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念佛禅:禅宗与净土宗教义融合的新体系

念佛禅:禅宗与净土宗教义融合的新体系

时间:2023-12-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念佛禅」指禅宗有意识吸收净土宗的信仰和实践,造成禅净融合的新体系。道绰去世后,善导入长安宣传念佛法门,完成净土宗的教义和行仪。总之,“念佛禅”已逐渐成为禅宗发展的重要趋向。在“念佛禅”兴起和发展过程中,官僚士大夫起过有力的推动作用。“念佛禅”的兴隆表明,唐末五代时禅宗的性格特点正在被最平易通俗的宗教实践所取代。

念佛禅:禅宗与净土宗教义融合的新体系

「念佛禅」指禅宗有意识吸收净土宗的信仰和实践,造成禅净融合的新体系。禅僧的身份没有变,但把日常修持重心转移到了念佛上。这一局面是从宋代开始出现并发展起来的,反映了宋代佛教禅宗的又一重大特点。

念佛是净土宗修行的基本内容。相传东晋时释慧远在东林寺立“莲社”,发愿往生西方净土。东魏汾州玄中寺僧昙鸾受菩提流支影响,提倡一心专念阿弥陀佛,可入西方净土。隋唐间僧人道绰在玄中寺见昙鸾碑,生仰慕之情,归心净土,他劝人口念阿弥陀佛名字,以豆粒计数。道绰去世后,善导入长安宣传念佛法门,完成净土宗的教义和行仪。净土宗以称名念佛为特色,主张依他力(弥陀愿力)而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由于它简单易行,所以对民众的吸引力很强,社会影响广泛。

延寿是“禅净融合一致”说较早的积极倡导者。他在《万善同归集》一书中引用净土宗僧侣慧日有关禅净双修的观点,认为佛教的一切修行都是善行,它们最后都要归向净土。据载,他“日课一百八事,未尝暂废,学者参问,指心为宗,以悟为则。日暮往别峰行道念佛,旁人闻螺贝天乐之声”(《佛祖统纪》卷26)。可见他一方面以禅师的身份开导参学弟子,另一方面又致力于念佛实践。某种意义上说,延寿的宗教实践是以回向净土为根本目的的,他常“夜施鬼食,昼放生命,皆回向庄严净土”,“诵经万善庄严净土”。在他的参禅念佛“四料拣”偈中,把禅净双修视为全部佛教修行的最高层次,说:“有禅无净土,十人九蹉路;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现世为人师,来生为佛祖。无禅无净土,铁床并铜柱;万劫与千生,没个人依怙。”

契嵩也主张禅净融合一致,并身体力行。他“夜分诵观世音名号,满十万声则就寝”(《林间录》卷上)。义怀也以禅僧身份教人修习净土,还专门撰写了《劝修净土说》一文。宗赜先是兼学禅教,后又转向禅净融合;他曾建“莲华胜会”,规定凡预会者,无论僧俗,都要同声称念弥陀佛名号,据念佛之数“以辨功课”。此外,著名禅师圆通法秀、照圆宗本等,也都主张并实践禅净一致双修。总之,“念佛禅”已逐渐成为禅宗发展的重要趋向。

在“念佛禅”兴起和发展过程中,官僚士大夫起过有力的推动作用。宋代官僚士大夫热衷于参禅学佛,他们不仅与禅僧诗文相酬,表达共同意趣,而且通过结社活动表达一致的念佛净土信仰。如苏轼曾与东林常总在庐山东林寺集道俗千余人建禅社,晚年致力于净土念佛实践。归依天衣义怀的官僚杨杰,既“明悟禅宗”,又“阐扬弥陀教观,接诱方来”。他认为,念佛往生西方净土,最“简而易行”,只要“一心观念,总摄散心”,依靠弥陀愿力,便可抵达极乐世界。又如文彦博兼译经润文使时,在京与净严禅师结僧俗10万人念佛。(www.xing528.com)

不同历史时期的佛教表现出不同的性格和特点。南北朝时期学派纷争,隋唐时期宗派并立。隋唐宗派各具特色,即使各宗内部也是各派“宗眼”分明。宋代佛教则致力于模糊宗派分歧,消融诸派特色,调和三教关系。“念佛禅”的兴隆表明,唐末五代时禅宗的性格特点正在被最平易通俗的宗教实践所取代。

虚堂智愚行书法语

虚堂智愚是活动于南宋时期的一位高僧,这幅墨迹是他八十岁时写给日本僧人的法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