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弭兵大会:晋楚联合,重大外交活动

弭兵大会:晋楚联合,重大外交活动

时间:2023-12-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 弭兵会议晋平公十二年,赵武担任正卿,主持晋国国政,代表晋国到宋国的国都商丘出席了弭兵大会。这次弭兵大会的建议是由宋国大夫向戌提出,而实际上体现了赵武偃武修文的政策。弭兵大会由晋、楚两国联合发起,共有晋、楚、鲁、宋、蔡、卫、陈、郑、曹等十国代表出席。晋楚弭兵大会,是赵武所参加的一次重大的政治外交活动。为了维护弭兵的成果,赵武曾“再合诸侯,三合大夫”,多次会盟。

弭兵大会:晋楚联合,重大外交活动

■ 弭兵会议

晋平公十二年(公元前546年),赵武担任正卿,主持晋国国政,代表晋国到宋国的国都商丘出席了弭兵大会。这次弭兵大会的建议是由宋国大夫向戌提出,而实际上体现了赵武偃武修文的政策。他一贯主张减轻各诸侯国对霸主的贡纳,加强礼仪方面的要求,各国都循礼行事,即可维持一个和平的局面。因此,当向戌提出弭兵建议后,晋国首先响应。在会盟中,赵武处处表现出息事宁人的态度,重信义,崇礼让,使弭兵活动取得了实际成效。弭兵大会由晋、楚两国联合发起,共有晋、楚、鲁、宋、蔡、卫、陈、郑、曹等十国代表出席。大会约定晋、楚两国息兵停战,共作霸主。

晋楚弭兵大会,是赵武所参加的一次重大的政治外交活动。这次活动不仅扩大了赵武在诸侯国之间的影响,也增强了赵氏在国内的政治地位。晋平公十三年(公元前545年),吴国的延陵季子出使晋国。经过一番对当时晋国政治形势的考察和研究,延陵季子得出了一个结论:“晋国之政卒归于赵武子、韩宣子、魏献子之后矣!”后来事实证明,延陵季子的论断完全符合实际。

img117延陵季子碑

延陵季子

即季札,春秋吴王寿梦第四子,称公子札,是一位与江阴历史渊源有关的古代贤人。传为避王位“弃其室而耕”于江阴申港东南的舜过山下,人称“延陵季子”。季札不仅品德高尚,而且是位具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和外交家。季札重信义。一次途经徐国时,徐国的国君非常羡慕他佩带的宝剑,难以启齿相求,季札因自己还要遍访列国,当时未便相赠。待出使归来,再经徐国时,徐君已死,季札慨然解下佩剑,挂在徐君墓旁的松树上。侍从不解。他说:“我内心早已答应把宝剑送给徐君,难道能因徐君死了就可以违背我的心愿吗?”此事传为千古美谈。(www.xing528.com)

img119赵武(赵文子)墓

赵武执政期间,在内政外交上都奉行稳妥平和的政治路线,虽然没有十分突出的建树,但保存了晋国的实力,维持住了晋国的霸主地位,在与楚国抗衡中并未明显处于下风,还是有值得称道之处。故晋大夫祁午曾对赵武说:“师徒不顿,国家不罢(疲),民无谤言,诸侯无怨,天无大灾,子之力也。”意思是不劳顿军队,不疲敝国家,人民没有怨言,也没有与其他诸侯结怨,这都是您的功劳啊。

为了维护弭兵的成果,赵武曾“再合诸侯,三合大夫”,多次会盟。就在他去世那年(晋平公十七年),还与楚、齐、宋、卫、陈、蔡、郑、许、曹等国在虢地(东虢,在今河南郑州市北古荥镇)会盟,重温宋国会盟时达成的协议,维护各诸侯国之间的休战状态。

可能是与早年的颠沛流离有关,赵武晚年总觉得心身俱衰,委顿之色溢于言表,如对周王室使者刘定公说:“吾侪偷食(苟且偷生之意),朝不谋夕。”对秦国公子后子说:“朝夕不相及,谁能待五(年)?”自感劳瘁,倦于勤政,应答宾客之际,流露出天年不永的征兆。

赵武死后,谥为文子。赵武以后三世至赵襄子,韩、赵、魏灭智伯,三分晋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