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大千世界:当人类从地球消失后的惊人变化

大千世界:当人类从地球消失后的惊人变化

时间:2023-12-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对一些与人类关系密切的动物来说,比如家畜,没有了人类,在生理现象上会出现改变。但是,人类也是地球上有最高智能和最强适应能力的物种,足以应付种种全球性的灾难。依地球目前的情况看,很难设想人类会彻底消失。如果人类彻底消失,必定是因为地球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完全不再适合生物的生存,生物圈遭到了彻底的破坏,无数的物种也会一起彻底地消失。威斯曼设想只有人类消失

大千世界:当人类从地球消失后的惊人变化

人类从地球上消失……

我并不是暗示大家,要为人类的突然消失而忧心忡忡,或担心外星人的致命射线随时会夺去所有人的生命。我们应该把人类消失这个假设作为一个切入点,来审视我们的地球。

——艾伦·威斯曼

你是地球上最后一个人,再没有同类伴你左右——或许很多人都曾幻想过这样的场景。如果这个幻想成为现实,甚至包括你在内,所有人都从这个星球上突然消失,情况会怎样呢?这个幻想现在成了《无人世界》这本新书的立足点。该书的作者是科学作家艾伦·威斯曼,他受聘于美国亚利桑那大学,任新闻学副教授。在这个架空的思维实验中,威斯曼并未对人类为何消失得无影无踪进行严密阐释。他只是简单假定了人类突然消失这个前提,而后描绘了随着时间的演进,在几年、几十年,甚至几个世纪内,地球上最有可能发生的事情。

根据威斯曼的说法,地球上大部分的基础设施将立即开始走向崩塌。没有了道路清洁工和养路工的维护,几个月内,那些气派的马路和高速公路就会龟裂变形。随后的几十年里,许多住宅和写字楼将会倒塌,但一些不起眼的小家什却拥有极强的抗腐蚀能力,比如那些不锈钢厨具,如果恰好被埋在杂草丛生的厨房废墟中,可以保存数千年之久;而一些普通的塑料制品可能在数十万年内都毫发无损,直到微生物通过进化,能够分解这类物品为止。

对于威斯曼关于人类消失的假设,国内几位著名专家发表了他们的看法。

没有人类的活动,土地会变得日益洁净

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生态系教授曹志平认为,这个假设话题很有趣,从农业方面来看,没有人在农田里耕作,水田会逐渐变成旱地,而旱地又会长满杂草。不过这时的杂草应该是个好东西,不会有“人”刻意去消灭它。杂草肆意生长,将极大提高地上植物的多样性,植物群落的总生物量也会一年一年增加。多年生的灌木出现了,由于它对光、水和养分的竞争能力比草本强,农田里的杂草会逐渐减少,而灌木会逐渐增多。灌木群落稳定一段时间后,会出现乔木,新的一轮演替开始,灌木群落最终将演替成森林,到达顶极群落,这是大自然演替的规律。人类逆生物群落的演替规律是:将森林砍伐变成草地,又在草地上开垦,将它们变成农田。人类走了以后,大自然一定会沿着原来的路再一步一步变回去。

没有了人类的开发,土地会一天天清洁起来。没有杀虫剂除草剂化肥地膜,也没有从城市运来的各种固体废弃物,土地会变得日益干净。由于不再有人类的收割,所有的光合作用产物将会回到土壤(在有人类的情况下,30%~70%的光合作用产物要被移走,从而造成养分失衡),参与生物地球化学大循环。这样,土壤的有机质增加,便会一天天变得肥沃,生物多样性也会增加,土壤的缓冲力和稳定性随之加强,提高了土地再生力。没有人类的设施农业与作物连作,也就不会产生土传病害以及连作障碍了。

人类的灭绝来自人类自身对环境的影响

中国科学院院士、地球物理学家石耀霖认为,人类虽然对地球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但地球上仍然存在着与世隔绝的地方,交通、通讯非常不便。就目前情况来说,尚不存在人类物种灭绝的可能性。

人类人口增长、技术进步对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不排除人类对环境造成全球影响,而使人类物种灭绝的可能性。虽然人类越来越理解保护全球环境的重要性,但这种灭绝的可能性主要还是来自于人类对环境的影响,这种影响往往有长期、滞后的效应,也许人类会理解到某种环境效应的危险性,但那时再采取措施为时已晚,就像高速运行的汽车,虽然司机知道面对危险时需要刹车,但能否刹得住车还是一个问题。氟里昂曾经是人们认为十分安全的物质,但人类偶然发现了氟里昂破坏极区臭氧层的效应,虽然迅速限制了全球氟里昂的生产,但南极臭氧洞的存在和扩大仍然延续了一段时间。在类似的许多问题上,会不会有一次(而一次也许就足够了)我们不会这样幸运呢?(www.xing528.com)

人类“文明”使人变得越来越依赖技术,人体自身的生物机能越来越脆弱,千万不要忽视“文明”掩盖着的危机。

然而,即使人类消失,即使发生物种的大灭绝,在相当长的地质时期内,地球上的生物仍将生机勃勃地发展。

人类消失对动物是福是祸,需要辩证看待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蒋志刚认为,虽然目前来看,人类的许多活动给动物造成了巨大威胁,甚至致使它们面临灭绝。但是,人类消失对动物来说,就一定是好事情吗?对此不能一概而论。

例如麋鹿,我们知道,导致它濒临灭绝的主要原因是生存环境丧失,而环境的改变主要是人类活动的干扰。人类的大肆猎捕是导致它数量急剧下降的主要原因,而人类所造成的环境污染对其食物、栖息地产生巨大影响,这可算是扼杀动物的一只看不见的黑手。

当然,动物灭绝并不能完全归罪于人类,同类之间的残杀、不同类之间的竞争也会导致它们逐渐衰亡。“弱肉强食”,这是生物界中不可推翻的定论。也许狒狒会代替人类成为新的“地球统治者”,这个假设有可能成立。不过可以肯定的是,没有人类,动物进化仍将继续,陆地上、海洋中都会出现新的物种。

对一些与人类关系密切的动物来说,比如家畜,没有了人类,在生理现象上会出现改变。但可惜的是,它们并不会退回到驯化前的状态,自然终究会让它们找寻到一种生存下去的方式。不过,像老鼠蟑螂这样的寄生物,可能就没有多少美味的食物享受了。

人类消失是一种“思想实验”,引起我们反思

著名科普作家方舟子认为,肥沃的土地会滋养更加茂密的森林和草原,地球上的二氧化碳将会越来越多地贮存到植物中。植物没有人利用,会在地壳运动的帮助下将自己或深或浅地埋入地下,像亿万年以前地球产生矿藏那样,变成煤或者石油。没有人类的活动,也就不再有工厂和汽车,以及飞机和坦克,那么,煤永远是煤,石油也就一直是石油。它们不会因燃烧变成二氧化碳,又回到大气中。所以,再不用担心全球变暖的问题了。

地球上生存过的物种99.9%以上都已经灭绝了,现存的物种总有一天也会灭绝,所以如果人类有一天彻底消失,根本不是什么太奇怪的事。但是,人类也是地球上有最高智能和最强适应能力的物种,足以应付种种全球性的灾难。依地球目前的情况看,很难设想人类会彻底消失。如果人类彻底消失,必定是因为地球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完全不再适合生物的生存,生物圈遭到了彻底的破坏,无数的物种也会一起彻底地消失。威斯曼设想只有人类消失,而地球没有发生其他变化,所有物种都还保存着继续进化,这种设想只是一种“思想实验”,不可能发生。当然,这种“思想实验”也有其价值,可以让我们反思人类的活动给地球、生物圈、生态带来了多么巨大的变化,这样的变化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

宗 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