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第二届中国艺术节·西北荟萃再赞

第二届中国艺术节·西北荟萃再赞

时间:2023-12-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无边光景一时新——再赞第二届中国艺术节·西北荟萃倾倒古城观众的第二届中国艺术节·西北荟萃,就要拉上紫红色的帷幕了。这一届西北荟萃的胜利结束,意味着下一届西北荟萃随之开始。面对伟大的时代,大西北的文艺工作者有责任,有能力,再接再厉为人民创作出更多更好的精品佳作,我们满怀信心地祝愿,两年后在塞上明珠——银川举行的第三届中国艺术节·西北荟萃,将会展示出一个更加灿烂晶莹的艺术世界。

第二届中国艺术节·西北荟萃再赞

无边光景一时新——再赞第二届中国艺术节·西北荟萃

倾倒古城观众的第二届中国艺术节·西北荟萃,就要拉上紫红色的帷幕了。短短13天时间,甘肃、青海、宁夏、新疆、陕西和西安市的艺术家,竞相献艺,一举捧出24台优秀剧(节)目,演出近70场,约有十万人次观看了这次名噪西北的文艺盛会。艺术节以其宏大的规模,热烈的气氛,丰富多彩的内容和多样化的艺术形式,借助电视、广播、报纸等新闻媒介,为整个西北大地增添了节日的光彩,受到各民族人民的热烈欢迎。

巡礼这次荟萃参赛的节目,几个显著特点扑面而来。一是题材的丰富性和表现形式的多样化斑斓夺目。它们当中既有历史题材的作品《魂系东归路》(新疆)、《皇封乞丐》(宁夏)、《法门轶事》(陕西)等,更不乏描写改革现实生活的作品《在这块没有生命的土地上》(青海)、《卧牛奔月》(甘肃)、《丁家院》(西安)等。其艺术形式有歌剧话剧、戏曲,也有舞剧、歌舞、组舞,还有交响乐、合唱、音乐会杂技提线木偶等。就戏剧而言,有秦腔、汉剧、眉户、陇剧、夏剧、碗碗腔、线腔等,可谓门类众多,群星荟萃。二是参赛作品内容健康向上,催人奋进。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是,这次荟萃剧(节)目表现现实生活的作品有十台之多,占45%。反映现实生活的作品比例的增大及其健康的思想内容,突出了这次西北荟萃从正面讴歌建国40年和改革十年来我国所取得的伟大业绩的鲜明主题,振人眉宇,爽人胸怀,激起了观众强烈的共鸣。描写历史题材的作品则注重对黄河文化,对祖国的优秀文化传统进行赞美和弘扬。从另一角度,展现了祖国和中华民族的壮美博大。三是参赛作品地方特色浓郁,民族色彩鲜明,多方面、深层次地展示了西北各民族绚丽多姿的文化瑰宝和独有的民族风情。那描写西夏时代古风古土的回族歌舞,那表现维、藏、哈萨克、乌孜别克等民族生活情趣的歌舞、组舞,那反映黄土高坡人们生活命运和爱情追求的歌剧,那表现迎着丝绸之路开拓进取的舞剧,那讴歌置身荒漠拼搏创业、追求人生价值的话剧,五彩缤纷,各异其趣,熔铸着浓烈的民族气息,豁透出黄土风、西部情,展现了西北各民族灿烂的传统文化,具有很高的欣赏趣味和审美价值。

大西北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摇篮。不论是丝绸之路、敦煌莫高窟,还是黄河古道、秦兵马俑,都在中华民族的文明史上闪烁着耀眼的光辉。生活在西北昊大天地里的文艺工作者,有幸得天独厚地长期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延安文艺,在中国革命史上留下了璀璨的一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就诞生在陕北的黄土地上。半个多世纪以来,西北各省(区)的文艺工作者沿着《讲话》指明的道路,继承和弘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创作出了许多富有时代气息和地方色彩的优秀艺术作品,繁荣了文艺园地,满足了人民的需要。特别是近几年来,西北的文艺工作者更加旗帜鲜明地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二为”方向,用健康优秀的精神产品占领文化阵地,促进西北地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作为指导自己工作的根本方针。他们深入生活,贴近时代,精心创作,锐意革新,为这次西北荟萃推出了一批无论是思想水准还是艺术水准都比较优秀的艺术作品,较好地完成了党和人民赋予的历史使命,赢得人们的赞誉。(www.xing528.com)

这一届西北荟萃的胜利结束,意味着下一届西北荟萃随之开始。“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面对伟大的时代,大西北的文艺工作者有责任,有能力,再接再厉为人民创作出更多更好的精品佳作,我们满怀信心地祝愿,两年后在塞上明珠——银川举行的第三届中国艺术节·西北荟萃,将会展示出一个更加灿烂晶莹的艺术世界

1989年10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