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天风》近代思想家吴耀宗著作,突破困境于1945年2月出版

《天风》近代思想家吴耀宗著作,突破困境于1945年2月出版

时间:2023-12-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许多人认为《天风》是“偏”于某一方面的,是有着某种色彩的。经过许多波折与困难,《天风》终于在1945年2月10日出版了。以上的话,并不是替《天风》辩护。《天风》在过去三年中,有过许多缺点,犯了许多错误。《天风》常常犯了偏激和幼稚的病。《天风》的基本方针并没有改变。但从今以后,《天风》是以一个独立机构的新姿态与读者相见。

《天风》近代思想家吴耀宗著作,突破困境于1945年2月出版

《天风》往哪里吹(51)

《天风周刊》从1948年1月1日起,就要在“天风社”这个新的组织下,成为一个独立的机构了。在过去,《天风》是隶属于基督教联合出版社的,而联合出版社又是几个基督教出版机关合组而成的。一个合组的团体,总有许多不可避免的困难。在神学问题上,在社会思想上,他们的见解,都不会一致。但一个期刊却必须有它独立的个性。因为要有个性,所以它的言论,就必须要有相当的自由。但在一个联合的机构下,即使大家在原则上都赞成言论自由,实际上,这自由还是不容易实现。首先,《天风》是一个基督教的刊物,它的一切言论,自然都应当从基督教的立场出发。但是,什么是基督教的立场呢?一千个基督徒,对基督教可以有一千种不同的解释。究竟谁的解释是对的,谁的解释是错的呢?在神学思想上,问题还不太大,因为它不会引起什么意外的纠纷。但在社会思想上,问题就更复杂而困难了。《天风》刚出了100期;在这100期当中,它是多灾多难,在风雨飘摇中度日。许多人认为《天风》是“偏”于某一方面的,是有着某种色彩的。究竟《天风》是不是“偏”的呢?若要回答这个问题,话就多了。让我简单地说一说吧。

大概有许多读者,不知道《天风》诞生的历史。1944年的春天,我承昆明青年会邀请,从成都到了昆明,作一个月的演讲。那正是敌人发动新的攻势,在战场上横冲直撞的时候。大后方的几个重要城市,相继陷落,以致整个西南,都受到威胁。于是人心惶惶,不可终日。我回到成都以后,就对联合出版社的同道们说:在这危急存亡的关头中,我们需要一个基督教的周刊,把基督教信仰的力量、安慰,和希望,带给千万徬徨困苦的群众。他们被我的话感动了,便同意我的提议,开始为这个刊物做筹备的工作。经过许多波折与困难,《天风》终于在1945年2月10日出版了。当时所决定的编辑方针是,要《天风》发出先知的声音,一方面从基督教的立场,批评和检讨国内外大事;另一方面,振起基督徒同道们的精神,加深他们对宗教的信仰与认识,使他们更能了解生活在这个大时代的意义。这一个编辑方针,清楚地说明了《天风》的性质。它所引为模范的,是美国的《基督教世纪》周刊。凡读过这个周刊的,就晓得它的社论和专论,大部分是政治性的。

然而问题就从这里发生了。讨论政治问题,就不能不有所主张,有所批评;讨论政治问题,就不能不对现状表示不满。很不幸的,中国现在是处在两个敌对力量的斗争当中。如果你对一方面有所批评,有所不满,这一方面就会觉得你是有所偏袒。既是这样,如果你对双方都批评,对双方都不满,那就应当没有问题了。然而事情却不是那么容易的。中国现在是在一个分裂的局面之下,你生活在某一个区城里,你当然就对这一个区域内与你有切身关系的状况更加注意;你对另一个区域,虽然也同样关切,然而也许你觉得有所隔膜,因而就不敢有太多的表示。在这种困难之下,《天风》曾多次声明,欢迎各方面不同的报道,和读者不同的意见;因为这个原故,《天风》很少拒绝与编者意见不同的文字。

这许多问题,本来就有点不易捉摸。究竟偏与不偏,拿什么标准来判断呢?谁有资格来判断呢?没有一个人敢说他的立场是完全超然的;也没有一个人敢说他对是非的判断是绝对的。除非我们是上帝,除非我们能从上帝的观点,看见全局,我们自己的观点,没有不是偏的;我们自己的理解,也没有不是相对的。因此,说别人是偏的,也许就先已证明自己是偏的了。

但我们还可以进一步大胆地说:我们不怕“偏”,我们应当“偏”。真理是“偏”的,真和假之间,没有中立的地位,是和非之间,也没有中立的地位。如果吃饭是对的,敌人吃饭,我们也应当吃饭。如果欺骗是错的,就是我们的朋友欺骗,我们也不应当欺骗。如果所谓不“偏”,就是不冷不热,不真不假,不是不非,那才是可怪的事呢?

以上的话,并不是替《天风》辩护。《天风》在过去三年中,有过许多缺点,犯了许多错误。它是在一个荒漠中生出来的孩子,所以要慢慢地寻找它的道路。它要发现读者的需要,适应他们的胃口,这显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天风》常常犯了偏激和幼稚的病。这就是因为它主观的修养,和客观的认识,都不充分。《天风》的内容,离我们理想的目标,还是非常遥远。但《天风》之所以不能使我们满意,基本原因却是因为我们很不容易找到一位近乎理想的编者。即使找到了,为着种种原因,我们也不能使他安于其位。《天风》只出了100期,但编者已经五易。只看这一件事实,读者就可以晓得我们的困难了。(www.xing528.com)

另外一种困难,就是《天风》的销路。虽然我们差不多每天都有新订户,但销路却没有像我们所想象的那样急速地增加。一些人的反对《天风》是一个原因;《天风》自己没有好好地推销,是一个原因;《天风》企图应付现实,因而顾此失彼,又是一个原因。但主持《天风》的几位同道,却抱着坚定的态度,始终没有因此而灰心。他们的忍耐,就是《天风》所以能维持到今日的原因,也就是它所以能达到改组的目的的原因。

《天风》的基本方针并没有改变。但从今以后,《天风》是以一个独立机构的新姿态与读者相见。在这个转变的时候,我们愿意向一般读者和国内同道贡献两点意见。

第一,《天风》不是属于“天风社”里少数人的,而是属于全体读者的。我们固然有我们的主张,和我们的看法,然而更要紧的,是读者的兴趣,和读者的需要。一个刊物,当然不能使每一个读者满意,因为没有两个读者的需要是完全相同的。然而,我们却愿意尽量接受读者的意见,使《天风》与读者完全打成一片。我们尤其欢迎读者的来信,无论是批评、建议、讨论,或报道。这是我们诚恳的要求,因为我们知道:一个刊物,必须把握住读者的脉搏,才能办得有生气

第二,我们希望读者,也希望全国的同道,在今日这个历史转折的时期中,抱着虚心和容忍的态度,去观察时势,应付事变。有的时候,上帝会用意想不到的方法来启示我们。有的时候,也许连我们自己也不晓得,我们的观点受着环境的限制,受着主观的支配,因而不能在远景中对现实作更正确的观察,更公道的评价。发现真理,是一件最艰苦的事。我们不能不怀抱信念,辨别是非,但我们的眼光应当更广远,我们的思想应当更深沉,否则,我们便会不知不觉地掉在入主出奴、似是而非的陷阱里。

《天风》往哪里吹?它应当向良善的地方吹,也应当向丑恶的地方吹;它应当向光明的地方吹,也应当向黑暗的地方吹。《天风》更应当吹到我们自己的内心里,解放我们的顽固,暴露我们的自私,使我们在沁人心脾的清新空气中,窥见上帝圣善的真面目。“风随着意思吹,你听见风的响声,却不晓得从哪里来,往哪里去。”这就是天风,就是圣灵所带给我们的新生命。因此,让我们把《天风》献给上帝,希望他能利用这卑微的工具,把我们吹醒,叫我们在知识和灵性上都得到重生,配在这动乱的时代中作他的忠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