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发现与把握艺术灵感-《美学批判大纲》

发现与把握艺术灵感-《美学批判大纲》

时间:2023-12-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这是由于因审美对象的发现而引出的创作,并不是创作的全部。灵感既然是审美对象的发现和把握,当然是到现实生活、史实轶事和自己的体验储存中去搜寻。由于创作时所需要的灵感不是一般灵感,所以对审美对象的性质和特点的理论把握不容忽视。

发现与把握艺术灵感-《美学批判大纲》

第三节 艺术灵感是对审美对象的发现和把握

由于没有弄清审美对象的实质,因此,对于和创作几乎是不可分割的灵感问题,也被弄得颇为神秘。它有时是苦求而不得,有时却不召自来。由于这种难以捉摸的偶然性和突发性,它才被称之为灵感。和在美学领域里没能摆脱唯心主义观点相应,人们通常是从主观方面去看待灵感的,没能抓住灵感的特质。灵感在科研工作中也有不可忽略的作用,可以说凡带开拓性的工作,常常都需要灵感。但是在这些领域里,依靠的主要是思考的全面和推理的严密,并不是非有灵感不可。然而却可以说,没有灵感就没有真正的艺术创作,它和创作难舍难分,几乎成了艺术领域里的专门用语。艺术灵感虽然和其他领域的灵感具有相同的共性,却还具有自己的个性,没有审美特性的灵感就不是艺术灵感,也就解决不了艺术创作的问题。当我们弄清楚了审美对象的性质之后,就可以逻辑地得出下面的结论:灵感是对审美对象的发现和把握。

当灵感获得之后大体上具有以下三个特征:1.当获得了灵感的时候,身心的力量都被激活了起来,形成了一种少见的兴奋状态,产生了不可抑制的工作欲望;2.获得灵感后工作得心应手,进展顺利迅速;3.灵感并不按人们的愿望来临,它的出现具有突发性和偶然性。然而在其他领域里灵感到来之前,人们对任务的关注和热情是存在的。而在艺术灵感到来之前,艺术家对任务只有着空洞的责任感却没有热情,因为他还没有发现审美对象,还没有据以进行创作加工的原材料。即使他在勉强地去为某个思想观念寻求图解或在作貌似艺术的形式安排,然而这些都不能打动他自己,当然更没法打动别人。纵然他完成了一件作品,而这件作品是不能叫艺术品的。再则,科学灵感通常不是发生在任务的提出时,而是发生在任务的解决上,一当灵感出现,任务就顺利完成。而艺术灵感则不一定。因为,对审美对象的发现和把握并不完全是一回事。有时审美对象发现后,它的特征也就把握住了,把它在某种物质材料上固定下来,也没遇到多大阻碍。而在不少情况下审美对象的发现并不等于全部问题的解决,一些必要部分乃至重要细节在没有把握住或明确意识到的时候,作品也无法完成。不但结构庞大的巨著是如此,就是一首小诗也不例外。关键性的一字之差,竟费了不少精力。贾岛在推字还是敲字更适应全首诗的情调上伤了很多脑筋,乃至“推敲”竟成了一个专门术语,一直用到今天。王安石先后使用了十来个字才找到了一个“绿”字,恰当地体现了他早已形成了的整体构思。再者,当体现在物质材料上(特别是被限定在某种物质材料上)时,是会碰到困难的(这个问题还要在后面专门探讨)。当然,这属于对特定的审美对象的内部结构的进一步把握和探索。审美对象的发现是根本的,前提性的。对象没发现,对它的把握就无从谈起,更不存在确切与否的问题。当没有寻求到审美对象时就空虚,疲惫,感到没有门路,进入不了真正的创作过程,很易于滑入空洞的形式安排或落入图解非审美内容的境地。有了对象但还未能确切把握它时,制作上会难于启动或半途停滞,犹豫难决,举棋不定。灵感到来则体现为情绪昂扬,信心充沛,欲罢不能而又得心应手。真如笪重光所说“得势则随意经营,一隅皆是;失势则尽心收拾,满幅都非。”(《画筌》)

本来是在发现了审美对象之后,才被把它固定下来展示给他人的欲望推动着进入创作过程的。也就是说,是先有了灵感,然后才进入创作过程(对于那些似乎搞了一辈子艺术,实际上还不知道什么是艺术的情况,此处不论),又何至于在创作时苦于没有灵感?这是由于因审美对象的发现而引出的创作,并不是创作的全部。由于客观情势的需要,或受委托乃至奉命进行的创作占了不小的比重。甚至已经先规定好了题材范围、创作时间和必须使用的样式……。在这种情况下,事先就获得了相应的对象,只能是稀有的巧合。艺术家们通常是接受了任务之后,才去寻求相应的审美对象的。然而,如愿以偿的决不是全部,甚至不是多数。有的人在这种情况下始终也没有找到审美对象,灵感一直没有光顾他。这种情况决定了他搞出来的只不过是一件貌似艺术的东西。巴黎凯旋门上的四块大浮雕虽都立在那里,而真正印入了人们心灵的却只有《马赛曲》。这样就形成了在从事创作时灵感却往往稀有的局面。

审美对象的发现有赖发现者的内蕴,然而却离不了特定的客观条件,并不能一厢情愿。罗丹说:“世界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并非说美已经是俯拾即是,而正因为美并不多才需要发现。也正因为如此,发现才难能可贵。而要在规定的期限里和规定的范围内去为规定的样式寻找相应的审美对象自然更难。遗憾的是,创作要求,特别是重大的创作要求,常常在时间、题材和样式上给了艺术创作以严格的限制。这就使艺术灵感相应地显得稀有并倍觉珍贵了。(www.xing528.com)

灵感既然是审美对象的发现和把握,当然是到现实生活、史实轶事和自己的体验储存中去搜寻。然而当任务迫来时再到现实生活中去,常因时间限制而徒劳无功。史实轶事通常得赖体验储存加以激活,因而体验积累的多寡,在能否召来灵感中占有重要地位。由于创作时所需要的灵感不是一般灵感,所以对审美对象的性质和特点的理论把握不容忽视。由于受到错误观念的影响,思考方向不对,力量没有用在该用的地方,就会南辕北辙,乃至“重重地摔跌一跤”也是常有的事。

【注释】

[1]这里所说的事物和表象,自然是蕴含着审美因素的事物和表象,而不是任何事物和表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