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近代史:市舶司与中国与外夷通商

中国近代史:市舶司与中国与外夷通商

时间:2023-12-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市舶司之设,元明二代亦皆有之。原因虽多,而倭寇滋扰,致中国之视海客咸有畏恶之心,亦其中之一也。礼部议“市舶职司进贡方物,其客商及风泊番船,非敕旨所载,例不当预也”。夫亦曰入贡而后许贸易,则不至与沿海之民私相市,而官司无所稽考,以是为制驭之一策云尔。明初设马市三,一在开原南关,以待海西。一在开原城东,一在广宁,以待朵颜三卫。盖中国与外夷通商,不徒资其困乏,亦足牖其文明矣。

中国近代史:市舶司与中国与外夷通商

市舶司之设,元明二代亦皆有之。元设于上海、澉浦、杭州庆元温州泉州、广东,凡七处,时有省置。明洪武初设于太仓黄渡,寻罢,复设于宁波以通日本,泉州以通琉球,广州以通占城、暹罗及西洋诸国,诸国皆听时至,唯日本限其期为10年,人数为200,舟为2艘,以金叶勘合表文为验,以防作伪,以其时正值倭寇为患也。嘉靖初给事中夏言言,倭患起于市舶,遂罢之。嘉靖三十九年(1560)凤阳巡抚唐顺之议复三市舶司,部议从之。四十四年(1565),浙江以巡抚到畿言仍罢,福建开而复禁,万历中悉复。永乐中又尝设交阯云南市舶提举司。明之设司,意不在于收税,而在以此抚治诸夷,消弥衅隙,以其时倭寇方张也。在当时未尝不收制驭之效,然习之久,而畏恶外人之心日增,欧人之传教,又颇与华人习俗相违。清嘉庆时,又有西北教匪、东南艇盗之祸,遂并攘夷排教御寇为一谈,中西之交涉,生出无穷胶葛焉。原因虽多,而倭寇滋扰,致中国之视海客咸有畏恶之心,亦其中之一也。(《明史·食货志》曰:“明初东有马市,西有茶市,皆以驭边省戍守费,海外诸国入贡,许附载方物,与中国贸易,因设市舶司,置提举官以领之。所以通夷情,抑奸商,俾法禁有所施,因以消其衅隙也。”明之与外国通市,其意皆非以为利,故永乐初西洋刺泥国、回回哈只马哈没奇等来朝,附载胡椒,与民互市,有司请征其税,成祖不许。武宗时提举市舶太监毕真言:“旧制泛海诸船,皆市舶司专理,近领于镇巡及三司官,乞如旧便。”礼部议“市舶职司进贡方物,其客商及风泊番船,非敕旨所载,例不当预也”。夫许外国互市而曰入贡,许附载方物贸易,而市舶司且若以接待贡使为职,永乐三年又置驿于三市舶司,以待诸番贡使,岂真以其来,为入贡而不为贸易哉?夫亦曰入贡而后许贸易,则不至与沿海之民私相市,而官司无所稽考,以是为制驭之一策云尔。此办法似乎多事,而亦不能尽谓为不然。盖客强主弱,乃清中叶以后之情形,前此则适相反。故嘉靖倭变,朱纨访知“由舶主皆贵官大姓市番货,皆以虚值转鬻牟利,而值不时给”。而史且谓“市舶既罢,日本海贾往来自如,海上奸豪与之交通,法禁益无所施”也。盖市舶官吏原来未尝不有赃私之行,然视土豪势家,则终有间矣。)

北方游牧民,虽时与中国以兵戎相见,然通市亦恒不绝,史所载虽不详,亦可考见其盛者,则如汉设马邑之权,匈奴单于觉之而去,自是绝和亲,攻当路塞,然尚“乐关市;嗜汉财物,汉亦关市不绝以中之”,又如唐杀突董,九姓胡死者千人。突董,回纥毗伽可汗叔父也,而毗伽谓唐使:“国人皆欲尔死,我独不然。突董等已亡,今杀尔犹以血濯血,徒益污。吾以水濯血,不亦然乎!为我言有司,所负马值百八十万,可速偿我也。”若宽仁能以德报怨者,实贪马值不能绝耳。明初设马市三,一在开原南关,以待海西。一在开原城东,一在广宁,以待朵颜三卫。正统三年(1438),始设马市于大同,以待也先,其后王振裁其马价,遂有土木之变,也先桀骜终必反。然非裁马价,有以激之,其叛或不至于是其速也。其后北抚俺答,东驭女直,亦藉大同马市、辽东义州木市。努尔哈赤之攻尼堪外兰,明人不能讨,顾开抚顺、清河、宽甸、阳四关,许其互市。论者谓满洲之致富厚,习华事实于此有关焉。盖中国与外夷通商,不徒资其困乏,亦足牖其文明矣。蠢彼建夷,不思木桃之报,而为封豕长蛇,荐食上国,其罪可胜诛乎!(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