签了,先交差,自己慢慢找工作。”……

一些高校采取各种措施保证就业率早已不是新闻,“不签就业书,不发毕业证”的做法也十分普遍。2006年,安徽省教育厅就曾公开批评:“一些高校采取扣押毕业证等方式,要求没就业的学生提供就业协议书,结果逼得学生造假,甚至跑到学校附近的小店盖个章冒充接收单位”。

尽管教育部一再声称“被就业”只是个别现象,但是“被就业”一词的出现,还是让来自于高校和统计部门的公信力大大下降。甚至有人认为,官方的统计数字不具有任何意义。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了一个残酷的事实,即便有些人心甘情愿成为打工者,也突然发现自己陷入了“投靠无门”的尴尬境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