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榜样的力量:影响力的重要标识

榜样的力量:影响力的重要标识

时间:2023-12-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领导影响力是指领导者在领导活动中,在与他人交往过程中,影响他人心理和行为的一种力量。领导者的影响力日渐成为衡量成功领导者的重要标识。另外,领导者有效的影响力,除了来自于他自身必须具备的一定的影响力之外,还与群体接受影响的心理机制密不可分,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模仿。领导者也往往利用“模仿”这一心理机制,来发挥自己在群众中的影响作用。

榜样的力量:影响力的重要标识

记得有位经理人说:“如果说传统意义的领导者主要依靠权力,那么现代观点的领导者则更多是靠其内在的影响力。作为领导者,要取得名副其实的经营管理资格,不是拥有一个职务头衔就行了,而是要有人格魅力。上级只能给我们权力,而不能给我们威信。”

领导影响力是指领导者在领导活动中,在与他人交往过程中,影响他人心理和行为的一种力量。领导影响力可归纳为两种类型:一类是权力影响力,它是由社会组织赋予的,是一种法定职权所产生的影响力,可以说是一种“硬”性力,其核心是“权”;另一类型是非权力影响力,它是由领导者个人的品德、才学、业绩、资历、情感等因素构成的,在其与下属人员交往中影响下属人员心理和行为的一种力量。

影响力,人皆有之,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中国的企业面临着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在不断变幻的外界环境中,只有优秀的领导者才能影响和带领团体和他人实现组织的目标,在竞争中得以立足和前进。领导传统意义的影响主要是靠权力,而现代则是通过影响力来实现的。

有一部叫《葛底士堡》的电影,讲述了美国南北战争时期一次著名的战役。其中有一个片段是描写张伯伦上校如何对待他的一批逃兵。一个逃兵代表向张伯伦抱怨,觉得自己已经做了很大的贡献,但却受到很多虐待,因此很厌恶战争。张伯伦的下属劝他运用手中的权力,惩罚甚至枪毙这些动摇军心的家伙。但张伯伦却诚挚地和这些逃兵对话,跟他们讲述这场战争的重要历史和现实意义——如果北方失败,那么最宝贵的自由将由这个国家失去。他承诺给他们选择去留的自由,同时又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悟来劝说他们,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最终,这些逃兵都心甘情愿、斗志昂扬地跟他重返战场,取得了战役的胜利。

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领导者的权力是外部给予的,但他的影响力则产生于本人的内在素质和品质。权力的运用往往依靠高压或小恩小惠,影响力则需要发自内心地打动对方。权力强迫人不得不做某件事,因为你有权有势,但下属往往会口服心不服,或者“身在曹营心在汉”;影响力由于触动到下属的内心价值观念,所以让他自觉自愿地追随完成组织目标。

哈罗德·孔茨说:“真正的领导者是能够影响别人,使别人追随自己的人物。他能使别人参与进来,跟他一起干。他鼓舞周围的人协助他朝着他的理想、目标和成就迈进,他给了他们成功的力量。”领导者的任务就是为追随者指明方向,告诉他如何去走,当团队顺风顺水时,你要格外的冷静,当团队处于低潮时,你能振臂高呼,让团队找到方向。不断给团队规划目标和愿景,并带领团队去努力达成目标,你的思想有多远,你的团队就能走多远。

一个成功的领导不在于其身居高位,而是指拥有一大批追随者和拥护者,并且使组织群体取得良好绩效。领导者的影响力日渐成为衡量成功领导者的重要标识。作为一名领导,要取得名副其实的经营管理资格,不是拥有一个职务头衔就行了,而是要有人格魅力。上级只能给我们权力,而不能给我们威信。一个领导者只有在团队树立了威信,才能得到员工的认同和拥戴,才能带领团队做大做强,走得更远。(www.xing528.com)

另外,领导者有效的影响力,除了来自于他自身必须具备的一定的影响力之外,还与群体接受影响的心理机制密不可分,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模仿。模仿是由非强制性社会刺激引起的使个人再现某一榜样的一种社会心理行为。这种社会刺激可以是榜样本身,也可以是其他事物,其特点是非强制性。在领导活动中,下级对上级的模仿,被授权者的授权者的模仿,是一种极为普遍的社会心理现象。由于领导者本身所处的地位,其品德、行为、处理问题的方法,以及言谈举止和喜怒哀乐等情绪都容易被下级自觉或不自觉地接受、模仿。领导者也往往利用“模仿”这一心理机制,来发挥自己在群众中的影响作用。

第二,暗示。暗示是在无对抗条件下,用含蓄间接的方法对人们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从而使人们按照一定的方式去行动或接受一定的意见,使其思想、行为与暗示者的意志相符合。

在领导活动中,领导者的一个恰当的暗示,能够直接沟通上下级之间的思想感情;一个赞许的目光,将会使下级乐于受命,勇气倍增。领导者可以运用暗示的心理机制,把自己的意志和情绪,作为一种特殊信息,传递给下级,从而充分发挥其效力。

第三,认同。认同是个体将自己和另一对象视为“等同”、“相同”,从而形成彼此之间的整体性感觉。认同是保证群体或组织整体性的重要因素。在群体活动中,大体上都有一种强烈的从感情上要将自己认同于另一个个体,尤其是认同于领导者人格特质的心理趋向。正是这种心理趋向,加强了群体或组织的整体性。高度的认同,还会使个体与对象休戚与共,荣辱相依。我们常说领导要和群众打成一片,就是指领导者要具有一定的透明度,在感情上尽可能接受群众,与群众要有共同的语言,成为群众中的普通的一员,以取得群众的认同。人与人若具有共同的态度与价值观,则不但容易获得对方的支持和共鸣,同时也容易预测对方的反应倾向。因此,在交互作用过程中,彼此容易建立起融洽的人际关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