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破除军事迷信-法舫文集

破除军事迷信-法舫文集

时间:2023-12-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论军事当局之破除迷信六月三日蒋介石先生在成都各界扩大纪念周,讲演治川之根本药方。第六,破除迷信,要各界领袖作则,领导国民,来作新民。由此四因,国民尚无分别迷信与宗教信仰之能力,何能破除迷信,故现在中国言破除迷信,实非易事。惟佛教近状,实多腐败,僧徒不学无术,无以启人民之正信,致全国多流于迷信。今破除迷信,亟应提倡此有哲理的宗教信仰——佛教。

破除军事迷信-法舫文集

军事当局之破除迷信

六月三日蒋介石先生在成都各界扩大纪念周,讲演治川之根本药方。救治四川,复兴民族,举凡应兴应革诸事,无不尽情指导,一新四川之风气。其论破除迷信一段,因与宗教信仰有关,故一论之。在其长篇训词之中,举出两件首先改革的事,他说“对于社会方面和政治与军事方面各有两件最不好的事物,希望大家要首先改革的。”在社会方面首先要改革的两件事情,蒋先生说:一是破迷信,二是戒鸦片。我想这两件事,中国社会里面,流毒实在太深!不知害了多少人民?!中国国民之衰弱,是最大的原因。且说迷信,迷信是知识的敌人,因为迷信足以障碍科学的理智的发达,使人民知识不能健全,这种知识的敌人,实在胜过任何的强敌。现在先将蒋先生的话录在下面:

“对于社会方面和政治与军事方面,各有两件最不好的事物,希望大家要首先改革的,在社会方面第一就是破除迷信,第二就是要戒绝鸦片。所谓迷信与宗教的信仰不同,前者是信赖鬼神邪术,拿来支配现实的事物,其结果必妨害社会之进化;后者是基于哲理的信仰,以为个人精神超象的寄托,涵养人类高贵的德性。所以宗教的信仰是应当有,并且应当听其自由的,而迷信却是绝对不可有,而应当彻底破除的,无论一个地方或整个国家与民族,如果不能破除迷信,一定要蒙受莫大的祸害,我看四川到现在还没有完全破除,真是受害不浅!今后我们要建设新四川与新中国,虽然不能说一切的事物,立刻可以照最新的科学方法去做,但是一切迷信,一定要彻底铲除才好,这件事一定要我们各界领袖以身作则来做,使我们四川七千万同胞,都能同作新民。”

在这一段讲词之中,第一是分析迷信和宗教信仰之不同。迷信是依赖鬼神邪术,结果,是妨害社会的进化。宗教信仰,是基于理智的信仰,功用与结果,是个人精神超象的寄托,涵养人类高贵的德性。第二根据上面的认识,来判断迷信是绝对不可有,而应当彻底破除的,宗教信仰是应当有并且应当听其自由的。这两点是说明迷信不可存在与宗教存在的理由。第三是说明迷信存在的祸害!无论一个地方,或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如果不能破除迷信,一定要蒙受莫大的祸害!第四,说四川迷信多,四川受迷信之害不浅,四川现在还没有完全破除迷信。第五说今后建设新四川新中国,对于一切迷信邪术,一定要彻底铲除。第六,破除迷信,要各界领袖作则,领导国民,来作新民。

以上六点,为蒋先生破除迷信的大旨,今后国人,在建设途中,必须破除迷信,理所当然,事必应尔。今略抒感想数点:(www.xing528.com)

第一,中国破迷信非易事。在一个民族或国家之中,想没有迷信是很难的事,现在世界上迷信最多的要算中国了!然中国何以为一多迷信之国家?而迷信之存在又何以不易破除?推其原因有四:一因中国根本没有一种统一的适合的国民宗教,建树其根本信仰,使国民的信仰规律化。不趋于正,必归于邪,社会状态自然之律也。二因中国科学不进步,理智不发达,低级的迷信,自然不能破除。三因中国学术界的知识份子,乃至各级公务人员,表面都怕带有宗教信仰的色彩,而背后则大演其迷信事情,因此,不能启发人民正当之宗教信仰,迷信自不易除。四因中国社会一般知识界——中等的知识阶级如普通之新闻记者——对于迷信与宗教信仰之差别,不能认识清楚,因此,不能指导人民破除迷信,启发人民宗教信仰,甚或颠倒是非,以正当之宗教信仰,而诬为迷信者也。由此四因,国民尚无分别迷信与宗教信仰之能力,何能破除迷信,故现在中国言破除迷信,实非易事。

第二,亟应提倡有“哲理的宗教”信仰。哲理的宗教,不仅予人类以精神生活之安慰,且能供人类知识生活之需求。按中国之国民,在中上之社会,适合于有哲理的宗教,不宜于迷信的宗教。然尝观中国现行之各种宗教,具有圆满哲理者,厥为佛教。佛教为一有哲理的宗教,是全世界人类所共知共了的,现在世界有名之学者,几无不赞研佛教,探求其玄深之哲理。而流入中国有二千年的历史,在中国哲学文化上有很大的贡献。中国之国民,理智深湛,思想高超,与佛教之哲理最相契合,此观于过去之历史,可证知也。惟佛教近状,实多腐败,僧徒不学无术,无以启人民之正信,致全国多流于迷信。今破除迷信,亟应提倡此有哲理的宗教信仰——佛教。对于佛教现状,则应予以彻底的改造,去其夹杂之迷信部分,保留广大其正宗,以求能于现代社会切合应用。苟如此,在此复兴民族之时,能为一种助力,建设成新的国家,则成为一种新的佛教,而为全国人民之一种新的信仰也。

(原载《海潮音》第十六卷第七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