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沈万三与附庸风雅的昆曲百问

沈万三与附庸风雅的昆曲百问

时间:2023-12-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0沈万三如何附庸风雅江南豪富沈万三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是一个只知道发财的土老二。据陈嘉欣编著的《中国豪富列传·江南首富沈万三》所述,当年沈万三在古镇周庄发迹后,很懂得附庸风雅,常常在家里宴请达官贵人,除了山珍海味和醇酒美人外,还拥有三班女乐。王行将沈万三及其后代描写得很合乎当时上层社会的标准,既有书香门第的温文尔雅,又有豪富巨商的创业作风。

沈万三与附庸风雅的昆曲百问

20 沈万三如何附庸风雅

江南豪富沈万三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是一个只知道发财的土老二。他其实也颇注重文化教育,特别是在与海外商人做生意、长期周旋的时候,必须学会和他们说番语,懂得那儿的许多规矩。否则,他绝不可能在风诡云谲的商场上站得住脚跟。他有足够的财力与当时许多有名的文人周旋。高启、倪云林、高则诚等著名的诗人画家,是豪富兼文学家顾阿瑛的座上宾,也与沈万三过从甚密,都喜爱昆曲

我们可以从顾阿瑛手书的一首词《山坡羊》中,感受到江南豪富沈万三与他的心迹。这首《山坡羊》的复制品如今仍悬挂在古镇周庄沈厅二楼的主人卧室内,其中有这么几句:

黄金不负英雄汉,

一片世情天地间。

白也是眼,青也是眼……

显然,只有常常遭人嫉妒和中伤的豪富,才有可能写出这样充满愤忿的词句来。据陈嘉欣编著的《中国豪富列传·江南首富沈万三》(台北精美出版社)所述,当年沈万三在古镇周庄发迹后,很懂得附庸风雅,常常在家里宴请达官贵人,除了山珍海味和醇酒美人外,还拥有三班女乐。在杯觥交错之余,让年轻貌美的女乐们尽情表演音乐歌舞以欢娱嘉宾。她们既是歌妓,也是乐师,很能讨客人们的喜欢。演奏的大都是沈万三与他的朋友们最爱听的昆曲音乐。演奏时,观看的人们济济一堂。据说仅为华屋担任守卫、打更巡逻的更夫等,就多达六十几人。每晚还供应点心酒肴,一个晚上要吃掉十瓮酒和三十盘烧肉。《云蕉馆纪谈》也记载:“楼之下,为温室,置一床,制度不与凡等。前为秉烛轩,取‘何不秉烛夜游’之义也。轩之外皆宝石栏杆,中设销金九朵云帐,四角悬琉璃灯。后置百谐桌,义取‘百年偕老’也。前可容歌姬舞女十数……”(www.xing528.com)

据《明史》记载:“王行,字止仲,吴县人。……授徒齐门,名士咸与交。富人沈万三延之家塾,每文成,酬白金镒计,行辄麾去曰:‘使富而可守,则然脐之惨不及矣。’”王行从小聪明过人,又刻苦读书,精通经史百家,后来在苏州齐门设学馆教授学生。他平常喜欢与名士交往,和当时的长洲诗人高启以及徐贲、张羽很接近。

周庄沈厅,沈氏后裔的遗构

沈万三十分仰慕王行的才华学问,延请他为塾师,设馆于周庄银子浜。由于王行教书教得好,文章也写得好,沈万三给他极高的报酬——一镒,在当时为二十两或二十四两,这样的酬劳是很可观的。从另外一方面也可以看出,沈万三十分懂得知识的作用,更希望子女们都有很高的学问,能继承自己开拓的家业,使沈家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王行颇有文才,曾写过《楮园集》、《学言稿》、《半轩集》等著作。他在《半轩集》中对沈万三家族的生活有许多描述,说他们“四世同堂”,“四世之和乐怡愉”,沈万三的子孙后代修身养道,一心承先启后,将沈万三创立的家业发扬光大。“弈世以来,咸以勤慎敦厚处乡里,治生修正,日以优裕。至达卿,产业广,资益饶,勤慎敦厚益甚,而浸文以饰之。他无所嗜,唯蓄经书于史、古图谱、书法名翰之迹。”

王行将沈万三及其后代描写得很合乎当时上层社会的标准,既有书香门第的温文尔雅,又有豪富巨商的创业作风。尤其是沈家的后代,似乎更比先辈喜欢读书,更有文化涵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