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曹操:忍得家仇,建大业!

曹操:忍得家仇,建大业!

时间:2023-12-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曹操忍得家仇建大业曹操,字孟德,公元154年生,沛国谯县人,西汉相国曹参之后,祖父曹腾在汉桓帝时担任官职,封为费亭侯。随后,曹操统一中国北方,并成为东汉朝廷丞相。然而,当曹操率军攻打徐州报仇雪恨之时,情况发生了变化,吕布率兵攻破了兖州,占领了濮阳。中国历史上的许多成名人物都是靠忍字而成大业的。这也是曹操的一大长处。

曹操:忍得家仇,建大业!

曹操忍得家仇建大业

曹操,字孟德,公元154年生,沛国谯县(安徽亳县)人,西汉相国曹参之后,祖父曹腾在汉桓帝时担任官职,封为费亭侯。父亲曹嵩本姓夏侯因为成为曹腾养子而改姓并继承侯爵。在三国演义中提到曹操小名阿瞒、吉利,故而有曹阿瞒之说。年轻时期的曹操机智聪敏,有随机权衡应变的能力,而任性好侠、放荡不羁,不修品行,不研究学业,所以社会上没有人认为他有什么特别的才能,只有梁国的桥玄等人认为他不平凡,玄对曹操说:“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而在三国演义中,南阳何禺页对他说:“汉室将亡,安天下者,必此人也!”许劭,字子将,以知人著称,他也曾对曹操说过:“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也。”于公元184年汉末黄巾之乱时显露头角,董卓死后,纵横乱世,南征北战,公元200年,曹操在官渡(河南中牟县东北)以少胜多挫败河北袁绍10万军队,公元201年在仓亭(河南管县东北)再次击破袁绍大军。随后,曹操统一中国北方,并成为东汉朝廷丞相。公元208年7月,曹操南征荆州刘表,12月于赤壁与孙刘联军作战,失利。公元211年7月,曹操领军西征以击马超,构筑了整个魏国基础。公元213年,汉献帝派御使大夫任命曹操为魏王。公元220年,曹操于洛阳逝世,享年66岁,谥号“武王”,葬于高陵。

三国时,曹操历经艰险,在平定了青州黄巾军后,实力增加,声势大振,有了一块稳定的根据地,于是他派人去接自己的父亲曹嵩。曹嵩带着一家老小40余人途经徐州时,徐州太守陶谦出于一片好心,同时也想借此机会结纳曹操,便亲自出境迎接曹嵩一家,并大设宴席热情招待,连续两日。一般来说,事情办到这种地步就比较到位了,但陶谦还嫌不够,他还要派兵五百人护送曹嵩一家。这样一来,好心却办了坏事。护送的这批人原本是黄巾余党,他们只是勉强归顺了陶谦,而陶谦并未给他们任何好处。如今他们看见曹家装载财宝的车辆无数,便起了歹心,半夜杀了曹嵩一家,抢光了所有财产跑掉了。曹操听说之后,咬牙切齿道:“陶谦放纵士兵杀死我父亲,此仇不共戴天!我要尽起大军,洗劫徐州。”

将曹操的遭遇与刘备的情况进行比较,不难看出,刘备仅死了一个义弟关羽,曹操却死了一家老小40余人,曹操的恨应该更大、更强烈。然而,当曹操率军攻打徐州报仇雪恨之时,情况发生了变化,吕布率兵攻破了兖州,占领了濮阳。怎么办?这边大仇未报,那边情况又发生了变化。如果曹操被复仇的心态所左右,那么,他一定看不出事情的发展趋势,也察觉不出情况的危急,就同刘备伐吴一样。但曹操毕竟是曹操,他是一个十分冷静沉着的人,也是一个非常会控制自己心态的人。正因如此,他立刻便分析出了情况的严重性,他说:“兖州失去了,这就等于让我们没有了归路,不可不早做打算。”于是,曹操便放弃了复仇的计划,拔寨退兵,去收复兖州了。曹操的这个决定正确吗?当然正确。因为,这个决定没有受他复仇心态的任何影响,完全建立在他自己冷静的心态之上。因此,曹操才能够摆脱这次危机,保住了自己的地盘和势力。

事情是复杂多变的,感情常常左右人们的理智。使人们对复杂多变的形势作出错误的分析和判断。因此,一个被感情左右的人一定是一个不成熟的人,所以在做选择时,要理智分析。正所谓:“识时务者为俊杰。”

忍常人不能忍之辱,吃常人不能吃之苦,必能做常人不能做的事,因为忍中蕴涵着无限的力量和机会。

忍学是中国的国粹,是中国两千多年来儒家思想的精髓。中国历史上的许多成名人物都是靠忍字而成大业的。现代世界上许多在事业上非常成功的名人亦将忍字奉为修身立本的真经,均在自己家中室中悬挂着巨大的忍字条幅……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忍学是世界上成功的企业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科学家的必修之课。

关于曹操的忍,还有一些事情。如:曹操见过许劭,开口便问:“我何如人?”意思是我和别人比怎样?你看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许邵对曹操也不算陌生,很蔑视他的为人,并不搭理他,一言不发。曹操见许邵如此,不但一点也不难为情,反而紧逼许劭,必要他评论自己一番,否则就不离去,弄得许劭哭笑不得,乃顺口说道:“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许劭虽不齿其为人,但亦深知此子后必有为,只见如此厚脸皮,知难不退这一点便非常人可比,曹操闻言,方心满意足而去。(www.xing528.com)

青年时代的曹操由于十分工于政治经营,因而,在朝中已是很有名气了。而且评价他的人中尚有一比他年龄大得多的人,这评价对曹操的自信心形成、后来的出仕都有很大的帮助。但许多人并不买他的账,有一次应该算是曹操最没面子的是,他十分想结识南阳名士宗士林。宗土林十分看不起曹操,但比许劭做得还绝。

曹操在即将出仕之前去拜访宗士林。一进屋,见高朋满座,自己排不上辈,而宗士林又不搭理他,自己想说话又找不着机会,便退到门外等候。正赶上宗士林送客出来,曹操上前便拉住他的手,说要和他结为朋友,没想到宗士林竟把手抽回来,转身进入内室而不理曹操。这让曹操实在太没面子,但曹操并不为此而感到有什么耻辱。这也是曹操的一大长处。

为什么要提倡“忍”呢?这是根据某些事物的具体情况而决定的。有的时候,你处于十分尴尬的境地,无论你怎么努力,成效似乎都不大。一直被你信奉不疑的“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似乎不再有效,这就好比手中拿着一万块钱却想通过自己的精心测算、分析来撼动股市一样。此时,你所做的最好策略就是不要凭着自己的“蛮劲”,一味地相信自己的判断,投入到某些前途极端凶险的股票中;相反,若你退一步,静观一下股市的变化,先求其次,买一些绩优股,待选定时机再东山再起,投入到选中的冷门中,这时你才能真正获得成功。

忍能成大器。只要你在做人的准则中牢记住忍这一条,你定能成大器。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甚至以一国之君的身份为人做马夫,终于赢得了后来的“三千越甲可吞吴”的大业。汉朝时的韩信,若不是能忍得住那“胯下之辱”,怎能从一个贫穷潦倒之人一跃而成淮阴侯。

忍能做大官。这是历史上屡见不鲜的。如果在上司面前不能忍,遇事就仿佛对待路人那样粗暴顶撞,绝对不可能做成大官。古代的相命学在某些角度来看似乎也总结了一点道理。一个脸大耳圆、嘴角上翘的人夸他日后做大官八成有道理,因为这种人一看就是个和事佬,他们绝对不会在非原则的事上和上司争得面红耳赤,也不会为上司的一点点小脾气而大动肝火,四平八稳的他们往往能以最省事的办法登上权力的高峰。

忍能赚大钱。这是一个在商海中遨游多年的朋友的肺腑之言。多年来,他一直坚信,在自己有求于人的时候,一定要付出代价,这个代价就是忍字带来的后果。有时候,从银行贷款,就硬是要忍住审查人员的吹毛求疵。与老板谈生意,稍一不忍就可能损失一笔大钱。如果你非要求助于那个对你挑鼻子瞪眼睛的人,你就忍一忍吧!只要不是原则性冲突,忍过了之后,钱就进来了,这何乐而不为呢?

当然,我们讲一个忍字,并不是劝告你怯懦,真正的忍是以退为进的手段。那些只是一味地退让,而不考虑自己真正的目标、不思进取的人,忍来忍去反而会让他永远不能爬起来。

真的英雄何必气短,善始善终,方为不败!忍能保身,忍能成大事,忍是大智、大勇,更是福,忍是厚,忍是黑,忍小人,忍豪强,忍天下难忍之事,不做性情中人,成常人难成之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