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放下名利枷锁,修心追求幸福人生

放下名利枷锁,修心追求幸福人生

时间:2023-12-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放下名利枷锁古人曰:“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淡泊名利就是要正确看待金钱和名誉。中国的博学鸿儒钱钟书就是一位淡泊名利的学者。钱钟书先生是一位真正的智者,在名利面前他能够淡然视之,不为声望所累,也只有如此淡泊的人才能够专心治学。要知道,名是缰,利是锁,一味醉心于功利,就会被名缰利锁绊住;如果使自己陷入贪得无厌、争权夺利、勾心斗角之中就无法摆脱这些虚名浮利的束缚,就会迷失了自己。

放下名利枷锁,修心追求幸福人生

放下名利枷锁

古人曰:“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宁静可以使一个人心清志明,如果一个人的思维整日乱糟糟的,恐怕他什么事情都难做好。只有心静下来时,做事情才会气定神闲,遇事后才能镇定从容。

淡泊名利就是要正确看待金钱和名誉。人生在世,不能离开物质基础讲生活,也不能离开名誉讲寄托。但是,人不能把金钱和名誉看得太重,看得太重,就会使人背负上沉重的思想负担,反被名利所累。

人是一种欲望动物,而且不同的人其所拥有的欲望也不尽相同,所以有人贪图名利,有人留恋肉欲,还有人则希望得到丰富的物质资料……这些欲望,只会让人活得很累。人生在世不过百年,名利求来无止境,我们何须每天为名利困扰。只有淡泊名利,才能天天都有好心情

中国的博学鸿儒钱钟书就是一位淡泊名利的学者。他认认真真地学,从不务虚名,宠辱不惊,即使是别人授予他极高的荣誉,他也能够淡泊自守。

有一次,一位英国著名杂志社的记者仰慕他的大名来到中国,并事先在电话中向他说很喜欢他的著作,并表达了要去拜访的意思,还说如果采访获得成功,杂志社便会诚聘他为杂志社的名誉主编,还会宣传他的新作。

钱钟书听到这些,在电话中风趣地对记者说:“假使你吃了一个鸡蛋觉得不错,又何必要认识那只下蛋的母鸡呢?”

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钱老的淡泊已经成为学界的榜样,他能够潜心读书研究,不拜客访友,也讨厌接受各种采访,更对别人授予他的那些荣誉视而不见,正因为如此才成为学界真正的泰斗。

钱钟书先生是一位真正的智者,在名利面前他能够淡然视之,不为声望所累,也只有如此淡泊的人才能够专心治学。他知道,名利可以成为头顶的光环,也可以成为招致祸端的利器。因此,他将这一切看得很淡,内心拥有明确的治学志向,一心向着心中的目标而努力。他的人生是真正洒脱而豁达的。(www.xing528.com)

日本作家川端康成自获诺贝尔奖之后,受盛名之累,常被官方、民间,包括电视广告商人等拉着去做这做那。文人难免天真,不善于应酬,又心慈面薄,不会推托,做事也过于认真,不懂敷衍,于是,他很快便陷入忙乱的俗事重围,不知如何解脱,最后竟用自杀方式了却一生。

对于川端康成来说,他能获得诺贝尔奖,足见他的才华不凡,如果他未被卷入琐事中去,依然能宁静度日,以他丰富深刻的智慧,或许会有更具哲理的作品留传于世。

人生活在大千世界里,只有保持心灵宁静才能真正感悟到人生的真谛,才能够活得更加轻松、更加快乐。学会接纳自己、欣赏自己,使我们从欲念的无底深渊中走出来,这才是快乐的基础。

人生如白驹过隙,在感叹拥有和失去之间,生命已经不经意地流走。然而,世界对于每一个活生生的人来说,都是公平的。有耕耘才有收获,有奋斗才有成功,有付出才有回报。如果我们想花一分的代价去换回十分的成果,那永远是不可能的。所以,我们永远都不应该祈求这世界平白无故地就给我们太多。

淡泊名利,就是要清心寡欲。惟有这样,我们才能拥有一颗平常心,才能走出自己的一片天地,才能活出自己的一种价值。当你走出了世俗的名利圈,当你收获了内心的宁静,兴许那会儿你会猛然间发现:其实,我们拥有的很多很多。

私心和欲望就像潘多拉的盒子里那两个最可怕的魔鬼,只要稍一松懈就会侵入人心。所以,欲望越多,痛苦也会越多。只有淡泊才是人类最为高贵的一件外衣,它既能净化人的心灵,又能清醒人的头脑。正如一位禅师所说:“我之所以健康,是因为累了我睡,渴了我喝,饿了我吃。”生命的本质其实就是如此简单。

要知道,名是缰,利是锁,一味醉心于功利,就会被名缰利锁绊住;如果使自己陷入贪得无厌、争权夺利、勾心斗角之中就无法摆脱这些虚名浮利的束缚,就会迷失了自己。

人生需要有一份恬淡自守的心境,少一些患得患失和心浮气躁,多一些豁达无争。在悠悠岁月中,如果能够拥有和保持一颗淡泊平静的心,不为名利所累,以不同于流俗、看淡名利的心去追求生活中的自我完善和满足,便会体会到无限的快乐和轻松,从而走好自己平稳而又充实的人生之路。看轻世俗的名利,舍弃贪欲和虚荣心,才能在安宁恬淡中坚守住心灵的净土,只有淡泊宁静才是韬光养晦的大智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