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金点子背后的故事-金点子100

金点子背后的故事-金点子100

时间:2023-12-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金点子背后的故事栏目记者王爽《金点子行动》开播两年了。作为《金点子行动》栏目的一名编辑,需要从众多的报名材料中筛选合适的发明项目,所以有了更多的机会和这些发明人接触。被选为当期节目的第一名。不过这张床并没有得到第一名,在半年后的选手回访中,我又见到了毛毛雨。

金点子背后的故事-金点子100

金点子背后的故事

栏目记者王爽

《金点子行动》开播两年了。掐指算来,两年110期节目,每期三个选手,这样,从祖国的四面八方来到我们这个栏目的已经超过300位选手。这其中还不包括许多给我们来信来电,或者由于时间无法安排,或者由于构思不太成熟,或者由于电视无法表现而被我们“拒之屏幕外”的选手。作为《金点子行动》栏目的一名编辑,需要从众多的报名材料中筛选合适的发明项目,所以有了更多的机会和这些发明人接触。而和这些选手面对面地接触,是我工作中最大的乐趣。

来到栏目的选手,有七八岁的孩子,有七八十岁的老人;有工人、农民解放军、教师、学生、国家干部、商人、无业者,还有专门以发明为职业的人。虽然他们来自不同的地方、生活背景不同、职业不同、性格不同,但是在我的眼里,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执着。在采访中,在和选手打交道的过程中,我渐渐知道,作为一个发明人,在目前的社会现状下,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来自家庭的不支持理解;来自单位的背着“不务正业”的包袱;来自经济上的投入大于回报;来自交易中的陷阱重重……他们希望自己的发明能尽早得到社会的认可,又常常陷入怕上当受骗的情绪中不可自拔。然而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他们还是痴痴地搞着发明创造,日复一日,乐此不疲。

在采访中,有一些选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卢玉林,是北京郊区的一个普通农民。自幼就喜欢动手动脑,虽然由于家境贫困念不起大学,但是他一直没有放弃搞发明。在他家的一个普通的四合院里,处处能看见他的“手迹”:太阳能是自己做的,井轱辘是自己焊的,车子也是自己做的。他发明的多功能手推车,能搬运东西,能当茶几,能做婴儿推车,能给生活不能自理的残疾人使用……被选为当期节目的第一名。节目播出后,来栏目咨询的电话不断,甚至现在我们还能接到求购他的手推车的电话。而听他的老伴说,为了搞发明,他曾经痴迷得吞下过两个烟头自己还不知道,第一次搞电焊,他把自己烫的哭了好几天。

宫印宝,甘肃的一个农民。第一次见到他是在一个北京的发明博览会上,带来的是一个喷雾器的发明。在人头攒动的展会上,他是那么不起眼,话也格外地少。从北京回来后,我们栏目组想做一期关于农业方面的发明节目。关于这期节目,当时组里的意见不太统一,因为我们已经发现,农业方面的选题收视率总会偏低,但是在采访中我们又了解到,农民格外需要经济实用的有中国特色的农机具。当决定做这期节目的时候,选谁来参加也有不小的争议,因为我们手上,还有南京的两个工程师发明的喷雾器,也很不错。一直到节目快要录制的时候,我们才最终拍板让宫印宝过来。坐了几天几夜的车到达合肥后,宫印宝随身带的干粮都有些发霉了,躲在栏目安排的宾馆吃,被栏目组里负责接待的同事发现,立刻自发捐了一些钱物。他告诉我们,为了搞发明,他已经家徒四壁,来做节目的路费都是借来的……就是在这样艰难的条件下,只念过小学的宫印宝用最朴实的陈述,在现场讲解自己发明的喷雾器工作原理,得到现场观众的认可,当选为那期节目的点子大王。(www.xing528.com)

来栏目做节目的女士很少,毛毛雨是其中的一个。让我们惊叹的是,她的发明五花八门,从教学用具到除沙尘暴的工具,真是无所不包。更让人佩服的是,除了搞发明她还写诗,甚至自己出了一本小诗集郑重地送给我。她告诉我,搞发明对于她,就是一件业余爱好。她当时带到现场的是一个多功能的床。七折叠八拼装的,床一会变成摇篮一会变成童床,一会变成书架,一会又是乒乓球桌……真有她的!不过这张床并没有得到第一名,在半年后的选手回访中,我又见到了毛毛雨。她告诉我,回来后,她反思一下自己,觉得当时现场观众的评价和提问给了她不小的触动。她说她以前搞发明从不考虑是否实用,现在她学会了从别人的角度来思考问题。

还有那个南京的徐庭中,号称中国的爱迪生,希望通过自己的发明振兴中国;发明输液报警器的方虎生,一个血气方刚的在校大学生,目前已经读到研究生了;重庆的钟传云,他的空心香皂已经摆上重庆超市的柜台,连幼儿园的孩子都会告诉妈妈要买那种“带尾巴的香皂”;在肥西江夏店乡有个金郢小学,学校有个年轻的老师叫冯磊,他带着一群孩子成立了发明兴趣小组。尽管条件艰苦,尽管信息闭塞,但是爱科学搞发明的种子已经在这些孩子的心里播下了……

还有太多太多,那个80岁还发明玉米脱粒机的老人童有成,会把板凳叫做“大板板”;那个沈阳的王沈河谈到自己发明之路,曾经在演播大厅洒下热泪;那个蚌埠的“发明世家”,从吴老爷子到儿孙辈,个个是发明大王,铧犁、播种机、花生剥壳机,产品卖遍省内外,录制节目的那天,吴老爷子是从医院的病床上支撑着来的………

和这些选手接触,和他们交流,我知道了,每一个平凡或者不平凡的发明背后,都有着那么多酸甜苦辣的故事,可惜由于节目的时间有限,这些故事一直没有机会走进观众的视野。

由于我们和选手始终保持密切的联系,知道发明人的希望与苦衷,我们才希望我们的《金点子行动》办得更好,希望更多的人看见节目,希望更多的发明通过我们的节目转化为商品,希望你也和我一样,从心底里尊敬这些发明者,为他们的奇思妙想拍案叫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