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无私奉献:实现最大幸福

无私奉献:实现最大幸福

时间:2023-12-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很多人的一生就是为了利益而活,在利益面前,你争我抢,试图分得最大的利益。因此,为了创建一个良好的人际交往环境,我们应该尽可能地为对方着想,改掉自私自利的坏习惯,培养自己的利他心。人所能得到的最大幸福、最自由快乐的心境,莫过于无私的奉献。因此,只有一个人不计个人利益得失,面临重大的考验时,才会首先考虑以大局为重,维护集体利益乃至他人的利益。

无私奉献:实现最大幸福

很多人的一生就是为了利益而活,在利益面前,你争我抢,试图分得最大的利益。可是,这往往会造成两败俱伤或者徒劳无功的结局。道理很简单,僧多粥少,互不相让的结果就是谁也得不到。因此,只有先想到他人,满足他人的利益,个人的利益才有保证。

做事不能只考虑自己的利益,拿人们最熟悉的推销来说,如果推销员只自顾介绍自己的商品如何好,肯定不会打动人心。很简单,他没有指出商品对消费者的作用,如消费者购买能够得到什么样的利益。因此,那些最聪明的推销员都会站到消费者的角度考虑,指明自己推销的商品能为消费者带来什么益处。这就是利他的表现。虽然是主观为自己,客观为他人,但是自己的目的也达成了。

这种推销看似简单,可是,假如一个自私自利的人心中从来就没有装着他人的利益,那么就不会做出有利于他人的行为。

在森林里,小猴和小鹿结伴出游,散步到河边。忽然,小猴发现河对岸有一棵结满果实的桃树

小猴说:“我先看到桃树的,桃子应该归我。”说着就去过河。小鹿说:“是我先看到的,应该归我。”说着也过河去了。但小猴个矮,走到河中间,被水冲到下游的礁石上去了;小鹿虽然到了桃树下,却不会爬树,怎么也够不着桃子。

这时身边的柳树对小鹿和小猴说:“你们每个人只看到自己的利益,结果谁也得不到。改掉只顾自己的坏毛病,好好想想怎样合作才能吃到桃子,问题不就解决了吗?”

于是,小鹿驮着小猴过了河,来到桃树下。小猴三下两下爬上了桃树,摘了很多桃子,自己一半,分给小鹿一半。最后的结果自然皆大欢喜,它俩吃得饱饱的,高高兴兴地回家了。

生活中,大凡自私的人总是“我”字当头,不肯兼顾他人的利益,总是最先考虑自己的利益、感受,我要怎样就怎样,以为世界在为自己转动。其实这是一种不近情理的行为,是心智还未成熟的表现。每个人生活在这世界上,都与他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果一个人只想到自己,只为了自己的利益行事,那他是很难在这个社会中立足的。

很显然,当我们有私心的时候,就看不到他人的需求,就不会把他人放在心上,对他人的一切都漠不关心。我们对他人漠不关心,那么他人自然也不会对我们关怀备至。如此一味自私自利,就会在不知不觉中伤害到别人,从而为自己制造许多敌人,阻碍自己的成功。因此,为了创建一个良好的人际交往环境,我们应该尽可能地为对方着想,改掉自私自利的坏习惯,培养自己的利他心。

传说在明末清初时期,苏州乡下住着一家赵姓的农民,男的常年在外谋生,妻子领着三个儿子在家种田。等孩子渐渐长大了,这位农民把田地划为三块分给每个儿子,都以种茶树为主。

有一年,这位农民从广东回家,带回一捆花苗,随便地将它栽植在大儿子的田边。谁知,无心栽花花自开,一朵朵白色的小花散发着淡淡的清香。

有一天,大儿子惊奇地发现自家茶田里所有的茶树都沾染了小白花的香气。他不声不响地采了一筐新茶,到城里卖,没想到,茶叶十几分钟就全部卖光了。消息不胫而走,前来订购“香茶”的人挤满了大儿子家的庭院。这一年,赵家大儿子卖“香茶”发了财。(www.xing528.com)

他的两个弟弟知道后,认为哥哥的“香茶”是父亲栽种的香花所致,因此,赚来的钱应该平均分配。哥哥当然不答应。兄弟间为此一直吵闹不休,最后找到乡里的一位老秀才,让他评理。

老秀才得知三兄弟吵闹的原因后说:“你们知道吗,香花就是财神菩萨,他来到这里本来是为了让你们发财,可不是为了让你们因为各自的利益而闹得四分五裂。如果这样,你们谁也得不到香花了。”

老大听了老秀才的话后,首先提出把自己的地和两个兄弟换一年,让他们也发发财。可是,两个兄弟想到这样会有损哥哥的利益,于是,他们谁也不再提分取利益的事情,而是团结起来,共同栽花,你浇地,我施肥,谁也没有怨言。这样,在哥哥的帮助下,两兄弟都种上了这种开小白花的茶树,一家人共同致富。后来,全村的乡亲在他们的带领下都发了财。

有一颗利他的心,并不是说不要个人利益,而是要明白,只有想到他人,让他人的利益得到满足,做到我为人人才能享受人人为我的成果。而且这种成果通常比自己奋斗得到的要大得多。因此,为人处世,不能不明白这个道理。

一个具有利他精神的人,不会对小事和别人斤斤计较,更不会把别人视为自己利益的绊脚石,而是懂得包容别人、与人合作,把帮助他人作为一种快乐。这样不仅有益于人际交往,也有利于自己的身心健康发展。

一个具有利他精神的人,不仅表现在不争名逐利,敢于舍弃自己的利益来维护大家的利益,还表现在大难当头时能够舍生忘死,大公无私并且因公忘私。

在很多年以前,新疆发生过一场火灾。在熊熊烈火中,一位女教师一直在组织学生撤离,但她却被毒烟熏倒在地。就在倒地的瞬间,她还没有忘记用自己的身体保护着两个没有撤离的孩子。在被营救时,她的头已经被烧得只剩下了骨头,可她身下的两个孩子却还有一个仍旧活着。这种大无畏的精神让现场的每一个人都无比动容。

死去的孩子的家长看到这个场景,深情地说:“在学校,把孩子交给您,我放心;在地下,我的孩子跟您走了,我仍然放心!”

试想,如果这位女教师只有保全自己的私心,她能够做出如此的壮举吗?绝对不会。当时,在灾难面前,有的教师为了保全自己的性命抢先逃出来,不管学生的死活。这样的教师将永远遭到人们的唾弃。

人所能得到的最大幸福、最自由快乐的心境,莫过于无私的奉献。尽管无私并非都要舍弃生命去换取,但是,如果平时自己的心中没有无私和关爱他人的情怀,即便在别人大难临头,也无法表现出来。中外历史上那些被人们所称道的英雄们无一不是公而忘私、舍小家为大家的人,因此,他们的英名永远为人们所牢记。因此,只有一个人不计个人利益得失,面临重大的考验时,才会首先考虑以大局为重,维护集体利益乃至他人的利益。

尽管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需求,每个人都想让自己的日子更舒适一些,但是绝不能让自己变为一个十足的利己主义者,那样等于自我降低人格。只有境界高远、胸中装有他人和社会的人才能称为一个高尚的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